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創傷(Pancreatic trauma)佔腹部外傷的2%左右,其中5%由鈍性傷所致,8%緣於銳性傷。胰腺創傷的臨床表現隱匿,早期診斷困難,且病死率及併發症發生率極高,分別可達30%及45%[1]。因此,尋找及時、有效的早期診斷方法,做出正確的治療決策對於改善患者預後具有重要意義。
胰腺創傷的術前診斷
單純性胰腺損傷, 因無明顯的症狀體徵, 早期診斷困難。血、尿澱粉酶和B超的敏感性及特異性較差。CT 可根據胰腺斷裂、胰周液體瀦留、腎前筋膜肥厚等表現做出診斷,但對於單純的胰管系統損傷有一定的漏診率。
主胰管是否完整是影響胰腺創傷患者預後的最主要因素[2]。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作為一種微創介入技術,因其在胰管顯影、胰管支架放置及引流等諸多方面的顯著優勢,已成為診斷胰腺創傷的金標準並在治療中起重要作用。對於胰腺創傷的患者,ERCP的優勢在於:①能早期、精確、直觀地顯示胰管的破裂處,最大限度地避免CT等影像學檢查造成的漏診;②能在術前、術中及術後運用,動態性好;③顯影結果可指導治療決策的實施。日本學者Takishima[3]通過回顧性病例研究,建立了基於胰管顯影(ERP)結果的損傷分級標準(表1)。對於1級和2A級的患者可行保守治療,而損傷達2B級的患者則需急診引流手術;3級的患者已累及主胰管損傷,依據損傷部位在胰體尾部或胰頭部,分別選擇遠端胰腺切除、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或胰空腸Roux-en-Y吻合術。該分級方法能指導臨床醫師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胰腺損傷的定位診斷並制定進一步的治療措施,以防止併發症的發生、降低病死率。
儘管具有上述優勢,但ERCP尚存一定的缺陷,包括:①急診條件下,ERCP的併發症發生率較高,可達3%-5%,主要為胰腺炎;②創傷後十二指腸粘膜水腫的患者插管困難,約有10%的患者插管不成功或顯影不充分;③極少數患者的顯影結果與探腹結果不一致。④需要經驗豐富的內鏡醫師進行手術。與ERCP相比,MRCP亦能顯示主胰管及其分支的損傷情況,具有無創優勢,適合解剖結構改變而使ERCP 插管難以完成的例如幽門曠置、十二指腸憩室化得患者,並能同時顯示其他腹部臟器有無聯合傷,但無法進行治療性操作。近年來,對比增強超聲(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等新技術亦被用於胰腺損傷的診斷,但其敏感性及特異性尚待觀察。
表1 胰腺損傷的ERP分級標準
損傷分級
顯影結果
治療措施
級
正常胰管
非手術治療
級
胰管分支損傷
胰漏位於胰腺實質內
非手術治療
胰漏擴展至後腹膜腔
需進行剖腹引流術
級
主胰管損傷
主胰管損傷位於胰腺體尾部
胰體尾部切除術
主胰管損傷位於在胰頭部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胰空腸Roux-en-Y吻合術
胰腺創傷的外科治療
手術治療
除無明顯腹膜炎體徵、未合併其它臟器損傷、血流動力學穩定且術前診斷未發現主胰管破裂的患者可考慮保守治療外,其餘患者均應積極地進行外科治療。根據剖腹探查結果,結合美國創傷外科協會(AAST)的胰腺損傷五級分類法選擇不同的手術方法。對於I、II級患者,即僅存在挫傷或裂傷,但未累及胰管、無組織缺損者可僅行引流手術。對於腸繫膜上血管左側的III級遠端胰腺損傷累及胰管者,應行遠端胰腺切除術,近端主胰管斷端以不吸收縫線結紮,胰腺斷端雙層縫合關閉並用大網膜覆蓋;而對於腸繫膜上血管右側的III級胰腺損傷者則行近側端關閉,遠端與空腸行Roux-en-Y吻合。IV級和V級的患者,損傷已累及胰頭,應視是否合併十二指腸及壺腹部損傷進行手術。無合併損傷者,可行保留十二指腸的胰頭切除術。胰十二指腸複合傷者,可選擇十二指腸憩室化或幽門排外手術。十二指腸憩室化手術將十二指腸曠置,僅有胰液及少量膽汁通過,形成一個低壓憩室,有利於十二指腸受損部位癒合。幽門排外手術可修補十二指腸創口,切開胃竇、阻斷幽門、胃竇切口與空腸吻合。由於該術式操作相對簡便,用時短,近年來有逐漸取代前者的趨勢。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pancreaticoduodenectomy, PD)僅適用於累及壺腹部或胰管的嚴重胰頭損傷、或胰頭和十二指腸的毀損,失去血供的患者。PD的主要併發症為胰腸吻合口瘻,發生率達50%,術後死亡率高達30%-60%。有學者嘗試運用單層吻合技術、捆綁式胰腸吻合技術等方法以降低吻合口瘻的發生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內鏡在胰腺創傷中的治療價值
