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1-26 19:27

  腹主动脉瘤(AAA)治疗方式的变革,是血管外科由巨创到微创发展的最好范例。自Parodi 1991年首次报道血管腔内修复术(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以来,EVAR发展迅速,其治疗的有效性和微创性也得到肯定。目前,该技术已基本成熟,其进展主要体现在支架型人工血管(stent-graft,SG)的改进、操作技术的提高、术后并发症处理手段的完善以及影像学评估技术的进步。
  支架型人工血管的不断发展
  随着EVAR技术的发展,SG性能和功能不断改进。合金支架和超薄覆膜的结合方式进一步优化,SG的柔顺性不断提高,器材导入系统的进一步微创化和简洁化。通过压缩SG的体积,缩小导入器具的直径,无需手术显露股动脉甚至髂动脉,最大限度地实现微创。改进释放方式,使释放、定位和调整操作更加简单。
  针对近端锚定区解剖不良(瘤颈短、成角、口径过大等),或累及内脏动脉开口的患者,采取“原位开窗”技术或使用开窗型SG以保持脏器血供。前者技术还有待继续研究,后者已经有成型产品。
  开窗型SG治疗肾上、肾周型AAA,甚至Ⅳ型胸腹主动脉瘤都取得初步成功,可使近端锚定平面超过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甚至腹腔干水平,极大地扩展了EVAR 的适应证。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开窗型SG对术前影像学的评估和测量要求很高;同时,对操作的技术要求也大大提高,操作者既要有EVAR的成熟经验,也要有肾动脉等腔内治疗的良好技术。这类SG的中远期并发症也应引起重视,譬如移位、支架断裂、内脏血管闭塞等。
  髂内动脉的处理是EVAR远端锚定区的处理的关键内容。鉴于多数AAA患者的肠系膜下动脉已闭塞,有时还需人为栓塞,一般认为应至少保留一侧的髂内动脉。对于合并双侧髂总动脉瘤或一侧髂内动脉已闭塞,若封堵双侧髂内动脉可能导致严重的臀肌缺血甚至肠坏死,如何保留髂内动脉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已可以通过髂动脉分支型SG或髂内动脉重建等方法实现。如上所述,EVAR的技术成功,要求在术前良好的影像学评估前提下,根据不同的近、远端锚定区选择合适的SG。
  手术步骤的改进
  以往术中首先进行腹主动脉造影定位肾动脉、瘤体上缘、腹主动脉分叉和髂总动脉分叉,再交换超硬导丝,导入SG输送系统。实践中发现,超硬导丝和输送系统导入后纠正了瘤颈、瘤体和入路动脉的扭曲,解剖位置发生改变,需要重新造影定位,增加射线摄入、造影剂用量和手术时间,因而改为一侧导入超硬导丝,对侧导入测量导管,超硬导丝侧导入主体输送系统至L1 水平,测量导管造影定位,避免上述的重复造影定位,简化步骤,减少射线摄入和造影剂用量。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初期EVAR的患者中,也开始出现一些特殊并发症,如内漏、内张力、SG移位、瘤体破裂、SG断裂或破损、SG感染、臀部间歇性跛行以及主动脉肠瘘。这些并发症已得到重视,处理手段也日趋完善。在这些并发症中,内漏的预防和处理格外受到关注。由于Ⅰ、Ⅲ型内漏往往是导致术后AAA破裂的最大危险因素,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通过球囊扩张、释放cuff或金属裸支架等腔内手段来纠正。鉴于I 型内漏多是与器具有关,且很多是继发于SG移位。可使用开窗型SG,因其肾上锚定、倒刺的设计可有效降低移位发生。
  同时,研制预防内漏的SG也成为研究热点。2003年来,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与相关单位合作,研发了防I型内漏的功能性SG和防II型内漏的药物涂层SG,都已获成功,并取得专利。
  EVAR适应证的拓宽
  EVAR的适应证不断拓宽,例如AAA破裂(rAAA)、肾动脉周围AAA、假性动脉瘤、炎性动脉瘤以及感染性动脉瘤等都不断见诸报道。其中,rAAA的腔内治疗越来越引起重视。相对于破裂AAA开腹手术的高风险(死亡率32%~ 80%),rAAA行EVAR可以有效降低失血量、ICU 住院时间、早期并发症,总死亡率接近17%(0~40%)。多数学者认为,在rAAA的诊治中,选择合适患者行急诊EVAR是可行的。
  20世纪90年代EVAR的出现,对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的地位产生了挑战。如今,大量的临床报道和循证医学研究,如欧洲的EUROSTAR、英国的EVAR trail 1、荷兰的DREAM试验等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实验都证实了EVAR围手术期安全性高于传统开腹手术,能有效降低动脉瘤相关的死亡率。对于高危患者,多数学者也认为,EVAR是合理的治疗选择。
  在肯定EVAR的可行性和良好的近期疗效的同时,上述实验的随访结果也指出:与开腹手术相比,EVAR术后并发症率和再干预率也是相对较高的。但也需认识到,多数EVAR的并发症还是可以通过微创的腔内技术来再次干预,而且,随着SG的不断改进、操作技术和围手术期处理的日趋成熟,相信EVAR的适应证会不断拓宽。
  1997年该技术进入中国,并迅速成为中国血管外科的热点。十几年来,上海、北京和广州等一些率先开展EVAR的主要单位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治疗经验,中国EVAR的病例数方面也在全球遥遥领先。我们期望:在新技术推广和普及的同时,为完善技术、改进器具并组织进行国内、亚洲甚至世界范围内的多中心性、前瞻性和对照性研究,建立腔内血管外科医师的培训制度和各地区的培训中心,制定EVAR治疗的建议性规范尽微薄之力,并最终促进EVAR不断发展和完善,使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

促进血管腔内修复技术不断发展与完善相关文章
