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健康”是一個新的醫學概念,在社會上有不少人群,身體上有乏力、疼痛、吃飯不香、睡眠不安、血壓波動、心慌,像偷東西一樣,心情煩悶、焦慮、愛發脾氣、潮熱等種種不適症狀,去醫院檢查卻沒有器質性病變,都正常,說他有病,證據不足,但說他健康,卻有這或那樣的不舒服症狀出現。其實,這是處於健康與患病之間的過渡階段,也是我們常常稱之為“亞健康”狀態。由於“亞健康”狀態是指無器質性病變的一些功能性改變,以其主訴症狀為主,而且表現可以多種多樣,沒有統一固定性,也被稱之為“不定陳述綜合證”。
對於“亞健康”無統一判斷標準,中西醫對“亞健康”理解和界定範圍存在很大差異,“亞健康”是以症狀為主,一時沒有器質性病變,就中醫來看,其實就是一時的平衡失調。造成“亞健康”的原因可以是多方面的,如:過度疲勞、體力透支、精力消耗、心理上的困惑、疑慮和人體自然衰老以及有些慢性病的前期等等。
“亞健康”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段,但以腦力勞動者為多見,人體青春發育期也會出現,所以青少年“亞健康”問題也令人擔憂;進入老年期,由於人體自然衰老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亞健康”症狀”,因此,老年人“亞健康”問題複雜多變,一些特殊職業人員“亞健康”問題亦常常突出。等等。
“亞健康”可以表現在軀體、心理、社會適應性、道德等方面,特別一些綜合徵,如疲勞綜合徵、神經衰弱綜合徵、更年期綜合徵等,也有一些是疾病前狀態,某些病因攜帶者,如乙肝病毒攜帶者,結核攜帶者,還有臨床檢查指標在高低限值狀態,如血壓、心率、血脂、血黏度、血糖、腎功能(如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肌酐清除率、尿酸、尿酶和微量白蛋白等)、肝功能(總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膽鹼酯酶、凝血酶原時間、谷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腺苷脫氨酶、膽鹼酯酶、乳酸脫氫酶、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總膽酸、血氨、鹼性磷酸酶、穀氨酸轉肽酶、5′-核苷酸酶、甲胎蛋白等)、血鉀、血鈣等,此外,高致病危因子狀態,如超重,過度緊張,吸菸,血壓、血糖、血脂偏高等。
“亞健康”者的植物神經功能常常處於不穩定狀態,如果一旦突然遇到劇烈的心理情緒波動,會引起植物神經功能劇烈紊亂,就會造成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或者長期的壓力,拚命的工作要實現自我人生的目標,這種慢性疲勞長期的積累最終也會突然暴發死亡。這就是“亞健康”不重視的嚴重後果。
由於“亞健康”一時沒有器質性病變,一般沒有固定更好的藥物治療,因此,心理上的治療和中醫的調理成為“亞健康”預防治療的關鍵。對於“亞健康”症狀比較輕,時間比較短,體質比較好,可以先採取心理和食療藥膳療法,平時要 “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生活有序,心理平衡”;症狀比較重的,時間比較長的,體質比較差的,應該採用中醫“微調”的方法使之達到平衡,所以中醫辨證論治調理是比較理想的一種預防治療方法,對人體的傷害相對也比較小。對於“亞健康”不是人人都是需要吃藥的,即使用中醫方法治療,也不一定需要長期服中藥,可以因人因症狀的不同,採取不同的療程治療和預防,儘量少吃藥或不吃藥。
“亞健康”是疾病的“前奏曲”,預防“亞健康”,也就是預防疾病的產生。希望重視認識“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