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18 11:21

  脾臟是人體內最大的周圍淋巴器官,能夠產生多種免疫活性細胞因子,是機體儲血、造血、濾血、毀血的主要器官,具有重要的免疫調節、抗感染、抗腫瘤等作用。基於目前對脾臟功能的瞭解以及切脾後所導致患者對感染的易感性增加的後果,在條件及疾病允許的情況下,儘量行脾保留手術。即“搶救生命第一,保留脾臟第二,年齡越小越優先保脾”。

  一、哪些脾臟需要手術

  1、脾破裂:脾外傷左上腹或左手肋部穿透性損傷及閉合性損傷引起的脾破裂或包膜下破裂、自發性脾破裂以及手術門診中損傷等均可引起致命的大血,須立即行脾極差切除術止血重要挽救生命治療。

  2、遊走脾(異位脾):由於移植脾蒂過長,脾可過度活動而成遊走脾。甚至出現脾蒂扭轉,造成脾壞死。無論脾蒂扭轉與否,均應行脾切除術。

  3、脾局部感染:脾膿腫常發生在膿毒血癥後,如膿腫侷限在脾內,可行脾切除術,如膿腫周圍炎症疲勞已波及脾臟四周,則僅能作引流術。侷限性脾結核,也可行脾切除術

  4、腫瘤:原發性腫瘤仍然比較少見,但不論良性的(如血管瘤)或惡性的(如淋巴肉瘤)均應行脾切除術。發生在脾的轉移性腫瘤不少見,大多數已廣泛轉移不適宜手術。

  5、囊腫:上皮性、內皮性和真性囊腫,非寄生蟲性假性囊腫,寄生蟲性囊腫(如脾包囊蟲病),均易繼發感染、出血、破裂,應予切除。

  6、胃體部癌、胃底賁門癌、胰體部、尾部癌、結腸脾曲部癌行根治切除術時,為清除脾動脈周圍或脾門部淋巴結,應行脾切除術。特別是腫瘤與脾有粘連時,更應一併切除脾臟。

  7、肝內型門靜脈高壓症合併脾功能亢進者,肝外型門靜脈高壓症如脾動脈瘤、脾動、靜脈瘻及脾靜脈血栓等引起充血性脾腫大者,均應行脾專門切除術。

  8、其他脾功能亢進性疾病:

  (1)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適於年輕複查病人首次發作,經信賴藥物治療半年不愈,腹腔慢性反覆發作者,急性型,藥物治療後不能控制出血(兒童宜在1-2周內手術)和早期妊娠病人(4-5個月內手術);

  (2)先天性溶血性貧血,適於藥物(激素)週二治療後1個月不見效者,長期用藥發生嚴重心臟副作用,無法繼續用藥者,術前應行放射性51鉻肝脾區測定,表明脾為紅細胞主要破壞場所者則手術,如肝為紅細胞主要破壞場所時,則不宜手術;

  (3)原發性脾性中性白細胞減少症;

  (4)原發性全血球減少症;

  (5)再生障礙性貧血,適於藥物治療無效,骨髓檢查存在代償性增生者(外周血內網織紅細胞檢查多次為零者不宜手術);

  (6)後天性溶血性貧血(為了選擇性病例)。

  二、醫生會做甚麼術前準備

  1、急診手術:發生脾破裂時常須急診手術,因此在術前準備的同時,還有防治失血性休克,配置大量的血液製品,以備輸血之用。對於外傷性脾破裂的病人,還應注意有無其他臟器的損傷,並給予處理。另外術前可給予適當的抗生素預防感染。術前留置胃管做胃腸減壓。

  2、擇期手術:除破裂之外的慢性脾臟疾病均應行擇期手術。注意改善全身情況,多次少量輸血,保護肝功能,糾正凝血功能不全,進行必要的化驗檢查(包括血紅蛋白測定、紅細胞計數、白細胞總數和分類、血小板計數、血管脆性試驗、出血時間、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等)。術前應作胃腸減壓。術前還應適量備血,作好輸血準備。亦應給予足量的抗生素。

  三、患者需要注意的問題

  少吃不宜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的東西,比如辣椒等,不要喝酒,晚上不要吃得太飽,飲食以清淡為主;平時多做舒緩的運動,儘量少做劇烈運動。脾臟腫大,一旦腹部受到跌撞等外傷,極易脾破裂引起致命性大出血。

