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痛在中老年人當中很常見,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肩周炎。引起肩膀痛的病因很多,最常見的是以下幾種疾病:肩峰撞擊症、肩袖損傷、肩峰下滑囊炎、肱二頭肌長頭腱炎、“肩周炎”甚至頸椎病。下面來為您一一介紹:
1、肩峰撞擊症
肩峰撞擊綜合症是肩痛最常見的原因。它是由上臂上舉後肩部肌腱受到肩峰的壓迫撞擊造成。
主要症狀為:肩部慢性鈍痛,在上舉或外展活動時疼痛加劇,如果有肌腱撕裂出現上臂力量減弱。若不及時治療,將會發展成肩袖損傷。
這類病人早起可用三角巾或吊帶懸吊前臂制動,局部封閉疼痛能明顯緩解。口服些消炎鎮痛的藥物也能促進水腫消退,緩解疼痛,同時還可採取物理治療。若已伴有肌腱斷裂和肌腱斷裂等病理變化,則建議採取關節鏡下微創手術治療。
肩峰撞擊症凡是能得到及時診斷,明確病因和病理變化狀況,得到正確治療,能減緩疾病進展,進行徹底治療一般均能取得較滿意的結果。
2、肩袖損傷
主要由創傷(如跌倒時手外展著地或手持重物,肩關節突然外展上舉或扭傷)、肩袖組織退行性變、以及肩峰慢性撞擊(常發生在需要肩關節極度外展的反覆運動中,如棒球、仰泳和蝶泳,舉重,球拍運動)引起。
損傷的肩膀要充分的休息,並加強健側肩部肌肉的鍛鍊。避免做推壓動作,而代之以牽拉活動。局部可使用膏藥等外用藥物治療。疼痛較重的可口服非甾體類消炎止疼藥。
如果損傷較重、肩袖完全撕裂,或經保守治療3~6個月效果不好,需行手術治療。隨著關節鏡技術的發展,肩袖損傷的手術治療現在大部分在關節鏡下微創治療,效果較好。
3、肩峰下滑囊炎
多因外傷、肩部肌腱損傷或退變、長期擠壓和刺激所致,嚴重者可併發肩關節活動明顯受限。
一般表現為疼痛、運動受限和侷限性壓痛。疼痛為逐漸加重,夜間痛較著,運動時疼痛加重,尤其在外展和外旋時(擠壓滑囊)。
急性期的治療包括休息、給以消炎鎮痛藥、物理治療、針灸和將患肢置於外展外旋位,局部封閉注射有較好效果。慢性期除了上述療法外,要強調不增加疼痛的康復治療,主要恢復肩關節的運動功能。對經保守治療無效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4、肱二頭肌長頭腱炎
常發生於長期反覆過度活動的人群,可因外傷或勞損後急性發病,但大多是由於肌腱長期遭受磨損而發生退行性變的結果。
主要臨床表現為:肩關節前部疼痛,可向上臂前外側放射,夜間加劇,肩部活動後加重,休息後好轉。急性期疼痛嚴重,穿、脫衣服困難。
剛開始肩關節活動尚無明顯受限,但外展、後伸及旋轉時疼痛。逐漸加重,肩關節活動受限。
前期可外塗中藥紅花油等活血消腫藥物,貼敷膏藥,口服非甾體消炎藥。疼痛較重者可用三角巾懸吊前臂,避免過度使用肩關節。局部理療或熱敷有助於炎症消退,必要時可做局部封閉治療。
對於個別頑固性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的病例可行手術治療。
5、粘連性關節囊炎
這個才是我們平時所謂肩周炎。起初肩部呈陣發性疼痛,多數為慢性發作,以後疼痛逐漸加劇或鈍痛,或刀割樣痛,且呈持續性,氣候變化或勞累後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頸項及上肢擴散,當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牽拉時,常可引起撕裂樣劇痛,肩痛晝輕夜重,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則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肩關節向各方向活動均可受限,特別是梳頭、穿衣、洗臉、叉腰等動作均難以完成,嚴重時肘關節功能也可受影響。
患者肩膀怕冷,不少人終年用棉墊包肩,即使在夏天,肩部也不敢吹風。
目前,對肩周炎的治療主要靠口服消炎鎮痛藥,物理治療,痛點局部封閉,按摩推拿、自我按摩等綜合療法,同時進行關節功能練習。慢性粘連功能障礙可應用關節鏡下鬆解,術後加強功能鍛鍊,療效較好。
6、頸椎病
這不是肩關節的疾病,而是另一大類疾病,需讓專科醫生檢查後再行對症治療。
正是由於肩關節疼痛的多病因性,因此更需要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康復治療,千萬不要盲目鍛鍊,否則不但會使病情更加嚴重複雜,更會為後續的治療增加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