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屆國際食管疾病大會於10月15~17日在意大利威尼斯舉行。作為食管疾病領域最高水平的國際學術會議,本次大會共有來自世界各地逾40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位學者參加,收錄了700多篇會議摘要。會議內容涵蓋食管良性疾病和食管腫瘤的基礎與臨床科研各個方面,其中,食管良性疾病領域包括:巴雷特食管、食管運動功能障礙、食管黏膜敏感性及超敏性疾病、胃食管反流性疾病、食管裂孔疝、醫源性食管疾病、小兒食管疾病、食管外科新技術、食管功能監測等。食管癌研究及討論在大會上佔了相當大的一部分內容,來自東西方不同國家的學者報告了食管癌領域中新的理論、方法、技術,並通過熱烈討論對部分問題達成了共識。
本次會議上進行了國際食管疾病學會(ISDE)換屆改選,比利時魯汶(Leuven)大學胃腸內科專家簡?塔克(Jan Tack)教授順利完成了ISDE主席任期,美國羅切斯特(Rochester)大學胸外科彼得斯?傑弗裡(Peters Jeffrey)教授出任新一屆ISDE主席,第14屆國際食管疾病大會將於2014年9月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
值得關注的是,在我國學者的積極爭取下,ISDE有意願於2016年在中國舉行第15屆國際食管疾病大會,信心不足之處在於中國在食管疾病,尤其是食管癌領域雖有眾多的研究人員和資源投入,但對此國際交流盛會缺少關注與參與(本屆大會中國學者包括港臺地區共有5人參會發言,而日本有超過100名代表)。大會希望能與更多的中國學者,不僅是食管外科專家,還有胃腸內科、腫瘤內科、放射學科、內鏡學科及基礎研究等相關研究人員進行充分交流。作為食管癌發病率較高國家,我們有龐大的科研資源與從業人員,確實應付出足夠努力,以出色的臨床、科研成果及更積極的態度來迎接這一次盛會,改變在食管疾病國際會議上亞洲國家日本一家獨大的現象。
食管癌TNM分期的應用與改進
第7版食管癌國際TNM分期已於2010年開始實施,目前全球已有多篇文獻報告了新版TNM分期的使用情況,並提出了不少改進意見。在此次大會上,食管癌國際TNM分期項目負責人、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賴斯(Rice)教授分析了下一版(第8版)TNM分期可能出現的改進。他認為,當前食管癌TNM分期的最大缺陷在於所有資料僅來源於食管切除病例,而制定術前臨床分期(cStage)、新輔助治療後臨床分期、非手術患者放化療後臨床分期(ycStage),以及新輔助治療後病理分期(ypStage)等是未來的研究方向,這些改進依賴於收集到更多的病例數據,建立龐大的數據庫。其次,第7版TNM分期引入腫瘤病理類型(腺/鱗癌)、分化程度等“非解剖”指標,這也是TNM分期改進的趨勢,將會納入更多可影響預後的“非解剖”指標。
未來食管癌分期將針對個體分析,形成判斷模型和預後模型,前者基於腫瘤臨床分期和其他個體指標,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的選擇;後者基於病理分期與患者指標,實現對個體預後的精確預測。
食管癌治療新方法和新技術
食管癌內鏡下切除包括內鏡下黏膜切除術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內鏡下判斷早期食管癌侵犯深度,對是否選擇內鏡下切除至關重要(圖)。
日本東京大學武土(Muto)等認為ESD聯合放化療治療Ⅰ期食管癌的前景值得關注。
日本佐久(Saku)中心醫院高橋(Takahashi)報告了早期食管鱗癌ESD術後患者的長期生存結果,R0切除率可達95%,最常見併發症是縱隔氣腫(3%),無食管穿孔及大出血情況;若切除範圍超過食管3/4環周,術後食管狹窄發生率極高。
荷蘭烏得勒支大學醫學中心範德?斯勒伊斯(Van der Sluis)介紹了108例機器人輔助腔鏡下食管癌切除術經驗,平均手術時間為399 分鐘(360~550分鐘),平均失血量為590 ml;術後肺部併發症發生率為35.5%,吻合口瘻發生率為18%,術後院內死亡率為4.5%,研究提示機器人輔助食管癌切除安全、有效。香港中文大學趙偉仁(Philip W. Y. Chiu)也報告了相似結果。
食管癌新輔助和術後輔助治療
食管癌患者的長期預後始終讓人沮喪,儘管已有一系列外科技術和腫瘤診治方案得以進步,但目前食管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難以超過35%。筆者認為,在以外科手術為主導的前提下,食管癌治療最終要走多學科聯合治療道路。
