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12 11:26

  大部分蛛網膜下腔出血(SAH)是由顱內囊形動脈瘤破裂所引起。
  影像學和屍檢研究發現,顱內囊形動脈瘤在沒有共存疾病的人群當中佔3.2%,平均年齡為50歲,無性別差異。
  在顱內動脈瘤人群中,多發動脈瘤大約佔20-30%。
  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發生率是6~16/10萬。在北美,這意味著每年患病人數約為3萬。實際上大部分動脈瘤,尤其是小型的,並不會破裂。
  顱內動脈瘤破裂死亡佔所有疾病致死人數的0.4~0.6%。幾乎10%的病人在來院前已經死亡,治療之後只有1/3的病人能夠恢復良好。
  大部分動脈瘤(約85%)位於腦底動脈環前部。常見部位包括大腦前動脈和前交通動脈連接處(junction),後交通動脈和頸內動脈連接處,大腦中動脈分叉處(bifurcation)。後循環的常見部位包括基底動脈頂端(top),基底動脈和小腦上動脈或小腦前下動脈連接處,椎動脈和小腦後下動脈連接處。
  54~61%的顱內動脈瘤病人為女性。≥50歲的人群中,女男比例接近或大於2:1。
  除非破裂,大部分顱內動脈瘤是無症狀的。部分未破裂動脈瘤是有症狀的:包括頭痛(可以是嚴重的頭痛,和蛛網膜下腔出血出血引起的頭痛類似),視力喪失,顱神經疾病癱瘓(尤其是動眼神經),錐體束功能障礙和麵部疼痛。這些都是動脈瘤的佔位效應所導致。另外來源於動脈瘤內的栓子也可能會導致缺血癥狀。
  對偶然發現的小的頸內動脈動脈瘤進行治療是不建議的。
  大的症狀性的海綿竇內動脈瘤,應當依據病人的年齡,症狀的嚴重程度和進展,以及治療方法而進行選擇。
  治療的高風險和年長病人當中的預期的短的壽命必須在所有病人當中得到考慮。沒有症狀的年老病人的動脈瘤適合繼續觀察。
  有症狀的硬膜下所有大小的動脈瘤都應該考慮儘快進行治療。
  蛛網膜下腔出血後發現的共存的或殘留的任何大小的動脈瘤都需要考慮進行治療。
  基底動脈尖端的動脈瘤有相對較高的可能性會破裂。治療決策時需要考慮病人的年齡,神經功能條件以及相對的修補的危險。
  考慮到偶然發現的小於7mm的未破裂的動脈瘤相對較低的出血的風險,觀察隨訪是普遍接受的治療決策。然而,對於此類人群中小於50歲的患者需要得到格外的關注。
  無症狀的在7~10mm動脈瘤需要嚴密觀察,治療前需要考慮年齡,並存疾病和神經功能狀態和相對的治療風險。
  對於沒有經過夾閉或者栓塞治療的未破裂的動脈瘤,建議做如下的隨訪的監測:
  我們建議未破裂動脈瘤患者每2~3年用CTA或MRA隨訪一次,如果動脈瘤穩定,則每2~5年隨訪一次CTA或MRA。然而,對於新近診斷的小的動脈瘤在6個月後隨訪一次CTA或MRA是合理的。如果半年隨訪的動脈瘤沒有顯著變化,則可以適當延長隨訪間隔。
  病人應當避免吸菸和過度酒精攝入,避免刺激性藥物和違禁藥,以及避免過度的用力(straining)和Valsalva動作。

未破裂動脈瘤也是會引起嚴重頭痛的!相關文章
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的治療自九十年代以來,顱內動脈瘤的治療已進入微侵襲時代,取得很大進步。由於神經影像學的進步,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的發現率也相應增高,但在治療上仍有不同意見。我科自1991年10月至2002年9月共收治顱內動脈瘤332例,其中未破裂顱內動脈瘤58例,現將治療情況報告如下。臨床資料1、一般資料和分類本組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病人共58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33例,年齡19-71歲,平均46.
