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便秘是經常發生多種疾病的一種症狀,但是目前人們對它的認識仍只侷限於排便不暢或排便困難,知其危害性而不知其所以然,故而針對它的治療也只能是簡單的一通了之。事實上,現代醫學將排便頻率減少,在不使用瀉劑的情況下,每3~4 d或更長的時間排便1次,或糞便量少且乾硬,有的如羊糞,並常有排便困難感覺,或合併排便時間長,直腸脹感,或排便不盡感都統稱為便秘。便秘根據它的發病部位又可分為慢傳輸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等,因此,正確地認識便秘尤為重要。
要完成一個正常的排便過程離不開糞便的形成、排出和控制三個步驟,首先經消化道吸收後的食物殘渣轉化為糞團,在直腸內形成足夠容積的糞便,以正常的速度通過胃腸道及時抵達直腸,產生便意,引起排便反射;排便時,盆底肌群協調活動,完成排便,其包括神經系統和肌肉活動(平滑肌)的共同參與。便秘的發生更與生理、心理、社會等諸多因素有關。
如果單純以瀉代通,日久必可造成瀉劑依賴性結腸,長期服用含有大黃、番瀉葉、蘆薈等蒽醌類製劑的藥物或保健品,亦可引起結腸黑變病的惡果,世界胃腸組織將膳食纖維製劑將作為一線首選治療藥物,就是想通過合理的飲食結構、適量的纖維素攝入、良好的生活習慣來改變便秘的狀況,然而也只能對輕度便秘或心理型便秘有效。中、重度的便秘患者常有焦慮甚至抑鬱等心理因素或障礙的表現,更應予以認知治療,消除緊張情緒再配合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方可奏效。
無論中醫或是西醫要治療好便秘都很容易,但治癒便秘難。因此,正確認識便秘首先應該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其次要有長期治療、持之以恆的思想準備,最後再是配合治療,確實就是配合檢查,有經驗的專科醫師可通過肛指檢查瞭解肛管直腸病變及肌肉協同作用情況,通過排糞造影瞭解出口梗阻的情況及嚴重程度,通過鋇劑灌腸攝片瞭解各結腸段的解剖變異和外在情況,通過結腸傳輸試驗瞭解各結腸段運動功能情況,通過電子全結腸鏡檢查瞭解各腸段的內在本質改變情況。
我們建議:對於便秘患者應常規肛指檢查,必要大腸癌早期篩查――大便常規+隱血試驗*3次,對於病程3月以上的患者,特別是40歲以上,有家族腫瘤病史應考慮行電子全結腸鏡檢查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