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询问对热、冷、酸、甜等刺激的反应,有无食物嵌塞和自发性疼痛。
2.检查牙齿硬组织的颜色、形状和质量的变化,龋齿的部位、深度和类型。注意邻面、颈部或牙龈覆盖区的龋齿情况。如有必要,可拍摄X光照片进行检查。
3、根据龋齿的程度,可分为
①浅层龋 龋齿仅限于釉质或骨质,一般无自觉症状,探诊时无反应。
②中度龋 龋齿侵入牙本质浅层,可有冷、热、酸、甜的激发痛和探诊痛。
③深龋 侵入牙本质深层,但不穿透牙髓,一般有激发痛和探痛,无自发性疼痛。
4.根据龋病的病变类型,可分为
①慢性龋 病程长,龋坏组织坚硬、干燥、染色深。
②急性龋 病程短,进展快,龋坏组织质地柔软、湿润,染色浅。短时间内大部分牙齿甚至全口发生急性龋,龋坏面宽,向深部发展迅速,在牙颈部常呈环状,又称暴龋。
③静止性龋 龋洞呈浅盘状,龋齿发展很慢或呈静止状态,龋洞内常暴露出坚硬、光滑的彩色牙本质层。
④次生龋 发生在填充物或修复体边缘的龋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