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方奇譚》選段
第二章 女緹縈長安救父感至情 淳于意病史成籍傳千古
三王德彌薄,惟後用肉刑。
太倉令有罪,就遞長安城。
自恨身無子,困急獨煢煢。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書詣闕下,思古歌雞鳴。
憂心摧折裂,晨風揚激聲。
聖漢孝文帝,惻然感至情。
百男何憒憒,不如一緹縈!
這是《漢書》的作者班固為弱女子緹縈救父的故事所寫的一首五言詩。詩中說,倉公被指控有罪,遞解至京城,家中無男兒,小女緹縈冒死相救,感動了漢文帝。
倉公為何人?又是因為甚麼事情而被治罪?
倉公,姓淳于,名意,臨淄人,曾經做過齊國都城管理糧倉的長官-太倉長,因此,人們都稱他為倉公。
淳于意年輕時非常喜歡醫藥方術,聽說淄川唐裡的公孫光善於傳揚古方,就拜他為師,學習“方化陰陽”及“傳語”之法,並將所學的內容一筆一筆地記錄下來。不僅如此,他還多次請求老師再多傳授一些知識給他。
過了一段時間,公孫光告訴他:“該傳授的知識和技能都毫無保留地傳給你了,我再也沒有其他特長了。我身體衰微,不會再吝嗇這些了。”
淳于意知道,想從公孫光那裡再多學些技能已不大可能,於是就在空閒時,與老師一起深入地研究方義,每次討論,他都能講出一些獨特的見解。
一天,公孫光見到淳于意,高興地對他說:“意,像你這樣專心致志,富於思辯的人,一定會成為大國醫的。在我所喜歡的人中,就有臨淄的公乘陽慶是我所敬佩的人,他的方技奇特,外人大多不知道。我中年的時候,曾經想向他學習,只是由於當時楊中倩的阻攔,認為我不是這塊材料,就沒能拜他為師。現在,我要帶你一塊去拜會他,因為我覺得你倒是非常適合當他的學生。”
也巧,就在這個時候,公乘陽慶的兒子男殷前來獻馬,因為公孫光需要將馬再進獻給王府,於是,淳于意就有了與男殷親近的機會。
公孫光將淳于意介紹給男殷,說:“淳于意喜好方術,希望你們以後好好相處。”後來,他還專門寫信給公乘陽慶,向他推薦淳于意。
高後八年(前180年),公乘陽慶接納了淳于意,那時,淳于意26歲,公乘陽慶已七十有餘。由於家境富足,不肯為人治病。淳于意伴侍在公乘陽慶左右,兢兢業業地為公乘陽慶服務,一待就是好多年。
一天,公乘陽慶把淳于意叫到桌旁,對他說:“你以前的那些方書不要看了,所載錄的東西都不怎麼樣,我有古人留傳的黃帝、扁鵲的脈書,五色診病,能知病人生死,解決疑難病症,經脈、藥物等的論述都非常地精闢。我家富有,我又很喜歡你,想將我的這些秘藏方書都交給你。”
淳于意聽了,十分感動,說:“老師真是太好了,這哪是我敢於奢望的。”嚮往多年的事情突然成真,他高興得不停地拜謝公乘陽慶。
打那以後,淳于意如魚得水,努力學習方書並隨時在實踐中檢驗治療的效果,一年以後就有了一定的療效。
三年以後,他就經常為人診病,對疾病生死的預後,已少有差錯。此時,淳于意39歲。公乘陽慶私下對他說:“你已學成,可千萬不要讓我的子孫知道你學會了我的醫術。”
淳于意學成後,為人治病,常常是藥到病除。出師後,他經常出遊,交際諸侯,但又不願意受那些權貴們的約束,因此,得罪了很多求他看病又得不到醫治的人,這其中就包括趙王、膠西王、與濟南王。
當時,齊文王患肥胖病,氣喘、頭痛、視物模糊、懶得行動。淳于意聽說後,認為文王形氣俱實,應當調節飲食,運動筋骨肌肉,開闊情懷,疏通血脈,以瀉有餘。可是有一庸醫誤施灸法,使文王病情加重以至於死亡。於是,這些王公貴族就以“不為人治病,病家多怨之者”為由,藉機加罪於淳于意。文帝四年(前176年)中,有人上書朝廷控告他,根據刑律罪狀,要用專車押解到長安去接受肉刑。漢代的肉刑主要有臉上刺字的黥刑、割去鼻子的劓刑,和斬左右趾刑。
淳于意家有五個女兒,沒有兒子。女兒看見他要吃官司,就都哭了起來。
淳于意看到家裡都是軟弱的女流,不禁嘆道:“生的都是女兒,沒一個男的,有了急事竟都是些無用的人,罷了!罷了!”
少女緹縈聽了父親的話,心裡很難過,決定隨父西行。
來到長安後,為了救父,緹縈想到了上書文帝,她在文中寫道:“我父親是朝廷的官吏,齊國人民都稱讚他的廉潔公正,現在卻犯了法,依照法理,犯法就應當受刑。我非常痛心處死的人不能再生,而受刑致殘的人也不能再復原,即使想改過自新,也無路可行,最終不能如願。我情願自己投入官府做奴婢,來贖父親的罪,使父親能有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緹縈的上書,幾經周折,傳到漢文帝手中,文帝深為緹縈救父的情義所感動,就解除了對淳于意的肉刑,給他一個悔過自新的機會。不僅如此,文帝還讓丞相張蒼和御史大夫馮敬商議改革刑法,將原有的黥刑、劓刑和斬左、右趾改成笞刑和死刑。
文帝十三年(前167年),漢文帝正式下詔廢除肉刑,開始進行刑制改革。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文帝刑制改革。
淳于意回到家裡後,皇帝下了詔書問他關於診病的一些事情,其中問道:“你所治療的,有些是一樣的病,你治療的方法不一樣;同樣的病,有的人死了,有的人卻活過來了,是甚麼原因?”淳于意一一作答,有理有據。
詔書中又問道:“你希望病人都能夠挽回生命、恢復健康,可是有的病人沒有達到你的期望,又是甚麼原因?”
