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麽“炎症性肠病”患者认为这个病治不好?原因之一是患者和医生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上存在以下几个常见的误区
1、诊断上的误区:任何疾病都是“早期病变容易治疗”。然而,许多患者出现症状不及时看医生,而是按自己想当然治疗。比如,大便带血自认为是痔疮,腹泻认为是“吃坏了肚子”,于是自己买药吃。拖了很长时间后,才找医生。当然,也有些是医生缺乏经验,未给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而轻易地根据症状用药。这两种情况都是造成延误诊断的原因。误诊直接带来的问题便便是治疗的延误,错过了早期治疗机会。
2、治疗上的误区:由于许多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物会有一些不良反应,如长期的激素治疗会发生异常的“肥胖”,高血糖,骨质疏松等,于是惧怕应用激素。近年发展起来的生物性药物,如类克,在治疗炎症性肠病取得突出疗效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感染等,特别是网上对其不良反应的宣传,使许多患者和医生对药物的应用存在一种恐惧感。出现了“因噎废食”的心理。事实上,根据大量患者用药分析,应用类克的不良反应与不用该药患者的不良反应完全一样。应该说,正确认识疾病,正确选择药物是治愈疾病最重要的基本条件。
3、药物使用上的误区:也是由于惧怕药物的不良反应,或是患者自行停药,或是医生过早停用药物。结果是,疾病没有好就过早减药或停药。事实上,炎症性肠病治疗是一个长时间的用药过程。即便治愈了,也要应用药物长期维持,防止疾病复发。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炎症性肠病的治愈概念。不少患者,包括一部分医生以为,症状消失了,疾病就好转或治愈了。事实上,症状的好转只不过是“万里长征只走完了第一步”。大量研究证明,只有达到粘膜愈合才能认为是疾病进入了“缓解期”。只有这是才能改用维持治疗。而达到粘膜愈合的患者才有可能不复发或复发机会减少。
4、对炎症性肠病“癌变”缺乏警惕:长期慢性炎症是癌前期病变。加强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检测,特别是病理组织学的检测时非常重要的。
以上认识上的几个误区是医、患双方常会存在的问题,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