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手)有豐富的神經纖維和感受器,手的觸覺、壓覺、溫度覺、兩點辨別覺等都很敏感。手部的感覺包括淺感覺(痛覺、溫度覺、觸覺)、深感覺(運動覺、振動覺和位置覺)和複合感覺(兩點辨別覺、形狀覺等)。
支配上肢(手)部的運動和感覺的神經主要是臂叢神經以及其分支腋神經、肌皮神經、尺神經、正中神經、橈神經。上肢(手)周圍神經損傷後,經修補後並不能完全恢復原來的感覺狀,由於髓鞘的不成熟、感覺傳導減慢或由於神經軸索再生長不全或錯誤連接以及神經末梢排列錯誤,阻礙了許多新生的軸突芽長入原來的髓鞘內。因而出現了非正常感覺和某些部位的感覺缺如,也可能是由於大腦皮層未能正確識別已改變的由再生軸索或感覺終端器傳來的輸入信息。
這就需要大腦的重新認識和辨別,對新的刺激模式作出相應反應。由於在修補遠端的少數小神經纖維和感受器的功能異常,可出現感覺定位和定性的改變。我們進行感覺訓練的目的是使病人功能性的感覺、觸覺水平儘可能達到最高程度的恢復。感覺訓練常常需要視覺的幫助,運用各種方法,對感受器重複地進行刺激,使病人大腦建立新的信息接受及處理。具體過程是通過視覺或記憶刺激的感受,注意體會刺激的性質和程度,以及不同刺激的不同感受,經過閉眼―睜眼―閉眼的訓練順序,為病人提供感覺信息,從而進行大腦高級皮質中樞重新整合的作用。
手的感覺恢復順序是痛覺、溫覺、33Hz振動覺、移動性觸覺、恆定性觸覺、256Hz振動覺、辨別覺。神經損傷後早期可進行痛、溫等保護覺及振動覺訓練,後期可進行移動性及恆定性觸覺、形狀覺、辨別覺訓練,另外還應進行刺激定位覺訓練。
現將訓練方法簡單介紹如下:
1、痛、溫、壓覺訓練
是一種保護覺的訓練,可使用針刺、冷熱、深壓。讓病人去體會每一種感覺的特點,進而分別各種感覺刺激,按閉眼―睜眼―閉眼的程序反覆強化練習。通過訓練要使病人重新建立感覺信息處理系統。
2、早期刺激辯別覺及定位覺的訓練
康復治療師及訓練者(家屬)用手指指端掌面(指尖部位)敲打病人手掌面,或用鉛筆頭、筷子頭部(削尖打磨處理)壓於手掌上來回移動,病人必須注視壓點,用視覺來協助判斷點的位置,然後讓病人閉眼,健手指示敲擊部位,然後睜眼確認,再閉眼練習,這樣反覆學習,直至病人能夠較準確地判斷刺激部位。
辨別覺的訓練:
讓病人辨別粗細不同的表面,進行記憶,開始應從不同素質的物料至幼滑粗細差別較大小表面開始練習,反覆摩擦皮膚來增加分辨能力,逐漸過渡到分辨粗細差別較小的表面,仍可按閉眼―睜眼―閉眼的順序進行。
感覺再訓練的後階段:可以從形狀辨別‚循序漸進的訓練病人分辨不同大小和形狀的物品―由大至小、由厚至薄、由粗糙到軟滑。還可以選用日常生活用具如鈕釦、錢幣、鑰匙和鎖、插銷、水龍頭、大小碗筷,以及手功能靈活性訓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