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Medicine,EBM)就是遵循證據的醫學,是臨床醫生在獲得患者臨床依據的前提下,根據自己嫻熟的臨床經驗和知識技能,分析、確定患者的主要臨床問題,應用最佳、最新的科學證據做出對患者的診治決策。患者應該充分知情並且要參與到決策制定過程中,從而取得最好的臨床治療效果。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人們對健康、疾病的關注程度以及對醫療服務的要求不斷提高。近20年來,我國垂體腺瘤的“檢出率”(發現率)呈增高趨勢。實際上,據文獻報道垂體腺瘤發病率在7.5-15/10萬人左右;屍檢發現率為1.5-84%(平均14.4%);正常人群隨機MRI檢查時檢出率(發現率)為10-38.5%(平均22.5%)。由於垂體功能及垂體周圍毗鄰結構的複雜性,垂體腺瘤患者即可以有垂體內分泌功能方面的改變,又可以表現腫瘤壓迫所引起的臨床症狀和體徵。此外,由於垂體腺瘤診治水平的參差不齊,疾病誤診、誤治或者不恰當治療的情況時有發生。如何綜合臨床的可靠證據來指導和提高我們診治垂體腺瘤的水平是每個神經外科醫生應該思考的問題,所以將循證醫學的內涵和理念引入到垂體腺瘤診治的醫學實踐中,對於提高本學科的整體醫療水平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在垂體腺瘤的診治過程中我們常常面臨諸多的困惑:
(1)面對垂體腺瘤“檢出率”不斷增高的趨勢,是否所有垂體腺瘤患者都需要干預治療?
(2)非垂體腺瘤疾病(如垂體增生和垂體炎)的誤診誤治;
(3)侵襲性垂體腺瘤單一治療方法的侷限性;
(4)醫患雙方如何理解和麵對腫瘤的殘存和復發;
(5)如何讓病人享有綜合資源下的最優化干預措施等等。
同時由於傳統觀念對我們思維的束縛,部分醫務人員和患者往往存在一些誤區,如:對於病變寧可信其有,不敢信其無;明確腫瘤診斷的情況下,總是不惜一切代價進行治療;只要是外科治療,就要將腫瘤徹底切除乾淨,而且將能否徹底切除腫瘤作為評價一位外科大夫水平的重要指標等等。這些觀念極易導致“過度檢查”和“過度治療”,使術後併發症增多,病人整體健康水平差。
如何從循證醫學的角度調整思維觀念、權衡利弊得失,為患者制定一個正確的個性化治療方案是每個神經外科醫生應該具備的基本思想。我們應該明確疾病的主要治療目的不僅僅是將腫瘤切除,而是如何使病人的生活質量更加完善。循證醫學的和臨床實踐應該遵循的三個步驟是:準確詳實的循證證據→對證據的科學評估和決策→個性化的干預措施。患者、醫生和證據是循證醫學的三要素。三個步驟和三大要素是保證最佳治療效果的基礎,為此,我們在診治垂體腺瘤的過程中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保證最佳證據的原則。
必須要綜合患者的臨床表現、影像學及內分泌學等三方面的證據做出正確診斷,缺一不可。單純影像學診斷有時並不可靠,一定要詳細瞭解患者症狀體徵的變化情況,判斷這些症狀體徵是否與垂體病變相關。影像學檢查發現的“垂體腺瘤”者應與其它鞍區病變仔細鑑別,必要時行磁共振垂體動態掃描或PET檢查以幫助明確診斷。患者應該進行全垂體功能檢查,並根據激素分泌水平將垂體腺瘤分型,必要時行激素刺激或抑制試驗。值得注意的是,青春期和女性孕期垂體會出現生理性增生,而當內分泌靶腺(甲狀腺、腎上腺、性腺)功能低下時也會出現病理性垂體增生。生理性增生無需任何治療,而病理性增生只需針對靶腺功能進行治療,垂體的形態和功能就會自然恢復。垂體腺瘤的診斷及分型是選擇正確治療方案的基礎。只有當重要的醫療衛生服務活動都是依據證據進行的,循證醫學才能真正起到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效率的作用。
