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發表在cancer research中的文章研究了不同劑量對於索拉菲尼在肝細胞癌耐藥性中作用和響應機制。
獲得性的迴避耐藥是目前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索拉非尼治療肝細胞癌(HCC)的主要缺陷。
最近的研究結果表明,索拉非尼耐藥可能有一個可逆的表型。此外,響應的缺失被認為是由於索拉非尼的血漿水平逐漸下降。在本研究中,Hep3B HCG原位人移植瘤模型被用來研究局部晚期肝癌的可逆性索拉非尼耐藥的可能機制。在治療期間和逐步提高劑量的索拉非尼治療期間,檢測了組織和血漿索拉非尼代謝水平、下游抗腫瘤靶點和毒性。與耐藥出現一致的是,在索拉菲尼處理的小鼠中(30mg/kg),藥物水平隨著時間的推移均明顯下降;而在組織中觀察到比血液中更大幅度的變化。皮疹也與藥物水平相關,並且其嚴重性隨時間的推移趨於下降。藥物水平的變化似乎是部分腫瘤相關地參與到腫瘤誘導CYP3A4代謝,並且機體提前治療並不能產生耐藥性。索拉非尼劑量從30mg/kg到60mg/kg的增加可以提高抗腫瘤療效,卻因為過度減重而使生存率惡化。微血管密度是由索拉非尼治療抑制而保持穩定,在時間和劑量的增加。索拉非尼誘導腫瘤CYP3A4是整體藥物水平變化的新機制,但是整體下降的索拉非尼水平可能只是一個輕微的耐藥機制。不斷升級的劑量可能是一種有效的治療策略,且毒性是可以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