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0-11 10:58

  1838年Muller將侵襲性纖維瘤病(Aggressive Fibromatosis, AF)命名為Desmoid tumor即硬纖維瘤,又稱韌帶樣纖維瘤(Desmoid-type fibromatosis)等。2002年WHO將AF定義為發生於深部肌腱膜組織的克隆性纖維母細胞增生性腫瘤,產生豐富膠原纖維為特徵,累及骨骼肌腱膜和筋膜,具有進行性侵潤周圍肌肉軟組織生長,局部復發傾向,無轉移能力的特點。擴大切除是最有效治療方式。其無包膜浸潤性生長特性導致不易達到切緣陰性,累及重要臟器時常難以切除,甚至危及生命,放療等輔助治療降低了複發率。就近來國內外對該病的認識及治療新進展作此文獻綜述。

  1、疾病特點

  (1)流行病學與病因:AF發病率僅佔軟組織腫瘤的3%及全部惡性腫瘤的0.03%,美國年發病率2-4/100000。仍缺乏國內AF的流行病學資料。任何年齡均可發病,青年為高發年齡,無明顯性別差異。多為單發,約5%為多發,兒童好發於四肢,成年好發於軀幹。病因不明,可能與內分泌,結締組織生長調節異常及遺傳缺陷有關。雌激素影響纖維母細胞有絲分裂可能參與AF發生。分子水平研究發現激活Wnt信號通路是AF的主要發生機制:AF特徵性出現Wnt信號通路中的腺瘤樣結腸息肉基因 (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突變失活,或編碼β-catenin的CTNNB1基因突變,導致β-catenin蛋白異常高表達。細胞質內遊離β-catenin蛋白水平升高在傷口癒合及纖維增生性疾病及AF發生中起重要作用。Wnt信號通路異常,觸發COX-2介導激活血小板生長因子受體(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PDGFR,α&β)及其配體表達增加也參與AF發生。

  (2)分型:根據AF發生部位分為:腹部外型 (約50~60%),腹壁型(約25%)和腹內型(約15%)。

  腹壁外型AF:好發於頸肩部、胸壁和下肢,累及關節者甚至需行截肢手術。

  (3)生物學行為:介於成纖維細胞瘤與纖維肉瘤之間,惡性傾向體現為侵襲性生長及術後頑固復發,復發灶病理及MRI信號特徵多與原發灶相同,但生長更迅速,侵及範圍更廣泛,甚至侵犯重要器官而危及生命,亦有多病灶復發者,罕見惡變為纖維肉瘤者,尚無淋巴系統或血行轉移報告。生物學行為存在明顯異質性,生長速度各異,Nakayama認為近50%的AF可能呈自限性,長期穩定無進展或逐漸自行消退。

  (4)病理及免疫組化:

  肉眼觀:腫物位於肌肉與腱膜和深筋膜相連處,形態不規則,邊界不清,無包膜,蒼白質硬韌,切面紋理呈編織狀,內無壞死。發生於腸繫膜或盆腔者可有間質黏液樣改變。

  顯微鏡觀:AF由處於增生不同分化階段的梭形的纖維母細胞和肌纖維母細胞組成,平行束狀排列,膠原纖維嵌插其間,膠原含量比分化好的纖維肉瘤多;無變性壞死,細胞核染色呈點彩狀,1~3個小核仁,無病理性核分裂及異型性。腫瘤邊緣常含有被浸潤的肌肉組織。

  免疫組化:特徵性胞質和核內β-catenin瀰漫陽性,vimentin,SMA(smooth muscle actin),雄激素受體、cathepsin D,生長抑素,Ki-67陽性,80%的AF中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ER)β陽性;而S-100、CD34、ERα、孕酮受體、Her2、desmin、cytokeratins、c-kit常陰性。其他成纖維細胞腫瘤核內β-catenin陰性;孤立性纖維性腫瘤CD34陽性;GIST則CD34,c-kit陽性。

  (5)臨床表現:軀幹或肢體觸及邊界不清,質硬無波動不能推動的無痛腫塊,皮膚正常,多無淋巴結腫大。腫瘤大小與發生部位、病程長短及生長速度有關,直徑數至數十釐米;壓迫或累及相鄰器官或神經、血管、關節時可出現相關症狀。應注意患者是否合併FAP及Gardner綜合徵。

