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17 17:16

  歷史

       1912年Devic和Bussy最早發現了軟組織和骨腫瘤與結腸息肉間的關係,但對其遺傳背景並不知曉。 1951年Gardner詳細研究了大腸息肉病伴發顱骨和下頜骨骨瘤及軟組織腫瘤的一個家族,認為大腸息肉病與骨瘤、軟組織腫瘤有相關遺傳性。此後Gardner和Plenk(1952)、Gardner和Richards(1953)、Oldfield(1954)、Weinei和Cooper(1955)以及Danning和lbrahim(1965)等對此綜合徵又相繼進行報道。1958年Smith把具有大腸息肉病、骨瘤和軟組織腫瘤這3個特徵的疾病命名為Gardner綜合徵。至1967年,Macdonald等人綜述文獻共報告118例。此後有關本徵的報道開始增多。1975年,宇都宮進一步把具備上述3大特徵的疾病稱為完全型Gardner綜合徵。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科萬榮病因、病理本徵為孟德爾顯性遺傳性疾病。Gardner最初的報告和隨訪資料提示該綜合徵系由單一缺陷基因或幾個獨立的但卻密切聯繫的基因所致。
  本徵與家族性大腸息肉病是否為同一遺傳性疾病尚有爭議,Mckusiek有證據表明,導致家族性息肉病的情況不同,本徵是單一基因作用的結果。但Smith則認為,本徵系任何一名多發性息肉患者存在的一系列可能出現的變化的一種表現。Bussey也認為,所有的腺瘤性息肉均可伴有程度不等的胃腸道外病變。牛尾恭輔等報告,家族性結腸腺瘤患者半數以上有潛在性骨腫瘤,特別是在下頜骨,在家族性結腸腺瘤手術及活檢時,可見上皮囊腫之類的軟組織腫瘤,所以兩疾患在本質上應是同一疾患。
  Cole等人證實了在結腸息肉病患者的結腸黏膜中有質變細胞的複製。Alvin等人使用Deschner等人設計的結腸黏膜孵化技術證實了在本徵患者中,利貝昆線表面細胞中的DNA、RNA和蛋白質形成的增加。儘管在本徵中遺傳因子的作用已充分明確,但這一體質的人自身對環境致癌劑易感性的增加,也可導致黏膜上皮細胞的質變。
  臨床表現

       主要為消化道息肉病和消化道外病變兩大方面。
  1、消化道息肉病:息肉廣泛存在於整個結腸,數量可達100個以上;胃和十二指腸亦多見,但空腸和迴腸中較少見。息肉一般可存在多年而不引起症狀。通常在青壯年後才有症狀出現。初起可僅有稀便和便次增多,易被患者忽視;當腹瀉嚴重和出現大量黏液血便時,才引起患者重視,但此時息肉往往已發生惡變。
  2、消化道外病變:主要有骨瘤和軟組織腫瘤等。
  (1)骨瘤:本徵的骨瘤大多數是良性的,從輕微的皮質增厚到大量的骨質增生不等,甚至可見有莖性的巨大骨瘤,多發生在顱骨、上領骨及下頜骨,四肢長骨亦有發生。並有牙齒畸形,如過剩齒、阻生齒、牙源性囊腫、牙源性腫瘤等。Fader將牙齒畸形稱為本徵的第4特徵。骨瘤及牙齒形成異常往往先於大腸息肉。
  (2)軟組織腫瘤:有多發性皮脂囊腫或皮樣囊腫及纖維性腫瘤,也可見脂肪瘤和平滑肌瘤等。
  上皮樣囊腫好發於面部、四肢及軀幹,是本徵的特徵表現。往往在小兒期即已見到。此特點對本徵的早期診斷非常重要。纖維瘤常在皮下,表現為硬結或腫塊,也有合併纖維肉瘤者。硬纖維瘤通常發生於腹壁外、腹壁及腹腔內,多發生於手術創口處和腸繫膜上。其與大腸癌的鑑別困難,切除後易復發,有時會招致輸尿管及腸管的狹窄。
  (3)伴隨瘤變:如甲狀腺瘤、腎上腺瘤及腎上腺癌等。與家族性大腸息肉病相比無特徵性表現。最近有報告本徵多見視網膜色素斑,且在大腸息肉發生以前出現,為早期診斷的標誌之一。
  必須注意的是:臨床上尚有一些不典型患者,有些僅有息肉病而無胃腸道外病變,而另一些僅有胃腸道外病變而無息肉病。
  檢查1、視診:檢查面部、牙齒、甲狀腺、四肢有無異常,特別觀察有無皮脂囊腫、上皮樣囊腫、色素痣、齲齒、多發性複發性牙瘤、纖維瘤和骨瘤。
  2、X線檢查:凡懷疑有骨瘤或骨質異常增生者應攝正側位片,以瞭解有無皮質增厚或骨質增生。胃腸鋇餐造影和鋇劑灌腸雙重對比造影,均有助於發現消化道內的可疑息肉。
  Burkitt指出,飲食原因和腸運輸時間減緩可增加對結腸致癌劑的接觸,但據Watne報告,Gardner綜合徵患者的腸運輸速率比對照組快3倍。