患者朱**,男,65岁。手术日期:2012年3月9日。手术医生:宋智钢、向波等。患者因突发性胸背部撕裂样疼痛1天入院,入院后行主动脉CTA检查提示为StandfordA型主动脉夹层分离,破口位于升主动脉远段,升主动脉形成局限性假腔,假腔内已有部分血栓形成。因病人年龄较大,体质较差,暂采取降压、镇痛、镇静等保守治疗。3天后病人胸背部疼痛症状消失,一般情况良好。发病20天后再次复查主动脉CTA,发现
发布于 2023-03-07 10:01
0评论
CEC血管腔内技术 第一章血管造影技术 第一节动脉造影    动脉造影包括造影剂的注射和图像序列的采集。注射造影剂后,应该在造影剂到达靶血管前就开始采集图像。开始采集图象后,应当嘱患者保持静止不动以防止出现伪影。造影剂的注射量根据术者对靶血管流量、流速估计进行调整。在管径较大的血管内,需要选择短时间内打出足够剂量造影剂的造影导管。在管径较小的血管内,单孔的选择性导管即可。在阻力较高的血管内
发布于 2023-01-04 20:56
0评论
摘要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经验。方法:自2001年9月至2008年12月,在血管外科采用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84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70岁。结果:84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均或成功(包括8例动脉瘤破裂急诊腔内修复术)。应用分叉支架77例,直型支架7例,其中包括开窗支架2例。术后30天内死亡2例(死亡率2.4%),分别死于急性心肌梗塞和感染性休克。结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是安全
发布于 2022-10-10 18:33
0评论
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腔内修复(thoracicendovascularrepair,TEVAR)的概念是应用支架型人工血管(stentgraft,SG)在血管内封闭内膜破口(tear),阻止高压高速的血流冲入假腔(falselumen),从而使假腔内血栓形成,管壁撕裂逐渐修复。自从1998年Dake首先报道采用腔内修复治疗B型AD以来[1],TEVAR术目前已在全
发布于 2023-01-27 00:12
0评论
随着饮食结构改变和人口的老龄化,特别是21世纪以来,外周血管疾病特别是外周动脉性疾病(PeripheralArterialDisease,PAD)的发病率正以迅猛的速度逐年增长,需要干预的PAD的数量越来越多,病情也越来越复杂。静脉血管性疾病虽然发病率基本稳定,但基数比较大,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害性也不可小觑,肺栓塞的风险越来越受到重视。血管疾病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必将严重威胁我们的健康甚至生
发布于 2023-02-15 04:07
0评论
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道称为三大支柱性学科。介入治疗的概念是指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等)的导向下,经皮穿刺,利用穿刺针、导管、支架等器械,对疾病进行微创性诊断与治疗的一门技术。介入治疗的一大分支是外周血管介入,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血管穿刺途径对除颅内血管和心脏冠状血
发布于 2023-02-06 17:32
0评论
90岁的王老先生平静地躺在手术台上,一旁的X-线监视器显示着在他的腹主动脉部位有一个直径7公分的腹主动脉瘤。在他的腹股沟部,一根带记忆合金支架和超薄人工血管复合体的导管,经过一个1公分长的小切口从股动脉导入了他的腹主动脉,到达预定部位后,导管缓缓退出,记忆合金支架随之慢慢张开,再次腹主动脉造影显示,他的腹主动脉瘤神奇地消失了。手术仅一个多小时就结束了,王老先生有幸亲眼目睹了折磨他达3年之久的一
发布于 2023-03-07 02:26
0评论
下肢缺血性疾病,又称外周动脉阻塞性疾病(PAOD)常见原因包括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病)和房颤、风湿性心脏病等引起的急性动脉栓塞等,其中尤以ASO最为常见。PAO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凶险疾病。据统计,有间歇性跛行的PAOD患者5年内的死亡率可高达50%,而有严重肢体缺血(CLI)表现者更可高达70%。因此,PAOD的治疗目标就是要
发布于 2023-03-07 07:16
0评论
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是指血液冲破内膜,血流进入主动脉壁中层,将主动脉壁撕裂成为内、外两层的一种疾病[1]。AD一旦形成,管壁破裂导致死亡的风险极高。从指导治疗的角度来看,AD的分型主要采用Stanford标准,可分为StanfordA型和StanfordB型,前者AD累及升主动脉而不论远端累及范围,后者AD累及左锁骨下动脉(leftsubclavianartery
发布于 2023-01-27 00:07
0评论
胸主动脉瘤或夹层近端锚定区不足时应如何处理?主动脉瘤和AD腔内修复术中,人工血管内支架(stent-graft,SG)在病变近端的确切锚定是成功旷置瘤腔或封闭原发破口的关键。本文中近端锚定区是指StanfordB型AD原发破口或胸降主动脉瘤(DTAA)瘤体近端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之间的距离,Dake和Criado都认为理想的条件是≥20mm,若<15mm,SG近端锚定不确切,而且主动脉弓弯曲
发布于 2023-01-26 19:07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