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0-20 04:49

脱钩后的弹簧圈移位或逃逸是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比较棘手的并发症之一。弹簧圈移位或脱出是指在血流的冲击下或在后续弹簧圈的推动下移位或脱出到正常动脉中,如果阻断了该动脉的血流,就会造成该动脉供血区的脑梗塞。那么,如何防止弹簧圈移位或脱出呢?
对于 "大腔小口 "的动脉瘤,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窄颈动脉瘤,弹簧圈不容易从腔内脱出,我们可以简单地用微导管栓塞;但是对于 "小腔大口 "的动脉瘤,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宽颈动脉瘤,我们必须应用辅助工具来防止弹簧圈脱出。然而,对于 "小腔大口 "的动脉瘤,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宽颈动脉瘤,必须应用辅助工具来保持弹簧圈在腔内。这些辅助工具包括球囊和支架。
首先,我们来谈谈球囊的使用。阻断球囊系统被放置在动脉瘤开口处,微导管被插入动脉瘤腔内(如图9所示)。用造影剂填充球囊,用通过微导管送入的弹簧圈填充动脉瘤腔,排空球囊,如果弹簧圈稳定,则释放球囊;如果弹簧圈不稳定或漂移,则调整其位置或用更大直径的弹簧圈替换,直到其稳定,然后释放。重复上述过程来填充后续的弹簧圈,直到动脉瘤被满意地填充。最后将球囊系统抽出,不留在体内。
再次,应用支架。支架实际上是一个编织的金属丝盒,可以从一个特殊的输送系统中借来,送入血管并与血管内壁紧密贴合。这同样适用于宽大的颈动脉瘤。
支架辅助的弹簧圈栓塞术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第一种称为顺序式,即在动脉瘤开口处释放支架,然后将微导管通过支架的网眼插入动脉瘤腔内,输送弹簧圈以栓塞动脉瘤。
图11 支架辅助下的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 程序一。序列式
第二种称为平行式,将支架输送导管和微导管平行放置,通过支架导管释放支架横跨动脉瘤颈部,将微导管压在预置在动脉瘤管腔内的微导管上,然后通过微导管输送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管腔。
图12 支架辅助下的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 步骤2:平行式
两种手法的最终结果都是将支架终身留在动脉瘤承载动脉内,支架作为笼子将弹簧圈挡在动脉瘤腔内,保证动脉瘤承载动脉的血流,同时封闭动脉瘤。平行技术在临床实践中更常用,因为顺序技术需要微导管穿过支架网进入动脉瘤腔内,使其更难操作。
支架和球囊的区别在于,支架会像弹簧圈一样永久地留在体内,而球囊在完成任务后会被抽出。那么,何时使用球囊,何时使用支架?简单地说,球囊用于宽大的颈部,支架用于更宽的颈部;稍微具体一点,圆柱形的动脉瘤与颈部宽度差不多,可以用球囊辅助栓塞,当然也可以用支架辅助栓塞,但颈部宽度大于动脉瘤宽度的圆锥形动脉瘤或纺锤形或夹层动脉瘤必须用支架辅助栓塞。研究表明,由于支架具有血管塑形和导流作用,有利于降低动脉瘤的长期复发率,所以现在支架辅助在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材料学上看,各个厂家都生产了各种不同物理性质、不同解离方式、不同适应症的支架,方便介入医生临床选择。
当然,即使有球囊和支架的帮助,偶尔还是会发生弹簧圈的逃逸,最常见的是最终填满肿瘤颈部的小弹簧圈在去除球囊保护后被血流冲走,或从支架的网孔中漏出而变得 "漏气"。如果线圈远离动脉瘤携带的动脉,如果它进入动脉瘤远端的不重要的分支,就可以不用管它。如果线圈阻塞了重要的分支,也不必紧张,因为我们有一个特殊的捕捉器,可以将其收回。五颜六色的介入材料就像十八般武器,确保我们的血管内手术能够轻松、胜利地进行。

在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中,弹簧圈是否会移位?相关文章
由于介入栓塞手术不需要开颅,创伤小,痛苦少,因此越来越受到患者青睐。那么,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是怎么做的呢?首先认识一下介入手术的必备神器――弹簧圈。这是一种铂金材质的金属丝,质地柔软,有不同的直径、长度和形状等多个规格,适用于不同形状、大小的脑动脉瘤。弹簧圈与一根一米多长的金属推杆相连。图6弹簧圈在介入栓塞手术过程中,这个推杆可以将其前端的弹簧圈推到动脉瘤腔内,当弹簧圈在动脉瘤腔内稳定时,用通电、
发布于 2022-10-20 04:44
0评论
前面讲过,脑动脉瘤介入术后是有一定复发率的。复发机理在于血流的冲击把瘤腔内的弹簧圈团压缩到瘤底,瘤颈部重新开放。医生强调定期复查的目的也在于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复发的动脉瘤。复发性动脉瘤仍然可以再次介入治疗,如再次介入治疗困难也可以考虑开颅夹闭。多项临床研究表明支架辅助技术能显著降低脑动脉瘤介入术后远期复发率,因此对复发性动脉瘤进行再次介入治疗时建议常规使用支架辅助。对于首次介入手术使用了支架的复