內鏡在早期胰腺創傷中的治療價值
隨著內鏡技術及醫用介入材料的發展,通過ERCP治療胰腺創傷取得成功的病例報道已屢見不鮮。其核心理念是恢復胰管的完整性,減少或阻斷胰漏,為進一步的治療創造契機,降低治療風險。
經十二指腸乳頭置入胰管支架(transpapillary stent, TPS)或留置經鼻胰腺引流(nasopancreatic drain, NPD)是ERCP治療胰腺創傷的主要方法。支架或引流管可支撐並連接破裂的胰管,阻止胰漏的發生,以此加速裂口癒合,並降低胰管系統的內壓。Kim等[4]報道了3例以TPS治療主胰管破裂、胰漏侷限於實質內的病例,所有治療在損傷後24-96小時內進行,患者均恢復良好。Canty等運用相同方法治療了2例兒童病例,術後11天順利取出了支架。對於血流動力學穩定、胰管部分破裂尚可通過支架連接的早期單一胰腺創傷患者,及時進行TPS或NPD有時可避免急診進行高風險的胰腺切除手術。我院曾以該技術治療早期胰腺創傷患者5例,恢復均順利。對於此類患者,我們在置入胰管支架的同時預防性置入膽管支架,這是由於胰腺損傷可能造成乳頭水腫及繼發性膽道梗阻和肝功能損害。
及NPD的主要併發症包括:①支架取出後的繼發性胰管狹窄,其原因可能因創傷本身或支架引起,尚未明確。近年來有學者運用無末端內緣突起(unflanged inner end)的小直徑(3-Fr或4-Fr)支架取代常規支架進行TPS。研究表明,該支架不僅更易自行排出,避免了再次行ERCP取出支架,還能有效降低術後胰腺炎及胰管狹窄的發生率;②支架堵塞:有研究發現堵塞幾率與放置支架時間成正比;③支架移位;④十二指腸糜爛和感染。對於早期損傷的患者,TPS及NPD將胰管斷裂兩端橋連成功者的臨床轉歸較好。目前,由於相關的病例報道較少,缺乏大樣本的臨床隨機對照研究結論,對該技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尚待進一步的評估。
內鏡在治療胰腺創傷遲發性併發症中的作用
胰腺創傷的遲發性併發症主要包括慢性胰漏及胰腺假性囊腫。其中後者為限局化的富含胰酶的液體積聚,由非上皮性的囊壁包繞。持續存在的胰腺假性囊腫可致感染、膿腫形成、侵蝕周邊血管引起出血、破入鄰近臟器、壓迫鄰近器官等嚴重併發症,需及時引流。傳統的引流手術包括外引流術、內引流術及胰腺部分切除術。目前,最常用的常規手術方式為囊腫空腸Roux-en-Y吻合術,屬於內引流術,適用於各部位的囊腫,尤適於胰尾部囊腫。術後近期內最常見的併發症主要為消化道出血,也是術後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對於胃或十二指腸與假囊腫具有共同壁的病例,可在超聲或CT引導下行胰腺假性囊腫經消化道穿刺引流,主要包括囊腫胃引流術和囊腫十二指腸造口引流術,成功率較高,總體併發症發生率較傳統開腹手術顯著降低,主要為消化道穿和出血。
近年來,ERCP在治療創傷後慢性胰漏及胰腺假性囊腫方面亦有進展。Lin[5]等學者報道了經內鏡下經壺腹支架引流(Endoscopic transpapillary drainage, ETD)成功治療AAST IV級胰腺創傷常規術後形成假囊腫的病例。另有文獻報道經鼻胰腺引流(NPD)也能取得滿意的療效。但與該技術治療早期創傷類似,繼發性主胰管狹窄的發生率較高。
綜上所述,傳統手術仍是治療胰腺創傷的最主要方法,但包括內鏡在內的新技術已顯示出其在診斷敏感性、精確性及治療微創性的優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對於胰腺創傷患者,進行及時、精確的診斷及風險評估,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併發症的發生率,取得最佳的療效。
胰腺創傷的診治進展如何?
