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21 11:41

       在育齡期婦女如出現各種形式的月經紊亂,繼而有閉經、不育或泌乳的現象,須警惕腦垂體泌乳素瘤。腦垂體瘤當中最常見的就是泌乳素瘤,佔到垂體瘤的80%到85%。女性患者比男性多5倍。2/3女性患者是微腺瘤,多在20~40歲間。
  腦垂體泌乳素瘤臨床表現為月經紊亂—溢乳—不育三聯症:
  1、月經紊亂。正常濃度的泌乳素(PRL)有促黃體作用,但高濃度泌乳素(PRL)可直接或間接抑制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的脈衝性釋放,致促黃體素(LH)脈衝性分泌減少或消失。 PRL還使垂體促性腺激素細胞表面的GnRH受體減少,並使卵巢受體對促進腺激素產生抵抗,致血中雌激素水平降低。5~7%的病人在青春期前發病者表現為原發閉經,在青春期後發病者先有黃體期縮短及無排卵月經,繼而月經稀少,最後出現繼發閉經。臨床上繼發閉經的女性患者(包括停避孕藥者)中,約1/3是有垂體PRL瘤,PRL瘤在妊娠期長大,15%病人在產後方首次得到診斷。
  2、溢乳。約1/3~1/2患者有溢乳,即有乳白色或淡黃色液汁由乳頭流溢,多需擠壓乳房時才有少量乳溢。由於乳腺的發育及乳汁的分泌依賴於催乳素、雌激素、孕激素、生長激素及糖皮質激素的綜合作用,故部分高PRL血癥患者可無溢乳。僅有溢乳但無閉經的患者中,大部分並無高PRL血癥。
  3、不育。高 PRL血癥抑制雌激素正反饋所致的LH高峰及排卵,導致不育。垂體 PRL瘤患者的流產率可高達30%。
  4、性功能障礙。患者血雌激素水平降低,約60%患者有性慾減退或缺如,性感喪失,性高潮缺如。陰道粘膜萎縮而性交困難。
  5、其他。約1/4患者伴有多囊卵巢,患者體重增加,有痤瘡及多毛,尿17-酮類固醇及去氫異雄酮硫酸鹽排量中度增高。由於雌激素水平低,患者可有骨質疏鬆。有些患者還有肥胖、水瀦留、糖耐量減低等代謝障礙。
  腦泌乳素瘤的臨床表現主要分為內分泌改變和腫瘤的佔位效應兩個方面。
  儘管人們很早有注意到“月經紊亂-溢乳-不育”的綜合徵,由於沒有把性機能減退的綜合徵作為泌乳素瘤早期症狀,沒有同垂體瘤聯繫起來,往往被病人忽視,或被醫生認為是“功能性的”而延誤診斷。因此,往往出現腫瘤佔位效應才被發現,有些病人腫瘤已經很大了,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所以育齡婦女一旦出現月經紊亂,而且這種月經紊亂往往是週期延長,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從醫生和病人的角度都須警惕有垂體泌乳素瘤的可能。綜合臨床表現、檢測血PRL水平、PRL分泌功能試驗及影象學MR檢查,腦垂體泌乳素瘤診斷並不難,僅是神經科的一種常見病。
  腦垂體泌乳素瘤女性患者比例高,且90%是垂體微腺瘤,因此臨床上愈來愈多的專家更注重提高垂體微腺瘤的治癒率,早期治療能抑制腫瘤佔位效應。一般垂體微腺瘤,由於瘤體小,有的僅於腺體的增生,無手術指徵,一直沿用溴隱亭的治療,但長期服用溴隱亭,副作用很多,一旦停服,症狀又起。隨著中醫中藥治,療垂體微腺瘤的療效優勢不斷突現,更多的專家採取了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垂體微腺瘤。開始於溴隱亭+中藥治療。待月經正常、PRL水平下降,逐漸減少溴隱亭的量直至以中藥取代溴隱亭。中西醫的協同治療不僅能減少服用溴隱亭後出現的副作用,而且通過中醫個體的辨證分析,予以調任衝任、逐瘀滌痰、消腫散結的治療,能使月經恢復正常,且能受孕生育,治療結果通過血激素水平的檢測、激素分泌功能的試驗及磁共振MR檢查證實血PRL水平下降,瘤體萎縮甚至消失。

月經紊亂——須警惕腦垂體泌乳素瘤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