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因入手消除抑鬱
糖尿病抑鬱症臨床表現輕重不一,多種多樣,如心境低落,對生活、工作、學習喪失興趣,精力減退,易疲勞,失眠、多夢、恐懼、頭痛、心煩意亂,注意力難以集中、厭世等。這些心理變化的產生一般與以下幾種情況有關:
1.焦慮、恐懼
患者得知糖尿病不能根治,又有多種併發症後,唯恐自己眼要瞎、腳要爛、腎要壞等,擔心對其今後的生活、學習、求職、婚姻等產生不良影響,因此感覺生活無望,產生焦慮和恐懼感。其實糖尿病並非如此可怕,只要早期診斷,在正規醫院接受治療,控制好血糖、血壓、血脂等,併發症是可以減少或避免的,患者完全可以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享受人生。
2.長期血糖控制不佳
長期血糖控制不佳可影響患者的情緒,使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易產生不配合治療的想法,從而更加影響血糖控制,如此惡性循環下去,實在不利於糖尿病的治療。血糖控制不佳者,應爭取醫生的幫助,分析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找出解決方法。只有血糖控制改善,精神狀態才會得以改善,兩者既相互制約又能相互促進。
3.懼怕胰島素
有些患者十分懼怕胰島素,認為一旦用上胰島素就有成癮性,而且天天打針太麻煩,怕痛等。其實臨床上提倡早期應用胰島素治療,胰島素也不會成癮,加上現在先進的科技,可達到準確及無痛注射。至於他人的誤解不必太在意,把自己的身體搞好才是最重要的。
4.低血糖
低血糖帶來的不適,如心慌、手抖、出汗、迫不及待地要吃東西等窘迫狀,使患者對“低血糖”產生恐懼感。所以,加強對低血糖的認識,加強血糖監測,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對減少和避免低血糖的發生非常重要。
5.經濟負擔
經濟上的困難有時可能導致嚴重的心理障礙,是患者中斷治療的主要原因。因此,要以積極的心態接受正規的治療,隨著我國醫療保障制度的健全及完善,完全可以把醫療費用降到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積極應對調整心情
怎樣從不良情緒中擺脫出來呢?有一種方法,就是從相反的方向思考問題,這常常能使人的心理和情緒發生良性變化,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心理學稱之為反向心理調節法,能使人戰勝沮喪,從不良情緒中解脫出來。
以下幾種方法可以消除不良情緒:
1.學會傾訴。糖尿病患者內心困惑、焦慮時,應向醫生、家人、朋友傾訴,爭取大家關心和幫助。
2.主動吸收新知識。依照“活到老學到老”的格言,儘可能去接受新的知識。如:參加糖尿病知識講座學習班,訂閱一本糖尿病科普期刊,瞭解相關知識,掌握與糖尿病鬥爭的方法,並多與病友交朋友,交流各自的經驗體會,向他們學習有益的防治手段,解除孤獨無助感。
3.遵守生活秩序,飲食休閒要按部就班。留意自己的外觀,身體要保持清潔衛生,房間院落也要隨時打掃乾淨,從穩定規律的生活中領會自身的情趣。
4.適當體育運動。適當的體育運動有利於控制體重、血糖、血脂、血壓,也有利於驅散焦慮、抑鬱情緒。
5.拓寬自己的情趣範圍。當你打完一套太極拳,當你練了瑜珈功,當你行走在公園的小道上,當你隨著音樂翩翩起舞時……你會心情舒暢的。
6.決不放棄自己的學習和工作。樹立挑戰意識,學會主動解決矛盾,並相信自己會成功。
7.藥物輔助治療。一些有嚴重抑鬱和焦慮情緒或自殺念頭的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配合適當的藥物治療,如多慮平、丙米嗪、氯硝安定、阿普唑侖、百憂解、賽樂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