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內鏡技術的成熟和發展,開創了外科微創手術技術的新紀元,已對傳統的外科手術發出了挑戰。臨床上約95%膽囊的良性病變可用LC術治療,而70%~75%的膽管良性病變可經ERCP術得以治癒。LC術已成為膽囊結石外科微創治療的金標準,但對於膽囊結石同時伴有膽管病變(如結石等),儘管已有在LC同時施行膽總管探查和取石的治療方法,但限於設備和技術條件等原因還尚難於普及開展。而經ERCP術針對膽道良性病變的處理,技術已嫻熟、療效確切。因此,應用ERCP術聯合LC術已成為膽囊結石伴有膽道病變微創治療術式的選擇。
1、ERCP和LC術式選擇的先後次序 LC聯合ERCP治療,就其使用順序臨床上仍存在異議。贊成先行LC再行ERCP觀點的認為,LC有將膽囊小結石掉入膽管可能,LC術後ERCP術可避免膽管結石的殘留。我們的觀點贊成先ERCP後LC的聯合方式,其理由:
(1)膽道變異不少見,經ERCP術可獲得良好的膽道樹的影像資料,其作為LC術導向,避免膽管損傷;
(2)ERCP可明確肝內外膽管的病變情況,一旦發現膽管結石或者狹窄等,即行EST切開狹窄和取石治療,即使LC術後小結石掉入膽總管,經EST切開後較寬的出口也能使小結石自然排石;
(3)術前ERCP的影像資料結合B超結果,可為行LC術與否提供參考,減少中轉開腹。本組27例,25例經ERCP後行LC治療,有2例經ERCP證實為Mirizzi綜合徵和膽囊管低位匯合而放棄LC,改行開腹手術。25例LC治療無中轉開腹和併發症,全部治癒。
2、ERCP聯合LC術的適應證和應用 ERCP與LC的聯合應用拓展了微創技術在膽道領域的應用範圍,大多數適合ERCP和LC治療的膽囊結石伴膽道病變的病人都可選用這種聯合方法處理。Miller等認為LC術前ERCP的指徵為:黃疸、膽源性胰腺炎、肝功能異常、B超示總膽管結石或總膽管擴張。我們認為,對於膽囊結石伴有黃疸以及肝功能異常,尤其是AKP和γ-GT升高;B超提示膽總管擴張或無擴張而未見結石的病人,應作為LC術前的主要適應證。由於B超因受胃、腸道氣體影響,對於膽總管下段病變敏感性較差,容易遺漏。值得注意的是膽囊結石無黃疸和膽管擴張,僅有轉氨酶輕度升高而AKP和γ-GT明顯升高者,應考慮膽管下段存在狹窄和小結石可能,條件允許時應在LC術前行ERCP術。本組有4例無黃疸,B超未見膽管結石,但AKP和γ-GT明顯升高,經ERCP證實為膽總管結石。鑑於ERCP術對全身生理干擾少,只要術後無發熱、腹痛,血澱粉酶正常,即可行LC術。除非ERCP操作時間較長,反覆插管以及碎石取石等對膽道干擾較大,則應延緩LC術,以策安全。
3、ERCP併發症的預防和處理 儘管ERCP和LC技術已成熟,但仍存在一定的併發症。有學者總結了142946例LC,總的併發症為0.71%;而ERCP總的併發症為4%。ERCP併發症主要是胰腺炎、出血、感染和穿孔,尤其ERCP術後胰腺炎,是ERCP應用限局性的主要原因。主要可以由EST、反覆多次的胰管插管和高壓注射造影劑等引起,表現為ERCP術後出現腹痛、腹脹,伴有發熱和(或)黃疸,血澱粉酶常常高於正常值3倍以上。ERCP術後併發胰腺炎的發生除了與操作者的操作技術有關外,患者本身也存在著高危因素,即使操作技術嫻熟者也難避免其發生,國外大多數研究結果也證明了此點。因此,我們認為除了嚴格掌握ERCP術的適應證以及重視ERCP術中、術後的處理之外,規範操作者的操作技術和加強操作技巧的培訓,對於減少ERCP併發症是必要的,而且預防ERCP術後胰腺炎發生較之對其處理更應引起重視。預防重點是:
(1)乳頭插管前注意膽管下段在腸管內的走向,避免盲目插管;
(2)在透視下用緩力注射造影劑,一旦胰管顯影立即停止注射;
(3)插管困難用導絲引導時,應注意導絲行走方向,儘量避免反覆進入胰管。本組有2例發生急性輕型胰腺炎,經保守治療後痊癒。處理的關鍵除了術前預防用藥、術後加強抗感染和使用抑酶製劑(加貝酯、善寧)以外,放置膽道引流是不可忽視的處理手段。
總之,ERCP聯合LC對膽囊結石伴有膽道病變是安全有效的,對病人創傷小以及全身生理干擾少,恢復快的微創治療手段,兩鏡聯合應用將成為大多數良性膽道疾病微創治療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