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肾上腺囊肿的发病原因及病理改变,可分为真性囊肿、假性囊肿、寄生虫性囊肿、内皮样囊肿。
1.内皮性囊肿:肾上腺囊肿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类,约占45%,发生于正常或发育不全的血管或淋巴内皮细胞,囊璧为内皮细胞所覆盖,按组织成分有淋巴性和血管性两类,其中淋巴性囊肿多见,血管性囊肿系扩张生成的血管或是错构瘤。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囊壁有弹性及肌纤维,囊壁邻近淋巴管或血管扩张。
2.真性囊肿:又称表皮性囊肿,约占肾上腺囊肿的9%。囊肿体积较大,可达20cm。囊肿壁较薄,囊壁衬以腺上皮或内皮细胞。此类囊肿又可分为三种:①胚胎性囊肿:罕见,由胚胎残余组织发育而来,囊壁由肾上腺组织以外的细胞所覆盖,内有纤毛柱状上皮衬附;②皮质腺瘤性囊肿:由于肾上腺皮质腺瘤中心出血坏死,细胞间质液潴留形成囊肿,囊壁为腺瘤组织,形成腺瘤性囊肿或腺瘤性囊性变;③腺性潴留性囊肿:由微小囊肿及腺泡构成。50%以上的早产儿和新生儿可发生此类囊肿,可能与应激反应有关。
3.假性囊肿:临床上较为常见,约占39%。多数囊肿是单发的,双侧或多发性罕见。囊肿多为单房性,囊肿大小不等,小者1cm,大者可达3.5cm。囊壁为纤维组织,可钙化或玻璃样变性,缺乏内皮细胞及上皮细胞。假性囊肿多因肾上腺正常组织出血、血肿或梗阻坏死而形成,如外伤、产伤、出血性疾病、休克、严重感染、中毒、输异型血等。囊内多为血性液,呈棕色、咖啡色或黑色,囊壁多有钙盐沉积。假性囊肿也可继发于肾上腺良、恶性肿瘤,如嗜铬细胞瘤出血后形成的假性囊肿。其他病变有肾上腺髓质增生出血后所形成的假性囊肿,结核性囊肿等。
4.寄生虫性囊肿:约占肾上腺囊肿的7%,主要见于包虫感染,囊肿外壁较厚,可有钙化,囊肿内有子囊、孙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