  2、診斷及鑑別診斷

  (1)診斷依據:根據影像特徵及組織病理確診。由於AF少見,侵襲性生長,影像學雖有其特徵,但仍難以準確鑑別其他軟組織腫瘤,術前誤診率高。凡軟組織腫塊,應想到AF的可能,曾診斷“纖維瘤”術後復發的患者應複查原病理切片,切勿將AF誤診為單純纖維瘤。

  影像學首選MRI結合DWI(擴散加權成像)術前評估侵犯範圍,是否累及周邊血管、骨質破壞或侵犯臟器,制訂手術方案,並作為準確的隨診工具。MRI見腫瘤沿肌肉走行,邊緣不光整無包膜,爪樣浸潤周邊肌肉,腫瘤無囊變壞死,無鈣化、脂肪、瘤周水腫,多無骨質破壞。AF的T1WI呈等、稍低信號;需要強調T2WI呈略高信號,動態增強MRI呈明顯持續強化或進行性延遲強化,伴各序列中存在梭形低信號無強化的緻密膠原,具有重要鑑別診斷價值,而絕大多數惡性腫瘤T2WI僅呈高信號。CT顯示腫瘤邊界不清,平掃密度均勻,增強後不均勻強化,見與肌纖維走向一致的小梁狀、梭形低密度區分散其間。超聲或CT引導下穿刺活檢(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免疫組化染色(至少染β-catenin,c-kit,CD-34,desmin)可術前確診。

  (2)鑑別診斷:需考慮AF發生部位,主要應與纖維瘤、纖維肉瘤、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神經源性腫瘤、骨化性肌炎、結節性筋膜炎;胃腸道間質瘤,子宮或卵巢來源腫瘤、淋巴瘤、平滑肌肉瘤、腹膜後纖維化等鑑別。

  3、治療:

  (1)外科手術:手術切除仍是AF最有效治療方法,但因其無包膜及浸潤性生長特點,術中很難確認腫瘤邊界及清晰分辨瘢痕及結締組織,多數學者主張切緣距腫瘤2~3cm擴大切除,將受累肌肉、腱膜、骨膜、骨質一併切除,以確保切緣陰性(R0)。觀察標本切緣應無質硬組織,術中應行切緣多點冰凍病理至確認R0。發生在腸繫膜、頸部、縱隔等特殊部位的AF常引起致命併發症,應積極手術切除。可切除範圍及切緣狀態與發生部位有關:如AF與神經、血管、臟器、骨膜關係密切,常因必需保留肢體或器官結構功能,切除範圍受限,且重建困難,難以達到R0切除。Micke等Meta分析了13個臨床中心的698例AF患者,切緣狀況與復發之間關係:即使R0切除,局部複發率仍有12%~27%;鏡下切緣陽性(R1)複發率42%~68%;肉眼切緣陽性(R2)複發率100%,總體術後複發率約40%。幾乎均為原位或相鄰肌腱膜復發,平均復發時間13~23個月,95%發生在5年內;再手術複發率更高,散發型腹部外型AF的復發幾率更高,兒童複發率高且間隔時間更短。初次切緣陽性極易短期內復發,使可能存在基因突變的細胞置於組織創傷修復環境中,扮演了復發促進因素。但AF畢竟不同於惡性腫瘤,復發並不意味著失控的結局。術後強調定期複查B超及MRI,復發患者應在MRI評估病灶可切除性後積極再次手術,力爭切緣陰性。

  手術切除範圍仍存在爭議,有學者並不強調積極擴大切除,建議在難以達到R0切除時應保留器官功能性切除加術後放療(function-sparing resection plus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Salas統計426例AF,R0切除的5年PFS(progression-free survival)62.5%,而R0對照R1的PFS並無顯著差異,R2則顯著預後不良。對復發但病情無進展,再手術將產生嚴重殘障(特別是四肢)等併發症的患者,建議等待觀察。

  (2)輔助治療:雖然擴大切除理論上可能治癒,但臨床實際仍伴隨較高術後複發率,尚須採取放療,化療,非甾體抗炎藥(NSAIDs),雌激素拮抗劑(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SERMs),激酶抑制劑TKI(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等輔助治療。Marco Fiore回顧性分析142例AF,提出一線保守治療策略(front-line nonaggressive policy),嘗試分階段治療來得到最佳腫瘤局部控制,同時保障最佳生活質量:無症狀者單純觀察→藥物治療→擴大切除手術及放療;儘量避免手術引起的功能損失及放療併發症,等待觀察組5年PFS49.9%,僅藥物治療組為58.6% (P = 0.3196)。