荷蘭一項多中心臨床隨機對照研究發現,食管癌新輔助放化療聯合手術,與單純手術術後併發症發生率沒有差異,新輔助治療組的R0切除率明顯高於單純手術組(92%對69%),兩組患者的術後5年生存率存在顯著差異(47%對34%);研究者同時認為,新輔助放化療聯合根治切除是治療可切除中晚期食管癌的標準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琉球大學學者今城(Kinjo)建議,對新輔助放化療有反應的患者,仍要在術中積極清掃淋巴結。數據顯示,在對新輔助治療有反應的患者中,仍有淋巴結微轉移現象;淋巴結微轉移與患者對新輔助治療的反應程度沒有必然聯繫。
食管癌分子生物學基礎研究
前面提到,未來食管癌TNM分期可能會加入更多“非解剖”指標,基於分子生物學的一些生物標記物也可能被納入到新的TNM分期系統中。
荷蘭學者普林斯(Prins)等報告,14.2%的食管腺癌患者存在基因Her2/neu過度表達,同時19.1%的患者存在Her2/neu基因擴增。他們的研究結果強調了進行Her2/neu基因檢測的重要性,因為這一部分患者可以從曲妥珠單抗治療中獲益。
鄭州大學王立東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通過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發現了中國人群中的食管癌易感基因C20orf54和PLCE1,這一結果發表在2010年的《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雜誌。
山西省長治醫學院紀愛芳副教授關於C20orf54進一步研究進展的大會發言,顯示遺傳易感性對食管癌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C20orf54功能性單核苷酸多態性(SNP)與食管鱗癌風險相關。
意大利帕多瓦大學學者檢測巴雷特食管、食管腺癌、食管鱗癌和對照正常人群食管/食管癌組織的食管鱗狀細胞癌抗原(SCCA)表達後發現,這一抗原在食管癌中表達最高,巴雷特食管其次,均顯著高於正常對照組。因此,經胃鏡活檢監測食管反流病患者的SCCA表達水平,有助於篩選出“高危”病例並加強監測。
東西方食管癌研究對比
此次大會專門設立一場關於“食管鱗癌診治:東西方對比”的主題討論,邀請德國、中國香港、日本專家進行報告。德國學者介紹了在西方國家最重要的兩個食管癌治療指南,即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NCCN)指南和歐洲內科腫瘤學會年會(ESMO)指南。最新版NCCN指南建議,手術仍是早期(Ⅰ~Ⅱ期)非頸部食管癌患者的首選;頸部食管癌的首選治療則是根治性的放化療方案(放療劑量:50.4 Gy);對局部晚期的食管癌患者應考慮進行術前新輔助放化療(放療劑量:45~50.4 Gy)。ESMO方案與NCCN方案大部分相似。
日本學者介紹了食管癌前哨淋巴結的研究情況。食管的淋巴轉運分佈從頸部到上腹部,範圍廣泛,這決定了食管癌淋巴結轉移的複雜性、多樣性。經術前放射性顯像技術形成的淋巴系統成像,進行前哨淋巴定位,有助於指導術中淋巴結清掃範圍。
食管癌診治新進展是甚麼?
發布於 2023-03-01 03:46
食管癌診治新進展是甚麼?相關文章
目前,一些建立在腦的可塑性和大腦功能重組理論基礎上的新的思路和方法不斷湧現,一些比較新的技術和方法也應用到腦卒中的康復醫療上來。如目前已經瞭解到的一些方法和思路有:運動想象療法;主動性康復訓練方法;主動性(操作性)肌電生物反饋療法;部分減重平板運動療法;水中減重運動療法;姿勢減重運動療法;強制(強迫)性訓練;預防性康復的理念和技術;強化性康復的理念和技術;多學科合作和卒中單元的理念和技術;長期康
發布於 2022-09-24 23:41
0評論
概述
食管癌晚期的話是比較不好治療的,而且中晚期的病人的預後還是不糟糕的。早期食管癌病人的症狀一般是不明顯的,然而病人在吞嚥一些比較粗的食物和比較堅硬的食物的時候會不舒服的,會有卡卡的症狀的了。而且病人還有比較可怕的胸骨後會出現針刺樣的症狀,而且還有燒灼樣的不舒服的症狀。而且食管裡面經常感覺到有摩擦樣疼痛。而且還有明顯的有異物感。
步驟/方法:
1、
中段食管癌[進展期]的時候是比較痛苦的,
發布於 2023-03-27 07:35
0評論
胰腺創傷(Pancreatictrauma)佔腹部外傷的2%左右,其中5%由鈍性傷所致,8%緣於銳性傷。胰腺創傷的臨床表現隱匿,早期診斷困難,且病死率及併發症發生率極高,分別可達30%及45%[1]。因此,尋找及時、有效的早期診斷方法,做出正確的治療決策對於改善患者預後具有重要意義。胰腺創傷的術前診斷單純性胰腺損傷,因無明顯的症狀體徵,早期診斷困難。血、尿澱粉酶和B超的敏感性及特異性較差。CT可