  四、醫生會面臨的難點

  巨脾(Ⅲ度以上腫大)切除的技術要點:臨床中的巨脾切除術並不少見,與一般性脾切除相比,巨脾手術風險大、難度高,其原因有二,首先脾臟病理性充血腫大,周圍間隙狹窄,側支循環豐富,更伴有或多或少的粘連,術中稍有不慎就可造成大量失血;另外脾周韌帶攣縮,脾蒂情況複雜,操作中易誤傷胃壁、胰尾等器官。我們通過採用新的手術方法並結合先進醫療設備,逐漸摸索出針對上述問題的若干解決辦法,使巨脾手術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得以明顯提高。治療疾病涉及門靜脈高壓症、原發性骨髓纖維化、溶血性貧血等,切下脾臟最重超過20斤,未出現手術死亡、術中大出血以及胰漏、胃、結腸損傷等嚴重併發症,臨床效果令人滿意。

  五、脾臟切除術的危險到底有多大

  1、出血性併發症:腹腔內出血是脾切除術後較為兇險的併發症之一,原因多為活動性出血和腹腔內滲血。包括胰尾血管、脾蒂血管、胃短血管的出血以及膈肌、脾床的滲血。主要由於小的出血點止血不徹底或結紮線脫落,也可因術後膈肌和脾床滲血。如術後發現有腹腔內活動性出血,應立即進行手術探查止血。

  2、感染:術後早期感染包括肺部感染、膈下膿腫、切口感染等,根據感染的致病因素和病人情況不同,其影響也不同。手術前後預防性應用廣譜抗生素可以預防感染的發生。術中脾床常規放置引流,術後加強對引流管的管理,保持引流管通暢,可以防止術後膈下膿腫的發生。

  脾切除術後兇險感,是全脾切除術後發生的特有的感染性併發症,發生率為0、5%,死亡率50%。病人終身均有發病風險,但絕大多數均發生於全脾切除術後前2年,尤其是兒童的脾切除術後,年齡越小發病越早。50%病人致病菌為肺炎球菌。

  3、血栓形成和栓塞:脾切除後血小板數升高和血液黏稠度增加引起。脾切除24h後即有血小板回升,一般於術後1-2周達高峰即是血栓形成的高發期。最常見的是門靜脈的栓塞,亦可發生於視網膜動脈、腸繫膜動靜脈等部位。預防脾切除術後血栓形成可採用肝素療法。

  4、脾熱:脾切除術後病人常有持續2-3周的發熱,一般時間上很少超過1個月,體溫不超過39℃。脾熱持續的時間、程度與手術創傷成正比。脾熱為自限性發熱。

  5、胰腺炎:與術中游離脾床時損傷胰腺有關。如術後血清澱粉酶升高超過3天並伴有症狀者,則可確定診斷。使用生長抑素治療,療效較好。

  六、脾切除後觀察要點

  1、觀察有無內出血,常規測量血壓、脈搏和血紅蛋白的變化。觀察膈下脾窩引流管的情況,如有內出血傾向,應及時輸血補液,如確係持續性大出血,則應考慮再次手術止血。

  2、脾切除術對腹腔內臟器(特別是胃)的刺激較大,所以應置胃腸減壓管,防止術後發生胃擴張。術後2-3日再恢復進食。

  3、及時測定血小板計數,如迅速上升達50×109/L以上,則可能發生脾靜脈血栓,如再出現劇烈的腹疼和血便,則提示血栓已蔓延到腸繫膜上靜脈中,須及時使用抗凝血治療。

  七、開腹與腹腔鏡的區別

  目前腹腔鏡為代表的微創技術已引入到脾臟切除術中並漸成熟。與傳統經腹手術相比,腹腔鏡下脾臟切除術具有顯著的優點:

  (1)手術切口小;

  (2)腹腔鏡下視野開闊清晰,具有經腹手術不具有的視野。而且術野放大,操作因此清晰明瞭,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損傷胰腺尾部、胃和結腸脾曲等脾周重要器官;

  (3)腹腔鏡可抵達脾周狹小空間,放大局部視野,處理脾結腸韌帶、脾胃韌帶、脾膈韌帶和脾腎韌帶較經腹手術簡單易行,加之僅需處理進出脾門的動靜脈血管,使得腹腔鏡脾臟切除術的操作較經腹手術更加便捷;