  3、內窺鏡檢查:最好做結腸鏡檢查。對疑有胃息肉或其他胃部病變的患者,可考慮做胃鏡檢查。
  4、糞便檢查:糞便類固醇氣相色譜法和厭氧菌培養法,可顯示本徵患者中糞便膽固醇和原發性膽汁酸有較高的濃度。這與腸道中梭桿菌、二裂菌屬的相對增加有關。
  診斷具備大腸的多發息肉、骨瘤及軟組織腫瘤3大特徵者,即可確診。但有時消化道外病變為潛性存在,所以必須仔細診察,此時,家族史在診斷上也是重要的。往往骨瘤和上皮樣囊腫從小兒期即先於大腸病變存在,即使沒有息肉病的症狀,也應考慮做窺鏡檢查,這對早期診斷非常重要。如病變已經切除,亦應詳細問診並檢查皮膚手術瘢痕的情況。
  治療對大腸病變的治療同家族性大腸息肉病,以手術為主。Moertel等人提倡,對多發性息肉病應做全直腸、結腸切除術,因為其直腸癌的發病率可高達5%~59%。而聖?馬克醫院的Bussy統計資料卻認為,患者在做迴腸直腸吻合術後,形成直腸癌的累積性危險僅為3.6%。許多外科醫師發現,做永久性迴腸造口術的癌變發病率超過3.6%。
  有人提出可做預防性結腸切除術和迴腸直腸吻合術,但必須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重要的是,迴腸吻合到直腸,而不是吻合到乙狀結腸。因為息肉數量龐大,故不主張採用電灼術。Hubbard觀察到,在行該術式後,直腸節段中的息肉可消退。此外,患者的結腸傳輸時間可從19.4小時減少到14.2小時。糞便中的類固醇可完全消失,鵝膽氧膽酸(CDCA)和膽酸濃度明顯升高,而石膽酸和脫氧膽酸則明顯降低。
  Decosse近來觀察發現,口服大劑量維生素C,可有助於直腸殘端中息肉的消退。
  對於胃腸道外病變的處理可因病而異,有些患者可隨訪觀察,而有些患者可做手術。對硬纖維瘤的治療,雖可完全切除根治,但因腫瘤細胞瀰漫性浸潤性生長,完全摘除有時很困難,如殘留必致復發。對不能完全切除者,可行放射線療法或給予非激素類消炎藥物。本徵患者應與醫師保持終生的聯繫和合作,40歲以上的患者,必須定期檢查,主要包括物理檢查和直腸鏡檢查。
  併發症:本病常見的併發症有消化道出血、感染、腸套疊、癌變和血栓形成等。
  Gardner綜合徵應該如何預防?本病系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有家族史,難於預防,產前遺傳病篩查,優生優育是本病的預防措施。

少見的胃腸息肉病相關文章
甚麼是Cronkhite-Ganada綜合症呢?Cronkhite-Ganada綜合症是一種罕見的非遺傳性特殊性息肉病,目前多數學者認為本病的息肉屬於幼年型錯構瘤樣息肉。臨床所見有皮膚色素沉著、脫髮、低蛋白血癥等症狀。組織由被覆單層柱狀粘液上皮的單形腺體、充滿粘液的囊、漿細胞核中性粒細胞浸潤的充血水腫的間質所組成。以前認為Cronkhite-Ganada屬於腺瘤性息肉,後來發現是錯構瘤性息肉。C
發布於 2023-03-17 17:21
0評論
增生性息肉 在大腸中較為常見,發生原因不明,多出現在中年以後,在尸解標本中可有25~80%的發生率。絕大多數表現為在黏膜表面上呈丘狀或半圓形隆起,一般較小。直徑約0.5cm左右。常為多個。病理結構為黏膜肥厚增生。臨床上可無症狀,多是在做內窺鏡檢查時偶然發現。這種息肉不會癌變,故不需處理。 炎性息肉 又稱假性息肉。是大腸黏膜的潰瘍在癒合過程中纖維組織增生及潰瘍間黏膜下水腫,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漸隆起而
發布於 2024-04-20 14:17
0評論
胃腸息肉是指胃腸黏膜上皮隆起性病變。根據息肉所處位置的不同,分別稱為食管息肉、胃息肉、小腸息肉、大腸(結腸和直腸)息肉等,其中以胃和大腸息肉最為常見。胃腸息肉的發病原因很多,主要與家族遺傳因素、炎症及其它慢性刺激、種族、飲食成分(高脂肪、高動物蛋白、低纖維素)等因素有關。胃息肉患者多伴有胃酸缺乏或胃酸低下,因此常出現上腹部輕微疼痛與不適、噁心、厭食、體重下降及腹瀉等症狀。息肉表面如有糜爛、潰瘍,
發布於 2022-11-29 17:36
0評論
甚麼是黑斑息肉綜合徵?黑斑息肉綜合徵是一種少見的家族遺傳性疾病,男女均可發病,早在1921年荷蘭學者Peutz發現該類患者的皮膚黏膜黑色素沉著斑點與胃腸道息肉之間有密切聯繫,1949年Jeghers提出該病是一種符合遺傳規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直至1954年學術界正式開始用“Peutz-Jegherssyndrome(PJS)”命名這一綜合徵。黑斑息肉綜合徵患者會出現哪些症狀?主要症狀為不明原
