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糖尿病微血管三大併發症(視網膜病變,腎臟病病變,神經病變)之一,發病率在60%以上。多累及周圍神經。臨床最常見的是遠端對稱性感覺運動神經病,以對稱性的疼痛和感覺異常為主要表現,下肢較上肢重。
糖尿病引起的動眼神經損害屬糖尿病性單神經病,臨床較為少見,但近年來,其發病率有上升趨勢,值得引起重視。
糖尿病引起的顱神經損害最易累及III,IV,VI對顱神經(即動眼、滑車、外展神經),其中尤以動眼神經和外展神經的損害更為常見。動眼神經受損的典型臨床表現為急性起病的上眼瞼下垂伴複視及同側的頭痛,糖尿病引起的動眼神經損害通常不引起瞳孔功能的異常,這一點常常用來和其他原因(如:動脈瘤、腫瘤等)引起的動眼神經損害相鑑別。但需要注意的是仍然有14~18%的糖尿病引起的動眼神經損害患者可同時伴有瞳孔功能異常。動眼神經受損通常可在2個半月內消退,但25%的患者可能會復發。除了動眼神經、外展神經和滑車神經外,有報道糖尿病累及的顱神經還有面神經、嗅神經、視神經、三叉神經、聽神經和迷走神經等,從而引起單側周圍性面癱(Bell 面癱)和三叉神經痛等臨床表現。目前有關於它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一般認為與糖尿病多發性神經炎或營養神經的微小血管阻塞有關,而長期的血糖控制不佳可直接影響其發生和發展。
患者入院後,給予優泌林70/30控制血糖,後因餐後血糖控制不佳加用倍欣。中藥生脈、丹參多酚酸鹽、銀杏達莫靜滴益氣養陰、活血化瘀;腺苷鈷胺肌注、維生素B1口服營養神經;同時給予益氣養陰,補益肝腎,清熱活血利溼的中藥辨證施治,藥如:太子參、黃芪、鱉甲、生地、黃精、枸杞、 石斛、杜仲、棗仁、天花粉、玉米鬚、茯苓、山楂、生米仁、葛根、黃柏、丹參、雞血藤、白花蛇舌草。另予我院自制製劑參蠍止痛膠囊口服以活血化瘀、熄風通絡。
由於糖尿病性神經病變的發生與高血糖密切相關,因而控制血糖是根本的治療原則。我們知道高血糖的危害是以慢性持續高血糖和血糖水平波動兩種方式體現的。研究發現,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與發展不僅與整體血糖水平的升高密切相關,而且與血糖波動性也呈密切正相關。患者平日有不定期低血糖發生,為避免低血糖其自行加餐,入院後的糖化血紅蛋白雖為7%,但其24h動態血糖監測則提示存在明顯的血糖波動。我們通過加用α-糖苷酶抑制劑,進行合理的加餐指導,短期內將其血糖控制平穩。並在此基礎上使用營養神經、抗氧化、改善微循環等西醫治療。
在中醫治療上,根據患者的症狀表現及舌苔脈象,辨證考慮為“肝腎陰虛、溼熱內蘊”。消證初起,肺胃燥熱或溼熱內蘊者居多,病消日久,燥熱劫傷陰液,病由肺胃津液之傷,以致肝腎精血之損。肝開竅於目,肝腎精血既虧無以上榮於目系,而致複視。肝腎精血不足,肝陽化風,旁走四肢,而致足跟麻木。消渴之為病,陰虛為本,陰虛日久耗氣,氣虛鼓動無力,血運遲滯,脈絡瘀阻。因此,在使用補益肝腎的藥味同時,適當加用活血化瘀、熄風通絡之品,亦可為患者帶來較好的療效。
患者入院第八天,血糖平穩,複視好轉。入院第十天,平地行走時無複視,上下樓梯時偶有複視。患者生活恢復正常,外出、閱讀均無明顯障礙,治療效果滿意。一個季度後隨訪,患者症情未有反覆,血糖控制平穩。
中醫在長期的糖尿病及其慢性併發症的防治實踐中積累了極為豐富的臨證經驗。近年來對糖尿病神經病變的中醫治療優勢日漸凸顯。由於本病的發病機制十分複雜,只有採取中西醫結合治療,才可獲得最佳的臨床療效。相信隨著基礎研究和臨床治療的不斷深入和完善,中醫藥在糖尿病神經病變的防治方面,將發揮更大的作用,服務於廣大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性動眼神經病變是怎麼回事?
