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腦中風,人們馬上就會聯想到是腦血管出了問題。殊不知,在老年人的腦中風中,很大一部分是由房顫引起的,因此對於老年人的房顫,以及房顫引起的腦中風要有足夠的瞭解和重視。
房顫的發生率及其危害: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老年人的常見病,且患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年齡≥60歲的人群中每25個人就有1個房顫患者,年齡≥80歲的人群中每10個就有1個房顫患者。中國目前約有800萬房顫患者,心房顫動已成為21世紀的“流行病”。而腦中風是房顫患者的主要併發症之一,90%左右的顫栓塞其併發症為腦栓塞,20%缺血性腦中風由房顫所致。房顫患者極易產生心房血栓,血栓基本都位於心臟的左心耳內,心臟跳動時,心耳內的血栓易脫落,進而導致腦中風、心腎等重要臟器梗死。據統計,房顫患者中風的患病率是非房顫人群的6~8倍,高達13.9%,房顫是嚴重危害健康的疾病之一,是中老年人致死和致殘的重要原因。房顫造成中風的後果十分嚴重,且伴有高死亡率和癱瘓率,一年有50%的死亡可能性。另外房顫患者還會引起室顫而突然死亡,這是因為房顫生物電頻率在300~600次/分,如果它按1:1傳到心室,那麼就會室顫而致病人一命嗚呼。因此房顫病人的死亡率是正常的2~4倍。
陣發性房顫也有較高腦中風危險:
以往認為,儘管陣發性房顫在發作急性期有較高的腦栓塞危險,但在緩解期導致腦中風的危險不高。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提示,陣發性房顫導致腦卒中的危險與持續性房顫一樣高。對3890例各種類型的房顫病人的研究表明:隨訪1年的缺血性腦中風發病率,分別為首次診斷房顫1.3%,陣發性房顫1.9%,持續性房顫1.6%。可見陣發性房顫導致腦卒中的危險與持續性房顫相似。
隱源性腦中風可能主要由陣發性房顫導致:
缺血性腦中風大約有20%~40%的原因無法確定,但研究表明,大多數是心源性腦栓塞所致。美國《神經病學》雜誌的一項研究顯示,隱源性腦中風主要由陣發性房顫導致。該研究對發病3個月以內的隱源性腦中風或隱源性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患者,採用便攜式遠程心電記錄器監測房顫,在21天的監測期間共有23%患者發現房顫,其中85%房顫持續時間小於30秒,15%房顫持續時間為4~24小時。
無症狀腦梗死患者伴發房顫的危險增加2倍:
已經明確,無症狀腦梗死患者比有症狀腦梗死患者至少多5倍,無症狀腦梗死患者比腦磁共振成像(MRI)檢查正常的受試者發生有症狀腦梗死的危險約增加3倍,發生血管性痴呆的危險約增加2.3倍。研究報道,在平均年齡62歲(女性佔53%)的“健康”人群中,10.7%接受腦MRI檢查的受試者存在無症狀腦梗死,其中單個腦梗死病灶佔84%,與腦MRI檢查正常的受試者相比,無症狀腦梗死患者伴發房顫的危險增加2倍。
房顫的治療與腦中風的預防:總的來說,房顫的病人需要戒菸、限制飲酒,避免含有咖啡因的物質諸如茶、咖啡、可樂以及一些非處方用藥,這樣可以減少房顫的發生率。
房顫患者抗凝治療可以預防腦中風:
除非患者存在禁忌症,所有房顫患者均應接受抗栓治療。可選擇華法林抗凝治療(INR為2.0~3.0)或阿司匹林(81~325mg/d),以華法林為佳。華法林抗凝治療可減少中風的相對危險,每治療37例1年即可避免1例嚴重血管事件。
外科微創手術可徹底治癒房顫並防止腦中風:
外科微創手術(兩個1~2釐米大小的孔)以高治癒率(93%左右)治好各種類型房顫,同時術中切除了腦中風的發源地――左心耳,免除了各種左心耳血栓形成、腦栓塞和腦中風的發生,這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