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房纤颤
在初级医疗结构,通过脉搏检查,必要时附加心电图检查,在65岁以上患者中积极筛查心房纤颤,可能有益(IIa类/B级);
对全体存在高度脑卒中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的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患者,以及多数存在中度风险的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患者,如能保证用药安全,建议服用华法林,并调整剂量使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化率(INR)处于2.0-3.0之间(I类/A级);
对于低风险患者以及部分中度风险患者,可根据患者个人偏好、抗凝出血风险评估结果、以及抗凝血指标监测条件等,推荐阿斯匹林抗血小板治疗(I类/A级);
对于不适于抗凝治疗的高风险心房纤颤患者,氯吡格雷+阿斯匹林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与单用阿斯匹林相比较,可以提供更好的脑卒中预防效果,但也增加严重出血的风险,可能具有合理性(IIb类/B级);
对于老年心房纤颤患者,抗栓治疗与积极的血压管理相结合,可能是有益的(IIa类/B级)。
(二)心脏问题
美国心脏病学会和心脏协会(ACC/AHA)的指南中,对各种心脏疾患(包括心脏瓣膜疾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等)提供了降低脑卒中风险的相关策略,本指南对此一应认同;
不推荐对无神经科病变,或无特殊心脏病因的患者进行心脏病变(如卵圆孔未必)的筛查(III类/A级);
对于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后,并伴有左心室附壁血栓或左心室壁节段性运动不能的患者,使用华法林预防脑卒中是合理的(IIa类/A级)。
(三)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应接受其它可以治疗的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筛查,并做相应的生活方式调整及药物治疗(I类/C级);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选择颈动脉成形术,包括内膜切除术(CEA)和支架置入术(CAS),应以全身疾病和预期寿命的评估为依据,考虑个体因素,对手术受益和风险进行充分讨论,并理解患者的偏好(I类/C级);
鉴于全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研究都采用阿斯匹林为抗血小板药物,推荐除禁忌症外,全体CEA患者使用阿斯匹林作为辅助治疗(I类/C级);
在经选择的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血管造影狭窄>60%,或多普勒超声狭窄>70%且经确证的)患者中,当预防性CEA手术病残率及死亡率<3%时,方可有益于患者(IIa类/A级)。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药物治疗的进步,以往试验证实的手术效益可能相对降低,所提出的3%的手术合并症允许度则可能偏高;
在经过选择的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动脉造影>60%,经确证的多普勒超声>70%,或超声狭窄为50%-69%但CTA或MRA>80%)患者中,可以考虑实施预防性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血管成形术相对于当前药物治疗的优越性并未充分确立(IIb类/B级);
对于CEA手术风险较大的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CAS作为替代疗法的有效性尚未确立(IIb类/C级);
不推荐在人群中进行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普查(III类/B级)。
(四)镰刀形红细胞病(SCD)
SCD患儿应从2岁起用经颅多普勒脑血管超声(TCD)进行脑卒中风险筛查(I类/B级);
最佳筛查间隔虽未明确,但对低龄儿童和TCD血流速度处于异常边界的患儿,为及时发现需治疗的高危TCD流速变化,较频繁的筛查是合理的(IIa类/B级);
对于脑卒中高风险患儿,输血疗法(目标:S血红蛋白从>90%降至<30%)可有效降低脑卒中风险(I类/B级);
进一步研究结果之前,包括TCD流速已恢复正常者在内,很可能需继续输血(IIa类/B级);
对不能或不愿接受定期红细胞疗法的脑卒中高危患儿,或可考虑羟基脲或骨髓移植(IIb类/C级);
对于输血预防脑卒中的适应症选择,脑磁共振(MRI)及磁共振血管显像(MRA)的标准尚未确定,不推荐以此类方法替代TCD用于该目的(III类/B级);
对于成年SCD患者,应进行已知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筛查,并依据本指南进行处理(I类/A级)。
(五)绝经期激素替代治疗
激素治疗(雌激素±醋酸甲孕酮)不得用于绝经后女性的脑卒中一级预防(III类/A级);
选择性刺激素受体调节剂(雷洛昔芬、他莫昔芬、替勃龙等)不得用于脑卒中一级预防(III类/A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