  (4)手術後疼痛輕,利於早期活動,一般術後一兩天就能下床了,這有利於促進術後胃腸功能恢復,因此患者可提早飲食;

  (5)沒有經腹手術後大切口所致疼痛的影響,利於深呼吸及咳嗽排痰,最大限度減少肺不張及肺部感染的發生率,因此該微創手術尤其適用於高齡體弱患者;

  (6)住院時間顯著縮短。

  當然,不是所有的脾臟腫大都可以通過微創的方式切除。少部分門脈高壓症、巨脾患者,因脾周圍側支循環血管數量增多、靜脈曲張以及靜脈血管壁菲薄易撕破等原因,加上巨脾使腹腔內操作空間狹小,易在腹腔鏡脾臟切除術操作中損傷怒張的靜脈,導致大出血。這部分患者可能會中轉經腹手術。

  專家也困惑的問題:

  近半個世紀以來,尤其是近20年來隨著脾臟解剖和生理功能的研究深入,對脾臟儲血、造血、濾血、破血、免疫調節、抗感染、抗腫瘤、內分泌等功能及其與疾病的關係已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認識。脾切除對人體免疫功能的損害是人們意識到了保脾的重要性,如何最大限度的保留脾組織和脾功能,但目前仍有爭議存在。

  1、門靜脈高壓症手術的保脾問題:門靜脈高壓症手術是否保脾的問題一直存在爭議,焦點在於門靜脈高壓症脾臟免疫功能到底有多大以及對肝纖維化是否有促進作用。一些學者研究認為,門靜脈高壓症行脾切除術後,不會影響機體的免疫功能;還有學者認為,肝硬化患者行肝移植後,脾臟腫大和功能亢進是可以恢復的,切脾還會對機體造成損害。對此的研究和爭論還在繼續,不應過早的下結論。

