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08 02:21

  病例:
  患者男性,55歲,因“上腹部飽脹不適5月餘,進食後嘔吐半月餘”於2007年3月19日入院。病人14年前曾因“食管下段癌”在外院行經胸近端胃+食管下段切除+食管殘胃吻合術。入院前胃鏡檢查示:胃竇癌伴幽門梗阻。入院查體:生命體徵正常,形體消瘦,中重度營養不良,左胸部第七肋間可見一長約25cm切口疤痕,腹部平軟,未捫及腫塊。患者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20年,腹部超聲檢查肝臟有肝硬化徵象。血常規檢查示:WBC 2.37×109/L,RBC 3.03×1012/L,HGB 101 g/L,肝功能檢查示:總蛋白51g/L,白蛋白 29 g/L,前白蛋白 77 g/L。經充分術前準備,於2007年4月6日在全身麻醉下行經胸腹聯合切口探查術。探查見原食管胃吻合口位於主動脈弓下方,殘胃上提,大部位於胸腔,與脾臟、膈肌及周圍組織緊密粘連,殘胃竇部可見一腫塊,大小約4×3×2cm3,穿透漿膜層,堵塞幽門管。因分離粘連過程中滲血較多,遂於術中行殘胃遠端部分切除、殘胃空腸Roux-en-Y吻合術。清掃原幽門上、幽門下、小彎處、肝十二指腸韌帶淋巴結及胃網膜右動靜脈周圍淋巴結,保留胃網膜右動靜脈主幹及支配近端胃的末端兩支爪牙支(見下圖)。手術持續5小時,術中出血約1000mL。術後病理檢查示殘胃低-中分化腺癌,腫瘤浸潤胃壁全層,漿膜面見癌結節形成,清掃之淋巴結(2/16)轉移,病理分期為T3N1M0。患者術後恢復順利,於2007年4月17日出院。隨訪6個月,患者生存。
  討論:
  臨床上對於發生於代食管胃的胃癌,通常多采取全胃切除加周圍淋巴結清掃術。由於食管下段切除後,胃上提至縱隔,易形成廣泛粘連,導致再次手術切除全胃過程中,分離粘連範圍大,創傷重,出血多,手術持續時間長,對患者打擊大,術後恢復差,併發症多,住院時間延長[1]。因為此類患者腫瘤多位於胃竇,對於腫瘤處於較早期或雖處於局部進展期但一般狀況較差的部分患者,僅切除遠端胃而保留近端胃,可使手術範圍縮小,從而減少術中出血,縮短手術時間,減輕手術創傷對患者的打擊,是一個合適的選擇。胃的血管供應主要有胃左動脈、胃右動脈、胃網膜左動脈、胃網膜右動脈、胃短動脈等及其伴行靜脈。該患者在食管下段癌的手術治療過程中,除胃網膜右動脈外的其餘血管均已被切斷。據文獻報道如切除遠端殘胃且不保留該支血管可導致近端殘胃粘膜缺血壞死[2]。因此,在再次手術中切除其遠端胃而保留近端胃,則胃網膜右動靜脈必須予以保留以維持近端胃的血供。對於本例病人,我們採取切除遠端殘胃而保留近端殘胃的手術方式,為維持近端殘胃的血供,保留了胃網膜右動靜脈主幹及其支配近端胃的末端兩支爪牙支。此種手術方式國內未見報道,國外也僅見報道二例[3]。Motoyama等報道的這兩例病例均為發生於食管癌以胃代替食管術後的胃癌病人,一例患者為高分化腺癌,腫瘤僅侵及粘膜下層,予以經腹部切口切除遠端胃並清除胃網膜右周圍淋巴結而保留胃網膜右血管,患者術後生存4年;第二例患者則為低分化腺癌,
  浸潤至粘膜層,腫瘤位於食管裂孔水平,因此行經胸腹聯合切口切除遠端胃,而未行淋巴結清除。
  小結:
  我們認為,保留胃網膜右血管的遠端胃切除術,適用於兩類發生於代食管胃的胃癌病例:一類是腫瘤僅侵及粘膜或粘膜下層的早期胃癌,其中侵及粘膜者因無淋巴結轉移,可無須清除胃網膜右血管周圍淋巴結;而浸潤至粘膜下層者,則可能出現淋巴結轉移,故需清掃該區域淋巴結。第二類是腫瘤已屬局部進展期但一般狀況差、不適宜進行大範圍長時間手術的患者。本例患者即屬於這一類。該術式優點是手術分離粘連範圍小,術中出血少,手術持續時間短,對患者創傷打擊輕,因而術後恢復快,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少,住院時間相對縮短;但要與周圍組織分離而保留胃網膜右動靜脈主幹及其末端屬支,操作要求耐心細緻,難度較高。

保留胃網膜右血管的殘胃癌遠端胃切除術相關文章
位於胰體尾的良性腫瘤,由於腫瘤的位置和手術操作的可行性,通常可以行腹腔鏡微創技術來完成,術後恢復快,痛苦小,併發症少等優點被廣大患者所接受,目前唯一胰體尾部的胰腺良性腫瘤通常採用腹腔鏡微創方法來完成。由於脾臟的免疫功能,通常要求儘可能的保留脾臟。經腹腔鏡保留脾臟的胰腺遠端切除術有兩種方法來保留脾臟,第一是切除遠端胰腺的同時,常規保留脾臟血管,保證脾臟的血管。如果腫瘤體積較大,與脾靜脈關係密切,無
發布於 2022-10-08 18:38
0評論
概述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因為得了胃潰瘍或者胃息肉等情況切除了大部分胃。所以病人就認為切除了胃癌隱患,胃都不剩甚麼了,應該不會得甚麼胃癌了。然而,事實上剛好相反,作為胃部手術的人更易得胃癌。所以病人一定要認識這種病的複雜性,當然需要進行定期的複查,只有複查才能預防胃癌的發生。那麼,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為甚麼胃切除了也要當心殘胃癌? 步驟/方法: 1、 胃切手術後發生殘胃癌的因素有,因為胃切除術
