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三體綜合徵是由於個體多一條18號染色體引起,由Edwards等於1960年首先報道,又稱Edwards綜合徵,該病在新生兒中發生率1/3000-1/6000 ,男女比例1:3。
【發病機理】
18三體綜合徵發生的主要機理是生殖細胞減數分裂過程中18號染色體不分離,超過90%起源於母方,且不分離大多發生在卵子減數分裂II期,與孕婦年齡有關。
【臨床表現】
患者臨床表現包括重度智力低下,發育遲緩,新生兒期肌張力增強,以及多器官畸形,90%有心臟畸形,以室間隔缺損最常見,其他有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43%出現顱面部畸形,包括枕骨突出、唇顎裂、下頜骨短小、脈絡膜囊腫等,40%有馬蹄腎,消化道畸形出現在40%的病例,此外雙手常呈特徵性握拳狀,拇趾短,足跟突出,馬蹄內翻足,單臍動脈,膈疝,臍膨出等。
【產前診斷】
18三體綜合徵常有特徵性的超聲徵象,包括草莓頭、脈絡膜囊腫、握拳狀手指等,羊水過多或過少以及胎兒宮內生長遲緩是經常伴發的現象,明確診斷需要通過羊水或絨毛染色體檢查。
【處理原則】
18三體綜合徵的自然流產率高,約80%-90%的胎兒在不同孕周死於宮內,存活新生兒50%在出生後一週內死亡,僅5%-10%存活到一歲以上,患兒有嚴重智力低下和多系統缺陷,預後極差,因此一旦明確診斷,應立即終止妊娠。18三體復發風險很低,但對35歲以上孕婦,應告知下一胎其他染色體非整倍體的風險,再次妊娠時應儘早行產前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