發布於 2023-02-28 22:26
0評論
AJCC/UICC2009年第7版食管癌TNM分期標準中,重新制定了食管癌新分段標準。以腫瘤上緣所在的食管位置決定,以上切牙到腫瘤上緣的距離來表示具體位置:(1)頸段食管:上接下嚥,向下至胸骨切跡平面的胸廓入口,前鄰氣管、兩側與頸血管鞘毗鄰,後面是頸椎,內鏡檢查距門齒15釐米至<20釐米。(2)胸上段食管:上自胸廓入口,下至奇靜脈弓下緣水平,其前方由氣管、主動脈弓及分支和大靜脈包繞,後面為
發布於 2023-01-15 21:56
0評論
治療研究進展對於治療FC,應將綜合治療與個體化治療相結合。對FC進行治療的目的不僅僅是通便和清除結直腸內糞塊,更主要的是去除病因,改善飲食習慣和膳食成分,恢復正常胃腸傳輸排空功能,改善糞便性狀,以恢復正常排便行為[11]。應首先區分FC是慢傳輸型還是出口梗阻型,然後再選擇相應的干預措施,但有關兒童FC的治療尚有待進一步研究,在治療過程中,應務必注意個體化及多學科相互協作的原則。治療主要包括兩方面
發布於 2023-03-14 21:11
0評論
骨關節炎是一種退行性疾病,為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主要侵襲關節軟骨,進一步累及骨、滑膜和韌帶組織,導致關節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礙,嚴重影響中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好發於負重大、活動多的關節,如膝、髖、脊柱(頸椎和腰椎)、踝、手等關節。有報道稱,40歲以下人群的發病率約為5%,60歲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可達50%,75歲以上的人群中則達80%。我國上海OA發病率為13%,北京則為38.7%。OA較其他
發布於 2022-10-09 15:43
0評論
食管癌和賁門癌屬於中醫“噎膈”範疇。熟悉早期症狀對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有重要意義。由於食管或賁門狹窄,飲食通過困難,造成“呃逆”或“噯氣”,讓患者進少量飲食試驗,可以看出這種症狀既不同於胃氣上逆的噯氣,又不同於膈肌痙攣的呃逆,用旋覆代赭湯或丁香柿蒂湯等也很難奏效,當狹窄減輕時,症狀也相應見輕。對於吐粘沫問題,過去認為屬於“脾虛痰溼證”,實踐證明主要與食管或賁門梗阻有關,用扶正抗癌或開管的
發布於 2022-09-24 20:29
0評論
作為專業從事腎臟腫瘤診治的醫生需要實時更新腎臟腫瘤診治的知識和信息,每天都關注著腎臟腫瘤國際國內的最新治療進展,哪怕有一點點診斷或治療上的突破我都會欣喜不已。我每天都要閱讀大量的國際上關於腎臟腫瘤診治上的文獻,不斷更新我的知識體系。為了讓更多的患者能同步瞭解腎臟腫瘤治療的最新訊息,我將會不定期將這些信息和我的治療心得與廣大腎臟腫瘤患者共享。一項美國的研究報告:通過對77525名女性長達16年和4
發布於 2023-01-08 16:26
0評論
由國立衛生研究院資助的III期E3805研究結果顯示,標準雄激素消融治療(如,睪酮抑制)加多西他賽可使新診轉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延長超過1年時間。ASCO年會報道稱,主要在廣泛性轉移疾病患者人群中觀察到上述生存獲益。ASCO前會長CliffordA.Hudis博士這樣評價說:一款舊藥達到了“空前的”和“革命性”的治療效果。新的護理標準波士頓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泌尿生殖系統腫瘤中心的醫
發布於 2022-12-25 20:35
0評論
肺氣腫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和多發病。終末期肺氣腫病人的5年生存率僅為25%。目前尚無有效的內科治療手段。在發達國家,肺移植成為治療終末期肺氣腫的唯一方法。但是,由於供體匱乏、肺保存和免疫排斥等因素所限而受到很大制約。絕大多數病人在等待肺移植過程中死亡。因此,人們一直尋找新的治療肺氣腫的有效方法。95年,美國的Cooper教授報告了切除部分過度膨脹的肺組織,減少肺容量,恢復肺的
發布於 2023-03-24 19:3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