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癌的病理及病理生理
2004年分類中保留了1997年分類中腎透明細胞癌、乳頭狀腎細胞癌(Ⅰ型和Ⅱ型)、腎嫌色細胞癌及未分類腎細胞癌4個分型,將集合管癌進一步分為Bellini集合管癌和腎髓質癌,此外增加了多房囊性腎細胞癌、Xp11.2易位性/TFE3基因融合相關性腎癌、神經母細胞瘤相關性腎細胞癌、黏液性管狀和梭形細胞癌,共10個類型。新分類中更強調病理與臨床的聯繫,更加註重不同病理類型與預後的關係。當然,新版分類仍需要逐步完善,隨著腫瘤分子生物學研究的不斷進展,將會有更為準確的分子標誌物用於腫瘤類型的分類和分期。
腫瘤多為單發,球形,見於腎的兩極,尤以上極多見,常致腎臟變形。腫瘤常有假包膜形成,因而與周圍腎組織界限清楚。切面見腫瘤多為實性,少數為囊性,灰黃(癌細胞胞漿內含有大量脂質)或灰白色,常有出血(紅褐色)、壞死(灰白)和纖維化(白色)區相間,呈現出多彩顏色。光鏡下,癌細胞多排列成腺泡狀,也見腺管狀或乳頭狀,多為實性癌巢,少數呈囊狀。癌巢之間的間質富於毛細血管,纖維成分少。
1、透明細胞癌
腎透明細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的高發年齡是50-70歲,男女比例約為2∶1。無症狀腎癌佔33%-50%。臨床表現可有血尿、腰痛,10%~40%的患者出現副瘤綜合徵。CT增強掃描以“快進快退”為其特點。
透明細胞癌約佔RCC的60%-85%。大部分散發性腎透明細胞癌,是單側單病灶,2%-5%的患者同時或相繼發生雙側腎臟或單側多中心病灶,而遺傳性腎透明細胞癌多為雙側多病灶。腎透明細胞癌大體標本切面多呈實性,因癌細胞含有脂質而呈黃色,腫瘤中常見壞死、出血,10%-25%的透明細胞癌組織中有囊性變,10%-20%癌組織中有點狀或斑片狀鈣化,從而使切面呈五彩狀著色。鏡下,癌細胞胞漿透明空亮,形成密集的腺泡及管狀、囊狀結構,腫瘤內有纖細的血管網。伴有囊性變的患者預後好於實性透明細胞癌患者。2%~5%的透明細胞癌組織中含有肉瘤樣結構,提示預後不良。
2、乳頭狀腎細胞癌
乳頭狀腎細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發病年齡、男女發病率比例以及症狀和體徵與腎透明細胞癌相似。常見於長期血液透析和獲得性腎囊性疾病的患者。一般認為乳頭狀腎細胞癌影像學上無特殊性,但我們在臨床工作中發現在CT增強掃描時表現為缺血供的腫瘤,腫瘤強化不如典型透明細胞癌強化明顯。
乳頭狀腎細胞癌約佔RCC的7%~14%。病變累及雙側腎臟和多灶性者相對多見,腫瘤多呈灰粉色,出血、壞死、囊性變多見,質地軟,顆粒狀,部分區域呈沙粒樣外觀。鏡下以乳頭狀或小管乳頭狀結構為其特點,乳頭核心可見泡沫狀巨噬細胞和膽固醇結晶。可分為Ⅰ型:腫瘤細胞較小,胞漿稀少,細胞呈單層排列。Ⅱ型:腫瘤細胞胞漿豐富嗜酸性,瘤細胞核分級高,細胞核呈假復層排列。乳頭狀腎細胞癌Ⅰ型多灶性病變較Ⅱ型常見。早期的研究結果顯示乳頭狀腎細胞癌預後好於腎透明細胞癌,其中Ⅰ型患者好於Ⅱ型。
3、嫌色細胞癌
嫌色細胞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發病平均年齡60歲,男女發病率大致相等,無特殊的症狀和體徵。CT顯示:瘤體常較大,增強掃描腫瘤強化不明顯,內部密度均勻,多無壞死和鈣化。
嫌色細胞癌約佔RCC的4%-10%。腫瘤多為單發性實體腫瘤,無包膜但邊界清楚,切面呈質地均一的褐色,可見有壞死,但出血灶少見。鏡下,癌細胞大而淺染,細胞膜非常清楚,胞漿呈顆粒狀,核周有空暈。
4、多房性囊性腎細胞癌
多房性囊性腎細胞癌(multilocular 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的男女發病率為3∶1。B超、CT、MRI檢查都可顯示為多房囊性腫物,可見不均勻的間隔增厚,約20%可見囊壁或分隔鈣化,增強掃描動脈期囊壁及腫瘤內分隔可見有強化。