发布于 2022-10-20 05:09
0评论
腹主动脉瘤是人体最常见的主动脉瘤。当腹主动脉的最大直径超过3cm,临床定义为腹主动脉瘤。西方国家老年男性人群中发病率约为4-9%,其中95%的腹主动脉瘤位于肾动脉下水平。随着社会高龄化及各种新型检测手段的更新,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流行病学调查提示高龄(≥65岁),男性、吸烟史、家族史、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等是腹主动脉瘤的危险因素。美国每年约有9000的病人死于腹
发布于 2023-03-24 21:21
0评论
大部分脑动脉瘤是在发生破裂出血或压迫症状后才被发现的。但也有的人会由于头痛、头晕前来就诊,做了各种检查后意外发现脑动脉瘤;还有的人平时没啥症状,健康体检发现长了脑动脉瘤。那么查出脑动脉瘤是不是应该马上手术?有没有其他选择?关于脑动脉瘤的手术时机,目前虽有一些争议,但基本上已达成共识,笼统地讲就是:对于破裂性脑动脉瘤,一旦确诊就应急诊处理;对于非破裂性动脉瘤,如有颅神经麻痹等压迫症状则应限期手术,
发布于 2022-10-20 04:39
0评论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后会有一定的复发率,复发率跟动脉瘤大小成正比,即动脉瘤越大,复发率相对越高。一般来讲,直径小于1cm的动脉瘤介入术后复发率低于5%-10%;但直径大于1cm的动脉瘤复发率可能高达10%-30%。因此,脑动脉瘤术后定期复查就显得尤为必要。复发一般集中在术后2-3年之内,超过2-3年不复发就基本解除警报了。但也有文献报道术后8-9年复发的个案。国内外通常都要求患者术后至少复查4次,即
发布于 2022-10-20 05:04
0评论
脑动脉瘤之所以被称为“不定时炸弹”,是因为它不见得必然“爆炸”,应当说相当一部分动脉瘤还是能够和人终生和平共处的。据报道脑动脉瘤的尸检率还是挺高的,在0.2%到4.5%,而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年发病率仅为10.5/10万。但是,“炸弹”毕竟是“炸弹”,一旦爆炸,则往往产生灾难性后果。要回答未破裂动脉瘤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破裂出血的问题,就要了解未破裂动脉瘤形成、发展和破裂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包
发布于 2022-10-20 04:34
0评论
支架辅助是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有了支架辅助,可以将以前无法获得致密栓塞甚至无法栓塞的颅内宽颈、微小、梭形动脉瘤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增加栓塞比例,防止动脉瘤复发,促进愈合。支架在其中主要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保护载瘤动脉,使弹簧圈能很好地在动脉瘤内填塞,防止因载瘤动脉狭窄、闭塞造成术后脑梗塞;2、增加瘤颈栓塞密度,由于有支架的阻挡,弹簧圈在瘤颈部可以依载瘤动脉形态塑性,完
发布于 2023-03-06 07:16
0评论
脑动脉瘤可定义为颅内动脉壁上的脆弱部分向外膨出/扩张而形成的薄壁球状物,最常见于动脉分叉,尤其是大脑底动脉环(图1是脑动脉瘤好发部位的示意图)。脑内动脉瘤破裂往往会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故而常常被称之为颅内的“定时炸弹”,一般而言,动脉瘤确立诊断后,建议积极处理。图1:脑内动脉瘤示意图脑动脉治疗的目的是将动脉瘤隔绝在正常脑循环之外,其治疗方法目前有两种: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瘤栓塞
发布于 2023-02-19 14:21
0评论
什么是脑动脉瘤?动脉瘤是动脉壁出现非正常的薄弱点并由此引起的动脉壁向外突出成球形病灶。这种血管壁的薄弱点如累及到动脉壁的全层称之为梭形动脉瘤(fusiformaneurysm);累及到动脉壁的一层称之为囊性动脉瘤(saccularaneurysm);而将动脉壁分离开称之为夹层动脉瘤(dissectinganeurysm)。其中,发生于脑部的动脉瘤破裂后的出血性中风可引起导致严重脑损伤甚至导致死亡
发布于 2023-01-10 01:11
0评论
误区一:望文生义,以为脑动脉瘤是“肿瘤”。脑动脉瘤不是“肿瘤”,而是脑血管病。脑动脉瘤的发生,是因为某些原因,导致脑动脉壁薄弱,动脉壁像“吹气球”一样鼓起来。脑动脉瘤血管壁非常菲薄,有时候就像一层纸那么薄,可以想象,在压力很高的动脉血的冲击下,这样的薄弱部分非常容易破裂。脑动脉鼓出的动脉瘤部分,形状像“瘤”,但实质上不是肿瘤,与肿瘤有天壤之别。所以说,脑动脉瘤虽然很危险,但经过治疗后,不会像肿瘤
发布于 2023-01-25 06:42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