發布於 2023-02-23 12:46
糖尿病性動眼神經病變是怎麼回事?相關文章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而眼瞼是保護眼睛的屏障。有一部分患糖尿病朋友在經歷了多年的糖尿病折磨後會突然出現上眼瞼下垂,這時我們要警惕是否出現了動眼神經麻痺。 糖尿病引起的動眼神經損害屬於糖尿病性單神經病變,近年來,其發病率有上升趨勢,值得“糖友”們重視。糖尿病引起的顱神經損害最易累及動眼神經、滑車神經和外展神經,尤其是動眼神經和外展神經的損害更為常見。動眼神經是第三隻顱神經,屬於
發布於 2023-03-25 04:21
0評論
吳某,男,70歲,反覆口乾多飲五年,左眼複視一月入院。患者五年前因口乾在當地醫院就診,查空腹血糖15.3mmol/L,診為“糖尿病”,給予口服降糖藥治療。05年6月左腎癌術後,改予胰島素控制血糖,定期監測血糖,空腹血糖(FPG)在7~8mmol/L。08年11月下旬,患者無明顯誘因下出現左眼瞼下垂伴複視,後就診於某醫院。查體發現左側瞳孔較右側略大,左眼右側凝視不到位,未及眼震,感覺、運動正常。頭
發布於 2023-01-18 22:01
0評論
概述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糖尿病(DM)是一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是由於胰島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可分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類型的糖尿病。糖尿病會引起多種併發症,如急性嚴重代謝紊亂、感染性疾病和慢性併發症,慢性併發症中的微血管病變中包括糖尿病腎病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以及糖尿病心肌病等病症。
步驟/方法:
1、
微血管病變是指微
發布於 2024-08-26 16:57
0評論
一、定義糖尿病神經病變為糖尿病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之一,可累及感覺、運動神經和自主神經。文獻報道DN發生率60%-90%不等,其中以周圍神經病變(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最為多見,表現為肢體感覺異常,疼痛,通常下肢症狀重於上肢。二、危害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可引起機體對疼痛及溫度的感覺功能下降,患者的保護性感覺缺失,易出現潰瘍、感染,糖尿病足,最終可能導致截肢。
發布於 2023-01-03 06:45
0評論
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DAN)是一組由自主神經功能和(或)結構受損引起的症候群,是糖尿病常見併發症,常起病隱襲,病情逐漸進展,部分患者可作為糖尿病的首發症狀出現。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可累及全身各系統,使患者病死率增加。一、發病機制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的發病機制仍未明確,目前有多種學說,最常用的是缺血、缺氧和代謝障礙。糖尿病可伴有神經內膜微血管病變,而副交感神經節前纖維為易受缺氧損害,這可能是糖尿病副交
發布於 2022-10-07 19:33
0評論
視網膜病變的發生與糖尿病控制得好壞關係最為密切,當病情長期控制不佳時,視網膜病變發病率就高,病變程度也重,患糖尿病的時間越長,視網膜病變的發病率也越高。眼睛是人體內最容易受到糖尿病危害的器官之一,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最常見的糖尿病眼病。目前,約5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視網膜損害。在發達國家,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仍是成年人失明的首要原因。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眼底表現包括:視網膜微血管瘤、出血斑
發布於 2022-12-27 05:55
0評論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引起的一種較為嚴重的併發症,是50歲以上患者的重要致盲原因。該病的發生和病程有直接關係,國內一項研究顯示,糖尿病病程在10~14年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病率為26%,15年以上者發病率為63%。該病常由於視網膜水腫引起光散射而產生自覺閃光感,或由於眼底出血、滲出等病理改變等引起視力減退。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分為非增殖期和增殖期兩種類型:1、非增殖期患者病情相對較輕,
發布於 2023-01-02 20:35
0評論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視力下降,視物模糊會導致學習、工作上的諸多不便,甚至影響生活的質量。多數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視力下降,這是為甚麼?我們又該怎樣應對呢?我國糖尿病患者總數已近4000萬。隨著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和糖尿病全身治療的進步,患者的壽命顯著延長,由此引發的全身一系列併發症也相應增多。其眼部併發症包括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糖尿病性白內障、糖尿病性眼肌神經的麻痺、糖尿病性青光眼、糖尿病的屈光改變等
發布於 2023-03-19 15:36
0評論
據統計,有10年糖尿病史者,7%有視網膜病變,15年者約25%,20年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藥,其發生率為60%,注射胰島素者為84%。糖尿病是糖代謝紊亂為主的多系統疾病,易導致視網膜組織代謝紊亂,致使視網膜血管功能及結構異常。單純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主要症狀(1)微血管瘤:是臨床上最早出現的、比較確切的體徵。位於視網膜內核層,小圓點狀,常先出現於眼底後極部,尤其在黃斑區,多分佈在顳側。(2
發布於 2023-01-30 22:22
0評論
概述
視網膜病變一般是由於身體其他器官的病變引起的,最常見就是由於糖尿病引起的,他可以直接致盲。那麼糖尿病患者應該如何去預防視網膜疾病的發生呢?下面我針對幾點總結了一下。
步驟/方法:
1、
首相就是應該控制好自己的血糖,本身糖尿病的症狀就是血糖含量會高,所以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靠藥物來維持自己的血糖在一個平均水平才行。
2、
再有就是在控制自己血糖的時候一定還要控制好血壓,和血脂,因為
發布於 2024-08-27 01:53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