  2、惡性腫瘤治療的保脾手術問題:對脾臟鄰近器官腫瘤如胃癌、胰腺癌和結腸腫瘤,因腫瘤根治術要求或因脾血管無法保留,多采取聯合切除手術。

脾臟手術不可怕相關文章
需要外科治療的脾臟疾病有多種。肝硬化門脈高壓常引起脾臟腫大、脾臟功能亢進並導致血小板減少,引起出血傾向。血液病也可以導致脾臟腫大、血小板減少。脾臟自身實體腫瘤及囊腫有引起脾臟破裂出血的風險。外傷常導致脾臟破裂出血。以上情況均需要行脾臟切除手術。傳統的開腹脾臟切除術需要在左上腹切開皮膚20釐米左右,創傷較大,術後恢復慢。在熟練掌握傳統的開腹手術基礎上,目前我科廣泛開展了腹腔鏡微創脾臟切除手術,只需
發布於 2023-03-18 12:16
0評論
前不久,81歲高齡的劉老先生因“老慢支”住院,體檢發現血小板低、脾大,進一步檢查發現脾臟有一巨大血管瘤,隨時都有破裂大出血的可能。但是,由於劉老先生心肺功能差,諮詢了多家醫院都不敢接收。最後來到我的門診就診。在仔細詢問病史、查看檢查報告後,我決定安排劉老先生住院。經過科室裡一系列的檢查和反覆討論後,我為劉老先生制定了腹腔鏡微創手術切除脾血管瘤的方案。手術順利進行,術後第二天,劉老先生就能自己下床
發布於 2023-03-18 09:16
0評論
脾臟的原發性或轉移性腫瘤的發生率很低,文獻報告發病率低於0.1%,以良性腫瘤多見,佔脾臟腫瘤60%-76%。脾轉移性腫瘤的發生率更低,多為癌轉移,主要經血液途徑,少數經淋巴途徑。脾臟原發性良性腫瘤有脾囊腫、錯構瘤、有海綿狀血管瘤、血管內皮瘤、脾動脈瘤、淋巴管瘤、血管外皮瘤和炎性假瘤等。常見的脾臟原發性惡性腫瘤有血管肉瘤、惡性淋巴瘤、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和惡性神經鞘瘤等,其中以惡性淋巴瘤最為多見。
發布於 2023-01-09 13:26
0評論
概述 脾臟腫大一般的人需要治療好引起脾臟腫大的原發病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嚴重影響到平時的工作和生活的話,要考慮把脾臟進行切除。 步驟/方法: 1、 對於一些急性感染引起的脾臟腫大問題,只要平時進行相應的細菌病毒消滅工作,可以恢復脾臟的健康,比如一些寄生蟲引起的感染或者是立克體感染等。 2、 對於一些疾病引起的感染導致脾臟腫大的患者要做好對於感染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工作,可以預防和治療脾臟腫大的問
發布於 2024-05-25 20:09
0評論
01對於一些急性感染引起的脾臟腫大問題,只要平時進行相應的細菌病毒消滅工作,可以恢復脾臟的健康,比如一些寄生蟲引起的感染或者是立克體感染等。 02對於一些疾病引起的感染導致脾臟腫大的患者要做好對於感染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工作,可以預防和治療脾臟腫大的問題,比如慢性瘧疾和梅毒等引起的感染現象。 03如果是一些脾臟腫瘤而引起的脾臟腫大現象,這點要特別的注意,為了預防腫瘤細胞的轉移,導致病情的惡化出現,要
發布於 2023-12-27 15:54
0評論
人的脾臟位於左上腹部,在膈肌之下,呈卵圓形。成人脾臟長約11-12cm,寬約7cm,厚約4cm,重約150-250mg。目前,一般認為脾臟主要有四大生理機能即破壞血細胞、儲存血液、血液濾過作用以及免疫功能。(1.破壞血細胞:脾臟內的巨噬細胞能將衰老的紅細胞、血小板和退化的白細胞吞噬消滅。2.儲存血液:脾有豐富的血竇,可儲存一定量(約200毫升)的血液。3.血液濾過作用:是人體最大的淋巴器官,是血
發布於 2023-03-02 11:10
0評論
概述 兒童疝氣病也就是兒童的器官發生了遊離,所以才引起的症狀。有腦疝和腹部疝氣燈區分的。而且如果是腹部疝氣的時候,疝氣的患兒在的肚臍的附近會有高出皮膚表面的包塊出現的,而且包塊有時候也是會移動的。可而且疝氣會反反覆覆的發作,有的疝氣發作的時候帶給孩子劇痛,而孩子的耐痛能力比較差,所以更加啼哭不停。脾臟腫對疝氣手術有影響嗎? 步驟/方法: 1、 脾臟腫對疝氣手術有影響,如果是感染性脾大的話,需
發布於 2022-10-25 08:47
0評論
60年代以來,隨著免疫學的進展,已認識到脾臟是體內最大的淋巴樣器官,是人體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中起著重要作用。脾臟是產生調理素(opsonin),血清吞噬作用激素(tuftsin)和備解素(properdin)的重要器官,能有效地過濾和清除侵入血液循環的病原體。脾切除後人體免疫系統功能的完整性遭到破壞,對病菌的抵抗能力必然下降,容易發生嚴重感染。既往認為治療脾破裂的首選方
發布於 2023-12-17 08:53
0評論
脾臟腫瘤的發病率較低,屬於臨床罕少見疾病。自Rokitansky等於1861年首次描述脾臟錯構瘤以來,國內外文獻陸續後零星的個案或小數量病例報道。因脾臟腫瘤無特異性的臨床表現,易於延誤診治,但隨著醫學影像學技術的不斷髮展,脾臟腫瘤的診斷準確率不斷提高。(一)主訴發現脾臟佔位性病變1周。(二)病史患者女,54歲,1周前查體超聲發現脾臟佔位性病變,無任何不適症狀。(三)體格檢查無任何陽性體徵。(四)
發布於 2022-10-02 19:18
0評論
LaparoscopicSplenectomy(LS)簡介脾臟切除術廣泛應用於脾破裂、遊走脾(異位脾)、脾局部感染或腫瘤、囊腫、肝內型門靜脈高壓症合併脾功能亢進等引起充血性脾腫大等疾病。腹腔鏡脾切除術,是近年開展的新技術,是通過腹壁微小創口,使用微創器械,利用腹腔內窺鏡,腹腔內照明和電子攝像系統,在體內完成傳統開腹脾臟切除術。脾臟的解剖脾臟位於左上腹部,深居於肋弓之後,位於左季肋區後外方肋弓深處
發布於 2022-12-19 16:20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