發布於 2023-02-09 07:02
0評論
對於顱內未破裂動脈瘤,保守的內科治療與積極的介入栓塞或外科治療孰優孰劣,目前尚存在分歧。日前公佈的國際上最大的多中心研究結果,也許能夠給我們一些啟發。影響出血的危險因素目前國際上最大的多中心研究――國際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研究報道了其研究結果。I期回顧性對於無蛛網膜下腔出血史的無症狀性動脈瘤患者,直徑小於10毫米的動脈瘤年破裂率為0.05%,而直徑10~25毫米和大於25毫米者分別為1%和6%以上。
發布於 2022-10-20 15:29
0評論
對於顱內未破裂動脈瘤,保守的內科治療與積極的介入栓塞或外科治療孰優孰劣,目前尚存在分歧。日前公佈的國際上最大的多中心研究結果,也許能夠給我們一些啟發。1、影響出血的危險因素目前國際上最大的多中心研究――國際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研究報道了其研究結果。I期回顧性對於無蛛網膜下腔出血史的無症狀性動脈瘤患者,直徑小於10毫米的動脈瘤年破裂率為0.05%,而直徑10~25毫米和大於25毫米者分別為1%和6%以
發布於 2022-10-20 13:34
0評論
由動脈瘤造成的蛛網膜下腔出血(SAH)預後很差,即使經過嚴格縝密的治療,其30天致死率仍高達45%,而僥倖存活的患者大約有一半造成了不可逆性腦損害。根據SAH年發病率約為10/100,000人,中國大約每年有14萬人可能發生SAH。基於以上原因,上個世紀後半葉,神經科醫師們盲目地認為所有顱內動脈瘤在出血之前就應該進行積極干預。不過,動脈瘤的平均人群患病率高達2-9%,與SAH的低發病率比較,絕大
發布於 2022-10-21 06:44
0評論
腦動脈瘤之所以被稱為“不定時炸彈”,是因為它不見得必然“爆炸”,應當說相當一部分動脈瘤還是能夠和人終生和平共處的。據報道腦動脈瘤的屍檢率還是挺高的,在0.2%到4.5%,而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年發病率僅為10.5/10萬。但是,“炸彈”畢竟是“炸彈”,一旦爆炸,則往往產生災難性後果。要回答未破裂動脈瘤在甚麼情況下容易破裂出血的問題,就要了解未破裂動脈瘤形成、發展和破裂的危險因素,這些危險因素包
發布於 2022-10-20 04:34
0評論
概況腦動脈瘤是腦內動脈血管壁上局部隆起形成的與血管相通的一個囊狀凸起(囊性動脈瘤),分為微小(5mm以下)、小型(5-10mm)、大型(11-25mm)、巨大型(25mm以上)顱內動脈瘤。小型微小型顱內動脈瘤常無症狀,但是一旦破裂出血會導致嚴重症狀和危險。流行病學根據放射學檢查和屍檢報告,顱內囊狀動脈瘤的發生率約為3.2%,平均好發年齡為50歲(40-60歲),男女性別無明細差異。但是臨床所見動
發布於 2023-01-25 06:07
0評論
甚麼是腦動脈瘤?動脈瘤是動脈壁出現非正常的薄弱點並由此引起的動脈壁向外突出成球形病灶。這種血管壁的薄弱點如累及到動脈壁的全層稱之為梭形動脈瘤(fusiformaneurysm);累及到動脈壁的一層稱之為囊性動脈瘤(saccularaneurysm);而將動脈壁分離開稱之為夾層動脈瘤(dissectinganeurysm)。其中,發生於腦部的動脈瘤破裂後的出血性中風可引起導致嚴重腦損傷甚至導致死亡
發布於 2023-01-10 01:11
0評論
美國心臟學會/美國卒中學會(AHA/ASA)6月18日在《卒中》(STROKE)雜誌發表了《未破裂顱內動脈瘤患者管理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南編寫組系統回顧了1977年1月至2014年6月的文獻,在基於證據情況下,對未破裂顱內動脈瘤(UIA)患者的自然病史、流行病學、危險因素、篩查診斷、影像學以及外科和血管內治療的轉歸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議。詳細內容如下:一、動脈瘤進展、增長和破裂的危險因素1
發布於 2023-03-16 07:01
0評論
腦血管病預防與治療顱內動脈瘤係指腦動脈壁的異常膨出部分,是引起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常見原因。發病的原因尚不甚清楚,但以先天性動脈瘤佔大部分。任何年齡可發病,40-66歲常見。有人描述顱內動脈瘤是顱內不定時炸彈,那麼哪些因素會影響誘發其破裂呢?誘發腦動脈瘤破裂的原因有哪些?憂慮、緊張、激動、血壓忽然升高、大小便、用力、妊娠晚期、分娩、體力勞動、性生活等等都是動脈瘤破裂的誘發因素。很多病人在出血前
發布於 2023-03-06 03:56
0評論
日常生活中,顱內動脈瘤對於大多數人來講還比較陌生,但這種疾病卻可以出現在任何年齡的患者中,一旦發病死亡率極高,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還沒趕到醫院,已告別人世。顱內動脈瘤可以說是隱藏在我們身體裡的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威脅到我們自身及周邊親人的生命。那麼甚麼是顱內動脈瘤呢?下面為大家做一下關於腦動脈瘤的臨床知識介紹。甚麼是顱內動脈瘤顱內動脈瘤又稱腦動脈瘤,是腦動脈內腔的侷限性異常擴大造成動脈壁的一種
發布於 2022-12-22 03:30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