發布於 2022-12-01 16:26
0評論
消化道息肉較為常見,但十二指腸息肉相對少見,缺乏典型臨床表現,臨床易誤診誤治,尚未見國內大量病例報告,我院在內鏡檢查****發現十二指腸息肉26例,對部分息肉行高頻電凝治療,療效滿意,無併發症,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內鏡檢查發現十二指腸息肉共26例,息肉60枚,男12例,女14例,年齡31~75歲,平均45.7歲。息肉大小:2~5cm。形態:分為扁平或廣基。數量:1枚5例,2枚10例,3枚5例
發布於 2024-08-20 16:22
0評論
腸息肉是臨床常見疾病,其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所以很多人從中年開始就患有腸息肉,而腸息肉的患有者一般是男性居多。那麼腸息肉有些甚麼臨床表現呢? 一般結腸腺瘤性息肉常常見於中老年人,只有一些比較少見的息肉病才在中青年發病,兒童也可以有腸息肉,根據病理類型和致病因素不同不同腸息肉的臨床表現差異很大。但除了炎性息肉以外的大部分的腸息肉沒有任何自覺症狀,特別是臨床最為常見,癌變風險最大的結腸腺瘤一般沒
發布於 2024-05-24 19:14
0評論
胃部在我們的人體器官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胃部一旦出現了毛病就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胃息肉就讓不少人陷入到了病痛的折磨中,嚴重的影響到了人們的健康。那麼,究竟是哪些因素導致了胃息肉的發生呢? 1、如果人體胃腸的蠕動功能不正常或者消化功能不好,那麼食物就會因此而瀦留在胃腸內不能及時的排出,如果其停留的時間過長那麼就非常有可能導致胃息肉的形成。 2、幽門螺桿菌是導致諸多胃腸疾病的一個重要因
發布於 2024-04-26 09:23
0評論
概述 手術是治療膽囊息肉疾病的一個主要方式,並且也是根治的方式,雖說治療膽囊息肉並非一定需要手術治療,但其實,手術治療仍然是最常見的,若是患者的病情不嚴重,或者是沒有引起併發症的話,主要是以微創技術為主,一般不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損傷,並且,治癒率高,當然,這也需要注意一些必要的事項,以預防膽囊息肉出現復發的可能。 步驟/方法: 1、 規律飲食、吃好早餐對膽囊息肉患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人體
發布於 2023-07-19 16:45
0評論
1.子宮內膜息肉一般無症狀,單發的較少見。 2.多發性、瀰漫型者常有月經過多、經期延長或不規則陰道流血。巨大息肉或突出於宮頸的息肉,常繼發感染、壞死而引起陰道不規則出血及伴有惡臭的血性分泌物。 3.可有不孕。 4.可發生絕經後陰道流血。 5.婦科檢查子宮稍大,如子宮內膜息肉蒂長者宮頸口可見到或觸及腫塊。 以上就是子宮息肉的一些症狀,每位女性都應該有一些瞭解,這樣才能及時察覺,早發現早治療,是治癒
發布於 2024-05-15 02:26
0評論
結腸息肉的病情演變及轉歸,應根據其病理類別而定,常見幾種病變的轉歸與預後簡述如下:腺瘤,由於可能為多發性或有惡變並存,而且目前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一定條件下,良性息肉樣惡變都會發生惡變。 1、多發腺瘤直徑大於2.5cm,或手指、器械觸之較硬,或充血明顯,或表面有潰瘍,即應考慮有惡變的可能性,而其惡變的可能性應與腺瘤性質和大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2、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除炎
發布於 2024-03-15 09:2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