發布於 2023-10-03 07:25
0評論
由於胃癌診斷和治療水平的提高,手術適應證較以前已有擴大。目前除了原發灶巨大、腹內臟器廣泛轉移、伴血性腹水及惡液質患者外,只要全身情況許可,即使鎖骨上淋巴結轉移,肝臟有轉移結節等,均應爭取手術治療,切除原發病灶,減輕症狀。 手術種類有:①根治性切除術。根治性切除手術有根治性切除和擴大根治性切除兩種術式。前者切除範圍應包括原發病灶,連同胃遠端的2/3或4/5,全部大、小網膜,十二指腸第一部分和區域淋
發布於 2023-11-18 19:25
0評論
保留十二指腸胰頭切除術最早由德國外科學家Beger於1972年報道。主要適用於慢性腫塊型胰腺炎及胰頭部良性腫瘤的病人。該手術僅切除病變的胰頭,保留了胃十二指腸及膽道的正常通路。此前,由於胰頭與十二指腸在解剖上的緊密相連和共同的血運,單獨切除胰頭而又保留十二指腸非常困難,只能實施創傷更大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切除範圍包括胃遠端,十二指腸,近端部分小腸,胰頭,膽囊及膽總管,而後要進行重建,分別行胃腸吻
發布於 2023-03-13 02:51
0評論
由於脾門結構與胰體尾部解剖位置毗鄰,更因傳統觀念對脾臟功能認識的不足,外科醫生在施行胰體尾切除術(distalpancreatectomy,DP)時往往聯合脾臟切除。1988年Warshaw【1】首次報道了對胰腺外傷的病人實施保留脾臟的胰體尾切除術(spleen-preservingdistalpancreatectomy,SpDP)後,引起了外科界的極大關注並逐漸為人所接受。到目前為止,保留脾
發布於 2023-02-28 22:46
0評論
胰腺疾病的外科治療是腹部外科中的疑點難點問題,胰腺的解剖部位決定了胰腺手術的複雜性,需要較高的外科手術技巧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儘管近年來,胰腺外科手術技術的提高,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手術的死亡率已經降至2%以下,但是併發症的發生率卻高達47%左右。如此高的併發症發生率使胰腺外科手術成為普外科領域的禁區。而腹腔鏡胰腺外科也成為無人攀登的高峰。近年來隨著腹腔鏡止血器械的發明,使疑難的腹腔鏡外科手術成為可能
發布於 2022-10-08 19:08
0評論
我國屬胃癌較高發病區,胃癌是我國第二大常見腫瘤,高居各類惡性腫瘤死亡率之首。胃癌容易通過淋巴結、血行等轉移,我國Ⅲ/Ⅳ期胃癌佔總胃癌患者60%以上,因此術後復發較為常見,尤其是一些惡性程度較高、較為晚期的胃癌。胃癌根治術後腫瘤復發再行二次手術,其手術難度、手術風險和手術併發症遠遠超過第一次手術,因此手術入路、手術策略和手術技巧非常重要。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個高度惡性低齡胃癌患者腫瘤復發的二次手術根
發布於 2023-02-08 19:52
0評論
胃作為消化道的最重要器官之一,中醫上稱之為人的“後天之本”,是我們攝入飲食到達的第一站,容易受到眾多疾病的侵擾,無論是良性病胃十二指腸潰瘍,還是惡性病胃癌,都是非常多見的胃病。對於部分胃十二指腸潰瘍和胃息肉等良性疾病,以及胃癌等惡性疾病,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種治療方式便是進行胃切除,那麼這個“後天之本”切除之後,必然會對身體帶來一系列的影響,而許多不利的影響可以通過自我調整,達到減輕病痛,改善生活質
發布於 2022-11-25 03:01
0評論
1983年Mazur和Clark首先提出胃腸間質腫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的概念[1],認為它是一種起源於Cajal細胞的胃腸道非上皮源性的間質腫瘤。95%的GIST原發於胃腸道:胃(50%~60%)、小腸(20%~30%)、大腸(10%)、食管(5%),其他部位如腸繫膜、網膜和後腹膜的病變不足10%。GIST是一種具有惡性潛能的消化道腫瘤。目前
發布於 2023-01-14 14:11
0評論
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術胃癌的發病率排在我國所有癌症第二位,其病死率排名第一,我國每年新發胃癌佔全球總病例的40%。通過外科手術進行腫瘤根治性切除、以及規範性淋巴結清掃,再結合術前術後的MDT綜合治療,是目前唯一能有效根治胃癌的方法。傳統的開腹行胃癌根治及淋巴結清掃手術是非常成熟的術式,近年來隨著腹腔鏡微創外科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腹腔鏡胃癌手術也日趨成熟,逐步從治療早期胃癌拓展至進展期胃癌。由於胃
發布於 2023-02-08 19:32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