多房性囊性腎細胞癌罕見。腫瘤組織邊界清楚,囊腔大小不等,其內充以漿液性或血性液體。腫瘤最大直徑可達10cm以上,甚至完全由囊腔構成。鏡下,腫瘤呈多房囊性,囊壁襯覆透明癌細胞,在囊腫的間隔內也見有聚集的透明癌細胞。多房性囊性腎細胞癌發展緩慢,預後良好。
5、集合管癌
腎集合管癌(carcinoma of the collecting ducts of Bellini)發病年齡相對年輕,平均55歲。患者常有腹部疼痛、季肋部腫塊和血尿的表現。該病診斷較困難,無典型影像學表現。由於腫物常常侵犯腎盂,故影像學上易與腎盂癌相混淆,甚至有的患者尿細胞學檢查中可發現癌細胞。Bellini集合管癌約佔RCC的1%-2%,診斷時多為晚期。
集合管癌常位於腎臟中心部位,腫瘤切面實性,灰白色,邊界不規則。常由腎髓質中心擴延到腎皮質或腎門處,有些腫瘤可長入腎盂。鏡下,癌細胞具有腺癌和移行細胞癌的特點,另一特點是管腔的被覆細胞呈平頭鞋釘狀。
6、腎髓質癌
腎髓質癌(renal medullary carcinoma)常見於患有鐮狀細胞性血液病的年輕人,發病年齡10-40歲,平均22歲,男女發病率為2∶1。臨床表現和影像學表現與Bellini集合管癌相似。
腎髓質癌起源尚不清楚。常發生於腎中央部分,切面實性,灰白色,邊界不清,可見壞死。鏡下呈低分化的、片狀分佈的腫瘤,瘤細胞排列呈腺樣囊性結構,瘤體內可見較多的中性粒細胞浸潤,同時可見鐮狀紅細胞。
7、易位性/TFE3基因融合相關性腎癌
易位性/TFE3基因融合相關性腎癌(renal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Xp 11.2 translocations/TFE3 gene fusions)罕見,主要見於兒童和年輕人,年長者少見。形態學上最具特點的表現是由透明細胞構成的乳頭狀結構,遺傳學檢查均有染色體Xp11.2的不同的易位,所有的易位都導致TFE3基因融合。發現時多數已是進展期。
8、神經母細胞瘤相關性腎細胞癌
神經母細胞瘤相關性腎細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neuroblastoma)罕見,多是兒童腎母細胞瘤治療後長期存活的患者,少數為同時發生神經母細胞瘤伴發腎細胞癌。男女發病率相同。腫瘤的形態表現因不同病例而異,可表現為透明細胞癌,亦可見乳頭狀結構。
9、黏液樣小管狀和梭形細胞癌
黏液樣小管狀和梭形細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罕見,發病年齡17-82歲,平均53歲,男女發病率之比為1:4。多無特殊的症狀,偶見季肋部疼痛和血尿。組織形態學上以具有黏液樣小管狀和梭形細胞為特點。
10、未分類腎細胞癌
為目前現有WHO組織學標準難以分類的一組腎細胞癌,具有形態的多形性及臨床高侵襲性特點,預後多不佳。其發病率低,文獻資料少,尚有待於更大樣本的臨床病理及分子遺傳學研究總結。腫瘤瘤細胞均顯示出多形性,部分區域排列成腺管狀,濾泡狀,條索狀,或呈實性片狀,可見梭形瘤細胞區域及瘤鉅細胞。瘤細胞胞漿豐富,核仁明顯。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壞死。免疫組織化學:瘤細胞均Vimentin(+),CK、EMA、CD10、CK7部分陽性,CK20、34βE12均陰性,P53陽性率30%~70%。
11、播散途徑
腫瘤逐漸生長,可直接侵入腎盂,腎盞,甚至輸尿管。癌細胞穿破腎被膜,可侵犯腎上腺和腎周圍脂肪組織。此外,腎細胞癌常侵入腎靜脈,有的在靜脈腔內形成條索向下腔靜脈延伸,甚至達右心房。癌組織血管豐富,早期即可發生血路轉移,最常轉移到肺、骨髓和對側腎臟。淋巴道轉移常首先到腎門及主動脈旁淋巴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