淳于意回答道:“這是因為患者飲食不節,情緒失常,有的不當用藥,有的不當針灸,所以,也有病人沒有達到預期而死亡的。”
詔書還問道,學過幾年醫?曾經有哪些療效?所治療的病人當中,靈驗的有多少人?都叫甚麼名字?病人是哪縣哪鄉人?屬於甚麼病?發病時的症狀如何?淳于意都能作出具體的回答。
為甚麼淳于意多年之前看過的病人,還能記憶猶新呢?看看下面兩個故事,就會明白。
一天,淄川王發病頭痛,召淳于意診病。
“太倉公,你看我這頭痛,伴著身熱、煩悶,一直都退不下去。”淄川王說。
淳于意診後說:“這是熱邪逆侵上部、症狀嚴重的蹶病,造成的頭疼身熱,使人煩悶。”接著,他問道:“最近,在生活起居上有沒有發生甚麼事可能導致發病的?”
淄川王想了想,說:“發病前一天,我洗了次頭,洗完後我就躺下睡了。”
“頭髮沒幹你就睡了?”
“是啊!而且很快就睡著了。”
“正是這個原因使你頭痛。此乃溼邪內侵,鬱而化熱,熱阻氣機,以至於氣逆於上。”
“那怎麼辦呢?”
“你的病在陽明分野,當從陽明經論治。這與濟北王乳母足熱而煩悶的熱蹶不同,濟北王乳母的熱蹶是飲酒大醉所得,我是刺她腳心的三個點給治好的。”
“不會也給我刺腳心吧?”
“不會,她的病在下,而你的病在上。不過,在針刺之前,你還是準備些冷水,用冷水敷頭,先臨時降降溫。”
“好!。”淄川王說過,就讓僕人端來一盆冷水,冷敷了前額。
敷畢,淳于意為他針刺足陽明,在左右足陽明經脈上,每側選取了三個穴位,共六處,刺後不久,熱就退了。
“太倉公真乃神針,為甚麼會有如此快的效果?”淄川王問道。
“針足陽明可洩熱於外,導氣於下,頭痛自愈。”
“倉公辛苦了。來!坐下喝口水。”淄川王吩咐僕人倒茶。
“等一等,請問淄川王,有空白的帛片嗎?”
“要它有甚麼用?”
“我要把給你看病的過程記錄下來,這有利於以後的診療。”
“倉公真是有心之人!案臺上就有,你自管使用”
淳于意取出一張帛片,記錄了診病治療的整個過程。
還有一次,齊國有一個名叫循的郎中令突然發起了急病,請淳于意前去診治。
淳于意在治療的間隙,將他隨身帶來的薄竹簡放到案上攤開,用筆在上面簡單地記下循的個人情況以及疾病的發生發展和治療過程,他寫道:“齊郎中令循。突然昏撲,曾經經過多位醫生的診視,這些醫生都認為此病是蹶症,是逆氣從下向上厥起,向上逆行而進入腹胸之中,先前他們用針刺的方法為他治療。經針刺人中等穴位,到目前為止,尚沒有取得明顯的效果。”
記下這些之後,淳于意為循切脈,診後,對他說:“你得的是湧疝,這個病會影響人的大小便。”
“是啊!我已經三天沒有大小便了。”循說。
“你可要小心,你的病是由房勞引起的,所以,你要避免房事,配合治療。”
“這個你也知道,真不好意思,我一定聽從你的吩咐。”
“那好,我給你開上火齊湯,你連服三天。”
“好!”
淳于意給循飲以火齊湯,第一付飲下後,循就解出了小便,第二付飲下後又解下了大便,如此調理,三劑藥就痊癒了。
循病癒後,問淳于意;“你怎麼這麼熟悉我的病情?”
淳于意說:“我之所以能知道你患的病,是因為我切脈時,你的脈象雖急迫,但從脈象看不出五臟患有病症。脈快是中焦、下焦熱邪湧動。你的左手脈快是熱邪往下流,右手脈快是熱邪上湧,都沒有五臟病氣的反應,所以說是“湧疝”。中焦積熱,所以尿是赤紅色的。”
在能用針時用其針,不能針時攻其內,與眾醫診病有別,這就是淳于意的絕技。至於火齊湯到底為何方劑,有人說是瀉心湯,也有人說是黃連解毒湯,但至今也沒有定論。
由於淳于意每次診病,都有詳細的診療記錄,典型的病歷,他都能記在心裡,因此,對詔書所提的問題,都能如數回答。
淳于意應詔述病例、立診籍,是有史以來已知記錄病案的第一人。他的診籍中記錄了25個典型病歷,死亡者達10例之多。這在西漢初期就能這樣坦白不諱,其科學精神,實在是難能可貴。
淳于意的刺灸記載,只言其經脈,不講穴位名稱,這與當時還沒有統一的經穴名稱有關,從馬王堆西漢漢墓出土的《帛書-經脈》的文獻記載中就可以看得出來。
參考文獻 第二章 漢-司馬遷:《史記-列傳第四十五倉公傳 》、漢-班固:《詠史》、《漢書-刑法志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