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一組長期嘌呤代謝障礙所致的疾病,其臨床特點為高尿酸血癥及由此引起的痛風性急性關節炎反覆發作、痛風石沉積慢性關節炎和關節畸形,常累及腎臟引起腎尿酸結石和腎間質病變。常見誘因為創傷、手術、飲酒、飢餓、感染、暴食及長時間步行等。起病驟急,多數半夜或清晨發作。相當多的 高尿酸血癥病人僅表現為血尿酸增高,而長期無症狀。該病傳統醫學中屬於“痺症”、“歷節”、“腳氣”、“痛風”等病症。
1、發病原因
該病傳統醫學中屬於“痺症”、“歷節”、“腳氣”、“痛風”等病症。“痛風”最早出現在梁-陶弘景《名醫別錄-上品》“獨活,微溫,無毒。主治諸賊風,百節痛風無久新者”。元代朱丹溪《格致餘論》:“痛風者,大率因血受熱,已自沸騰,其後或涉冷水,或立溼地,或扇風取涼,或臥地當風,寒涼外搏,熱血得寒,汗濁凝澀,所以作痛,夜則痛甚,行於陰也。治法以辛熱之劑。”提出“風、寒”致病。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提出“風溼”、“風血相搏”致病。到了唐代王燾在《外臺秘要》:“大多是風寒暑溼之毒,因虛所致,將攝失理……晝靜而夜發,發時徹骨絞痛”。提出“風、寒、溼”致病。明代張景嶽《景嶽全書-腳氣》“外由陰寒水溼,溼邪襲皮肉筋脈;內由平素肥甘過度,溼壅下焦;寒與溼邪相結鬱而化熱,停留肌膚……病變部位紅腫潮熱,久則骨蝕。”提出因邪致病,因瘀致痛。由此而見“痛風”病機制可歸於:“風”、“寒”、“溼熱”、“瘀”等因。其發病在於先天稟賦不足,後天嗜食膏粱厚味,脾胃失調,以至“風、寒、溼熱”之邪內阻血脈、四肢以致絡脈不通,不通則痛。
2、證侯表現
初發病時常隻影響單個關節,其中以足母趾及第一 蹠趾關節多見,爾後受累多個關節,痛甚劇烈,可伴頭痛、發熱,持續數天至數週自然緩解,關節活動恢復。反覆發作可致慢性關節炎,部分病人會出現腎絞痛、血尿、少尿甚至尿閉等,晚期嚴重者發生腎功能衰竭。
3、保健養生要點
(1)精神調攝:
痛風患者長期處於慢性疼痛狀態中容易產生急躁、心煩、憂鬱等不良情緒。故而在情志上應平喜怒,祛悲憂,避驚恐,以良好的心態及精神面貌對待疾病。
(2)飲食調理與藥膳
痛風為過食高粱厚味、酗酒,損傷脾胃,滋生溼熱,或外受風、寒、溼邪,從而導致筋脈痺阻,不通則痛。所以痛風患者飲食調理上當以脾胃為重,同時應避免高嘌呤食物,忌飲酒及肉湯。
藥膳調補:
①番李子醬:番李子為西紅柿別稱,取生西紅柿3-5只,粉碎機粉碎為果醬後服下。西紅柿味甘、酸,性涼。能清熱止渴,養陰,涼血。西紅柿具有降低血壓和毛細血管的通透性,並有一定抗炎、利尿作用。痛風發作時生吃3-5個,可以減輕疼痛與浮腫。多數患者有效。
②薏仁茯苓粥:取薏仁30g,白茯苓15g,粳米少許,加水適量熬粥服用。薏仁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溼、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等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藥具有利水滲溼、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用。現代醫學研究:茯苓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薏仁茯苓粥適用於痛風脾虛生溼患者。
③涼拌蘿蔔絲。取白蘿蔔,胡蘿蔔適量切絲後加入醬油,味精,鹽少許涼拌。蘿蔔含有多量的水分、維生素,屬鹼性食品,是一種基本上不含嘌呤的蔬菜。唐-孟詵說:蘿蔔“甚利關節”;《食性本草》也認為蘿蔔能“行風氣,去邪熱,利大小便”;蘿蔔生食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豐富的鉀鹽,可以起到鹼化血液並有利尿作用。痛風病人多吃蘿蔔有利康復。
(3)運動鍛鍊:
痛風患者往往累及關節,運動時應注意保護關節,不宜進行劇烈運動。
①游泳,游泳對於關節損耗較小,患者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每週進行2-3次游泳活動,改善機體代謝功能。此法有點在於全身有氧運動,對關節損耗少,但是對技巧、季節、場地有一定限制。
②八段錦,八段錦為我國傳統健身項目,其動作圓活連貫,動靜兼備,簡單而易學,是中地強度,長時間的有氧運動。其歌訣為“兩手託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鵰。調理脾胃需單舉,五勞七傷往後瞧。搖頭擺尾去心火,背後七顛百病消。攢拳怒目增力氣,兩手攀足固腎腰”。八段錦的核心理論為調理脾經,移動筋肉,疏理肝脾,對糖尿病由獨特的調理作用。故而此法不光可以降低血糖,同時可以調節人體經絡氣血運行,改善臟腑功能,以運動調整經絡功能,筋骨順氣血行,氣血順則臟腑調。此法運動量不大,易於學習,對季節,場地要求小便於實行。
4、特別提示:
痛風患者長期處於疼痛狀態下易產生抑鬱、焦慮等不良情緒,所以患者應當調整心態,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來面對疾患。同時患者適應寒暑變化的能力較差,冬季應注意保暖;夏季,應防貪涼飲冷,以防寒滯血瘀。注意室內乾燥,避免潮溼;多進行戶外活動,舒展陽氣,通達氣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