  R0者無需放療,而對高危患者及切緣陽性或無法手術切除的患者均建議放療。推薦對R1患者給50Gy~60Gy。Shin認為術後放療明顯推遲了復發,但似乎並未改善遠期預後。

  應用SERMs他莫昔芬(三苯氧胺,Tamoxifen)或雷洛昔芬(Raloxifene)有效率為40%。塞來昔布(Celecoxib,西樂葆Celebrex)。COX-2(環加氧酶cyclooxygenase-2)抑制劑美洛昔康(Meloxicam)可有效控制散發腹部外型AF。

  伊馬替尼(Imatinib)抑制靶點為c-KIT、ABL、ARG和PDGFR-A&B激酶,由於AF並無典型以上基因突變,對Imatinib總體反應率10~23%,僅作挽救治療。

  4、預後及影響因素:無論採取何種治療,AF平均複發率24~77%。10年及20年生存率為94%和86%,8%的AF患者因侵犯重要器官或大血管導致死亡。多因素分析發現AF的發病部位、病灶深度大小、年齡、性別均與復發無關,切緣陽性及手術切除史是術後復發獨立影響因素。也有學者認為AF的個體生物學行為將更大程度地決定預後。編碼β-catenin的基因CTNNB1外顯子3上S45F突變,已被證實是散發型AF的術後高復發的分子預測因素。

  5、結語:由於侵襲性纖維瘤病少見,目前多為回顧性或初步研究,缺乏前瞻性多中心聯合研究及隨機對照試驗證據性經驗積累。術中準確判斷切除範圍,力爭初次達到R0切除,是提高完全緩解率、降低複發率的重要手段。手術加輔助放療是有效的首選治療,NSAIDs、抗雌激素藥物、化療、靶向治療等個體化方案已成為新的輔助治療選擇。