發布於 2023-02-28 22:26
胰腺創傷的診治進展如何?相關文章
胰腺癌的治療是目前國際公認的難題,具有早期診斷率和根治切除率低、臨床治療效果差、5年生存率低等特點。胰腺癌的早期診斷對預後有重要價值。有不少資料顯示,直徑≤2cm的小胰腺癌5年生存率為42%,而直徑>2cm的胰腺癌5年生存率不足5%。近年來,隨著消化內鏡技術的進展,胰腺癌的早期診斷率逐漸提高,同時對於晚期不能手術的患者,內鏡下治療也顯示出一定的優勢,現對此做一綜述。內鏡在胰腺癌診斷中的價值
發布於 2023-01-29 08:52
0評論
創傷性踝關節炎,由創傷引起的以關節軟骨的退化變性和繼發的軟骨增生、骨化為主要病理變化以關節疼痛、活動功能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疾病。病因1、暴力外傷:如墜壓、撞擊等造成骨關節內骨折、軟骨損壞、關節內異物存留等,使關節面不平整,從而使其遭受異常的磨損和破壞。2、承重失衡:如關節先天、後天畸形(如膝內外翻,踝關節傾斜,腫瘤等)和骨幹骨折成角畸形癒合,使關節負重力線不正,長期承壓處的關節面遭受過度磨
發布於 2023-03-24 00:16
0評論
胰腺癌近年來發病率在世界範圍內呈明顯上升趨勢,美國胰腺癌的發病率、死亡率居男、女性惡性腫瘤的第四位。我國國內胰腺癌發病率亦有明顯上升,根據統計,上海市1972―1974年男、女性胰腺癌發病率分別為4.0/10萬和3.0/10萬,1997年分別上升至10.3/10萬和10.0/10萬。由於胰腺癌的早期症狀不典型、診斷困難,預後較差。胰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與吸菸、飲食、慢性胰腺炎、糖尿病、胃
發布於 2023-02-03 21:12
0評論
一、前言2014年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美國胰腺癌新發估計病例數在男性人群中居第10位,在女性人群中居第9位,佔惡性腫瘤死亡率的第4位。據《2013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統計,胰腺癌位居我國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8位,人群惡性腫瘤死亡率的第7位,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範圍內均呈快速上升趨勢。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經濟及醫療水平差距較大,為了進一步規範胰腺癌的診斷與治療,提高多學科綜合診治水平,中華醫學會外
發布於 2023-03-08 05:51
0評論
第13屆國際食管疾病大會於10月15~17日在意大利威尼斯舉行。作為食管疾病領域最高水平的國際學術會議,本次大會共有來自世界各地逾40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位學者參加,收錄了700多篇會議摘要。會議內容涵蓋食管良性疾病和食管腫瘤的基礎與臨床科研各個方面,其中,食管良性疾病領域包括:巴雷特食管、食管運動功能障礙、食管黏膜敏感性及超敏性疾病、胃食管反流性疾病、食管裂孔疝、醫源性食管疾病、小兒食管疾病
發布於 2023-03-01 03:46
0評論
胰腺癌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消化道惡性腫瘤,近年來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胰腺癌在美國已佔腫瘤致死亡的第4位,在我國,近20年來其發病率增長約6倍。胰腺癌很難早期發現,一旦發現,80%的患者喪失了手術機會。即使病變侷限的患者雖經根治性手術切除,仍會出現復發和轉移,5年生存率不足25.0%。而晚期胰腺癌患者1年生存率不足10%,中位生存時間僅為3個月左右。經過5-FU治療,中位生存時間也僅為5個月
發布於 2023-03-21 17:36
0評論
子宮內膜是胚胎的“土壤”,如果“土壤”不好,再好的種子也難以長成參天大樹,宮腔粘連是子宮性不孕最常見的原因,宮腔粘連手術後的管理是生殖腔鏡醫生的重要任務和挑戰。引言:宮腔粘連源於子宮內的創傷。粘連形成的程度以及粘連對子宮腔輪廓的影響差異很大。輕微病變僅見宮腔表面形成牽連的菲薄條索樣組織帶,而重度疾病以子宮腔完全閉塞為特徵,即子宮前壁緻密地粘連於子宮後壁。病因學:約90%的嚴重宮腔粘連病例都與刮宮
發布於 2023-02-15 20:21
0評論
治療研究進展對於治療FC,應將綜合治療與個體化治療相結合。對FC進行治療的目的不僅僅是通便和清除結直腸內糞塊,更主要的是去除病因,改善飲食習慣和膳食成分,恢復正常胃腸傳輸排空功能,改善糞便性狀,以恢復正常排便行為[11]。應首先區分FC是慢傳輸型還是出口梗阻型,然後再選擇相應的干預措施,但有關兒童FC的治療尚有待進一步研究,在治療過程中,應務必注意個體化及多學科相互協作的原則。治療主要包括兩方面
發布於 2023-03-14 21:11
0評論
臨床上常見的胰腺良性腫瘤主要包括胰腺囊性腫瘤(漿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性腫瘤和導管內乳頭狀黏液瘤)、實性假乳頭狀腫瘤及無功能胰島細胞瘤等。這類腫瘤多發病隱匿、症狀不典型、又缺乏特異性的診斷方法,容易造成誤診,貽誤治療時機。臨床表現:漿液性囊腺瘤(SCN):是胰腺最常見的囊性腫瘤,多發於胰腺的體尾部,女性多見,好發年齡55-73歲,本病多無惡變,無明顯症狀。SCN切面呈蜂窩多孔狀,囊內有結締組織間隔
發布於 2023-01-09 13:51
0評論
胰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極高的消化系統腫瘤,患者的5年存活率低於5%,以手術切除為主的綜合治療是延長生命的主要療法,各種手術技巧的改進也使得腫瘤切除率不斷提高。然而,由於胰腺癌起病隱匿、早診困難,大多患者就診時已經是晚期而失去了手術機會,此時藥物治療就成為主要的治療手段。即使是經過手術切除的患者,他們在術後2年的復發、轉移率也高達80%,術後5年的存活率只有15%~20%,大部分患者都因為手術以後的
發布於 2023-02-02 09:12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