專家意見也是證據。專家經驗特別是專家將證據與經驗結合而提出的觀點是很有價值的,判斷專家意見是否可靠,主要根據其觀點是否有充分的證據基礎,在缺乏研究證據時,多個專家達成的共識比個人的觀點相對更加可靠。對於缺乏研究證據的少見病或複雜病,專家意見有較重要的參考價值。但是應該辯證思維,不可強調和滿足於經驗,相信很多神經外科醫生都有在自我經驗面前失敗的經歷。
2、保證最佳療效的原則。
垂體腺瘤理想的治療目標是:
(1)控制腫瘤生長;
(2)消除或者減少腫塊壓迫效應並防止其復發;
(3)將激素水平控制在正常範圍;
(4)緩解激素分泌水平過高引起的併發症表現,特別是心腦血管、肺和代謝方面的紊亂。影像學治癒是指手術後影像學檢查未見腫瘤跡象;而內分泌學治癒是在影像學治癒的基礎上,使術前過度分泌的激素水平恢復正常,後者是理想的治癒標準。
規範化治療是垂體腺瘤患者康復的保證,手術、藥物和放射治療是垂體腺瘤的主要治療方法,在決定哪種方法更有利於獲得激素水平的控制和緩解腫塊壓迫效應時,治療小組應該為每一位病人權衡風險和利益,制定個性化的干預措施,注意相應治療措施的禁忌徵和可能的嚴重併發症。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疾病的嚴重程度、腫塊對周圍結構的壓迫效應、腫瘤對激素分泌水平的影響及潛在的遠期垂體功能損害等,對於年輕的生育期患者更要注意這些問題。對於偶然發現的垂體腺瘤,尤其是無功能垂體微腺瘤患者,隨診觀察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很多垂體微腺瘤患者終生不發病,對其生活質量和壽命亦無影響。由於垂體腺瘤細胞特殊的生物學特性,有些腫瘤細胞生長到一定程度即不再繼續生長,形成臨床上所謂的“靜止瘤”。對於這些患者,任何干預措施都涉嫌“過度治療”,有百害而無一利。只有出現明確的與垂體腺瘤相關的症狀或者是在隨診觀察過程中腫瘤持續增大時,才需要進行手術或其他干預。對於一些絕經期的女性PRL腺瘤患者,也可以隨診觀察,因為雌激素水平下降可以延緩腫瘤的生長。
3、保證最佳過程的原則。
基於垂體腺瘤臨床表現的多樣性、複雜性以及治療方法和手段的不確定性,垂體腺瘤患者或懷疑患有垂體疾患者應該到一些設有垂體腺瘤診治中心的大型醫療機構進行診斷和治療。這裡能夠將神經外科醫師、內分泌科醫師、放射科醫師、放療科醫師、麻醉科醫師以及專科護士等各專業人員集中起來,組建一個互相協作、會診制度完善的垂體疾病診治中心。同時,這個醫療中心要能夠完成各項內分泌激素水平的測定;應配備高分辨率CT、MR、手術顯微鏡、神經內鏡、C型臂、完善的顯微手術器械以及相應的放射治療設備,患者到醫療中心就診能確保其得到準確的診斷和最佳治療。垂體手術專業技術性極強,2000年版的“肢端肥大症治療指南”中明確指出:術者的外科技術是影響手術效果的主要決定性因素。對於經驗豐富的外科醫生,累計手術主要併發症(死亡、視力受損和腦膜炎)的發生率不超過2%;但如果外科醫生經驗不足,那麼手術併發症的發生率會升高3-4倍,手術療效也會大打折扣。為達到最理想的手術效果,垂體手術最好在擁有相應專家小組的治療中心完成;垂體腺瘤診治中心還應該建立垂體腺瘤病人資料庫,確保對垂體腺瘤病人的追蹤隨訪,普及垂體腺瘤知識,使病人及家屬充分了解垂體腺瘤這種疾病,配合醫生做出正確的選擇,中心應在病人治療的全過程給予適當的指導;此外,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一些相關的新方法、新技術也應該率先在這些具有豐富經驗的醫療中心完成,這樣方可以提高垂體腺瘤的診斷率,提高治癒率,減少併發症發生率和死亡率,改善整體的醫療和護理質量。
總之,在垂體腺瘤的診治過程中,一定要遵循循證醫學的原則進行診斷和治療。綜合的治療方案應該由一個專門的垂體腺瘤治療小組共同做出。病人對治療方案的選擇應該建立在對各種治療方法知情的基礎上,既要讓患者及家屬充分了解各種治療方法的潛在缺點,也要保障干預措施能夠糾正複雜的代謝紊亂、減少併發症發生率。各醫療機構應該在規範化治療的原則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