如何診斷和治療侵襲性纖維瘤病?相關文章
概述 血管瘤是一種危害身心健康的疾病。超過百分之八十的血管瘤的病人其實都屬於先天性的。當病人有口腔頜面部的血管瘤的時候,具備有發病率很高的特點。而且需要積極治療。大部分的血管瘤其實都是發生在病人的顏面皮膚的位置。病人的皮下組織的部分其實iyeshi容易有血管瘤。需要進一步積極治療血管瘤的了。不然的話,危害很大。侵襲性血管瘤嚴重嗎? 步驟/方法: 1、 侵襲性血管瘤嚴重的,得了侵襲性血管瘤到神
發布於 2024-06-08 20:34
0評論
來自北京郊區的小夥子小李和來自遼寧的姑娘小楊,均就診於當地醫院,胸部CT檢查發現“前縱隔內巨大腫物,推擠壓縮上腔靜脈,縱隔向左移位。”由於前縱隔內腫物巨大,包裹著人體最大靜脈,手術風險過大,多家三甲大醫院均認為無法手術治療。不僅如此,他們還同時伴有四肢無力、吞嚥困難、甚至呼吸費力等。輾轉多家大型醫院,儘管診斷清楚:侵襲性胸腺瘤全身型重症肌無力,但由於腫瘤包裹上腔和無名靜脈,手術難度太大,加之有可
發布於 2022-10-23 09:24
0評論
概述1942年Jaffe等認為是一種腫瘤,並將其從鉅細胞瘤類中分離出來,1945年Hatcher則指出非骨化性纖維瘤(nonossifyingfibroma),實質上是一種瘤樣病損,又稱幹骺端纖維性骨皮質缺陷病,但目前則又認為這種病變與纖維組織細胞瘤在病理上難以區分。病灶內含有多核鉅細胞,以長管狀骨的幹骺端皮質處較常見。病因肉眼觀察,腫瘤邊界清晰、偏位性,質堅實或有韌性,切面呈黃色或暗棕色。由含
發布於 2023-02-19 06:36
0評論
臨床表現:1、白日過度嗜睡和睡眠發作 常為首發症狀。患者表現為突然出現無法預計的過度睡意和不可抗拒的入睡發作,尤其在安靜或單調環境下。當疲勞時,更可不分場合和時間,甚至在危險環境下,也出現睡眠發作。睡眠發作常少於1小時。短時間的小睡就可以使精神振作。2、猝倒發作 見於65%~70%的本病患者。可與睡眠發作同時起病,也可在出現睡眠發作症狀後數年起病。其特徵是在情緒激動、驚嚇、恐懼、憤怒等情況下全身
發布於 2022-10-07 18:13
0評論
目的:探討術前超聲診斷卵巢纖維瘤的價值。材料與方法:回顧性分析復旦大學婦產科醫院1990~2000年十年間經手術病理證實的28例卵巢纖維瘤的聲像圖特徵。結果:1、提出卵巢纖維瘤可分為衰減型和混合回聲型兩型。2、術前超聲對卵巢纖維瘤的診斷率為85.71%,較臨床診斷率明顯為高(57.14%)。3、超聲對衰減型纖維瘤診斷率較高,可達95.45%。而對混合回聲型纖維瘤診斷率較低,僅50%。4、纖維瘤的
發布於 2023-02-28 11:31
0評論
這種腫瘤到底叫甚麼?首先澄清一個概念,乳房裡的腫瘤大多是“纖維腺瘤”,有些患者會說成是“纖維瘤”,奇怪的是,有些醫生也這麼說。其實應該叫“纖維腺瘤”。這是因為,這種腫瘤裡面有兩種成分,一種是“纖維成分”,一種是“腺細胞成分”。只把它叫做“纖維瘤”顯然是不對的。纖維腺瘤是甚麼引起的?門診上經常可以遇到多發纖維腺瘤的患者。這些患者以20-30歲的青年女性佔大多數,有的人曾經做過手術,切除過一至數個腫
發布於 2023-02-25 02:31
0評論
乳腺纖維瘤是女性常見的良性腫瘤,一般單發較多,但有15%-20%的病例可以多發。瀋陽婦科醫院,醫院的專家介紹,多發性乳腺纖維瘤多在20-39歲之間的育齡女性比較常見。如果發現乳房出現異常的痛感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導致乳腺纖維瘤的罪魁禍首是雌激素。可以說沒有雌激素,就不會有乳腺纖維瘤。因此,雌激素的不斷增加,也使乳腺纖維瘤的發病率持續走高。值得警惕的是,如今,隨著環境汙染的加重、反季節食物的增多、
發布於 2024-07-04 04:28
0評論
記者:據我所知,您所在的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肝二科在肝纖維化的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方面多年來都處於國內領先地位。今天想請您談談肝纖維化的診斷和治療問題。徐列明:謝謝你給我這個機會。記者:我們知道有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疾病名稱,但沒有肝纖維化的病名。所以我們首先想知道甚麼是肝纖維化?肝纖維化有甚麼危害性?徐列明:肝纖維化目前還不是病名,而是病理概念。肝纖維化是肝臟受損後機體在修復過程中纖維組織在
發布於 2023-02-23 03:21
0評論
一、甚麼是腦膜瘤腦膜瘤是發生於大腦表面腦膜組織的腫瘤,起源於蛛網膜顆粒細胞。腦膜瘤多數是良性的,然而也有少數是惡性的。腦膜瘤大約佔所有顱內原發腫瘤的五分之一,位居中樞神經系統原發腫瘤的第二位。作為良性腫瘤,它的生長多較緩慢,常常需要經過許多年。正是由於腫瘤生長緩慢,有時候腫瘤已經長的巨大才被發現。約四分之一的腦膜瘤患者以癲癇為最初的臨床表現,其餘則多以腫瘤生長引起的佔位效應(頭疼,嘔吐等)為主要
發布於 2023-01-23 21:02
0評論
垂體腺瘤指是垂體異常生長。垂體腺瘤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有:1、垂體激素過量分泌引起的代謝紊亂和臟器損害;2、腫瘤壓迫限制垂體的正常功能,導致激素分泌不足;3、腫瘤壓迫蝶鞍區重要結構,如視神經、海綿竇和下丘腦。絕大多數垂體腺瘤是良性的,腫瘤發生在垂體及其周圍組織而不向遠隔部位轉移。垂體腺瘤的治療包括切除腫瘤或抑制腫瘤的生長。病因垂體內組織細胞異常增生形成垂體瘤,但生成腫瘤的具體原因並不詳。垂體是一個位
發布於 2023-01-23 21:0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