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2-23 12:26

  赵某,41岁,男,反复口干多饮10余年,双足出现水泡1日入院。患者被诊为1型糖尿病十余年,一直予胰岛素治疗。因饮食无度,血糖控制差,反复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病程中逐渐出现视物模糊,下肢水肿,小便泡沫尿,足部冷痛、麻木不仁导致无法入眠等症状。1天前,患者晨起后突然发现床单有水渍,继而足部出现数个水泡,皮温略低,伴有疼痛,遂来我院门诊。刻诊:双足表面多处水泡,数个溃破,皮温偏低,凹陷性水肿。查体:BMI:20.78  BP:130/70mmHg,T:39.2℃,神志清晰,精神萎软,下肢浮肿,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大拇趾背部振动觉、针刺觉,10g细丝触觉消失,双侧膝反射均未引出。舌红苔薄,根稍腻,脉细弦。血管超声:双侧下肢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眼底检查: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IV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中约15 %在其一生中会发生足溃疡。近年随着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也日益增多。其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瘙痒,下肢趾端疼痛、怕冷、皮肤苍白或发绀、肢端凉、水肿或干枯、颜色变暗、病足麻木及感觉迟钝或丧失,合并感染后,足部溃烂、坏死、创面经久不愈,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
  糖尿病足的发生往往具有以下几个高危因素:糖尿病病程大于 5 年;长期血糖控制差;足的卫生保健差,穿的鞋袜不合适;有缺血性血管病变的症状,如:间隙性跛行,足发凉,局部血液循环差;存在神经病变的症状,足部麻木,触觉或痛觉减退或消失;不良的生活方式,吸烟、嗜酒、经济条件差,拒绝治疗;没有接受过糖尿病知识的系统教育,对疾病不重视。本病患者正是集上述多种高危因素于一身,故而出现一系列足部症状。
  患者入院后,首先对其进行糖尿病足部保健方面的健康教育,加强自我保健观念,同时先后给予罗氏芬、去甲万古霉素、泰能、青霉素联合左克、大扶康等静滴抗感染,胰岛素泵控制血糖,另予每日双足换药,局部清创、消炎,速尿利尿消肿,人体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促进创面愈合。配合益气养阴、补益肝脾肾的中药自拟方辨证施治,药如:党参、麦冬、五味子、黄芪、山药、山茱萸、首乌、菟丝子、苁蓉、锁阳、淮牛膝、杜仲、卫茅、丹参、葛根、金樱子、玉米须、薏仁根、车前子、牵牛子、汉防己、虎杖、桑白皮。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足病患者而言必不可少。减少受伤和感染的危险因素是预防足溃疡发生的根本措施,积极预防足创伤应从日常生活中每一件与脚有关的事情做起。从洗脚水的合适温度、沐浴露的选择,到穿鞋、走路的宜忌,均应加以注意。尤其要强调:要细心护理足部皮肤,防止干燥、开裂,保持清洁;修剪趾甲不可过短,以免损伤皮肤;要避免光脚走路,不用热水泡脚;要选择合适的鞋子,可以是运动鞋、特制模型鞋、有加厚鞋垫或趾部加大、加长的鞋;要避免穿过紧、前面开口或露出脚趾的鞋及高跟鞋;袜子不可过紧以免影响血流,应选择吸湿性好、对皮肤无刺激的光滑柔软的棉质袜。
  中医注重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在改善患者症状、促进伤口愈合方面有很好的疗效。中西医配合治疗可以弥补西医在糖尿病足治疗方面的某些缺陷和不足,尤其是在控制好患者血糖水平的基础上,中药内服、外敷能有效减轻患肢麻木、疼痛感,促进患者溃疡创面的愈合,大大降低截肢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经过35天治疗,患者一侧下肢水肿完全消退,另一侧水肿明显改善。双脚疮面干燥,新鲜肉芽生长中,渗出少,脚趾皮色正常。出院后门诊换药,约二周后创面完全愈合,但仍感觉迟钝,麻木不仁。遂予中药熏洗,活血通络,药如乳香、没药、路路通、红花、艾叶等。
  中药熏蒸疗法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它可“切于皮肤,彻于肉理,摄于吸气,融于渗液”,运用蒸汽的渗透作用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组织,发挥药物及物理温热的共同作用而起效。方中路路通、红花、艾叶活血通络,舒筋止痛;乳香、没药活血止痛,消肿托毒,舒经散寒;诸药配伍,可达到活血祛瘀、散寒通滞之功效。
  三月后随访,下肢无水肿,麻木不仁改善,足部冷痛减轻,夜寐安好。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反复溃破、经久不愈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体痛苦和精神折磨。中医药治疗有极强的灵活性和个体针对性,通过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证论治和专方专药相结合,中药内服与中医外治法相结合等方法,能够很好的防治该病的发生和发展。

“内外合治”防治糖尿病足相关文章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种类可谓形形色色,但临床表现又往往无形无色。相对来说,糖尿病足显而易见,许多从未学医的朋友也常常能指出:“这是糖尿病烂脚”。严重的糖尿病足可导致截趾、截肢致残甚至致死。那么严重的糖尿病足常有什么特点呢?可将它归纳为表里不一,即几个不一致。第一、糖尿病足的创面和内部损害程度不一致。许多外观损害不严重或者创面较小,但内部损伤非常严重。贲阿伯糖尿病20年,仅有左足背1cm大小的溃烂2
发布于 2023-01-24 13:47
0评论
张某,男,51岁,“反复口干多饮五月,下肢麻木疼痛一月”入院。患者五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口干、消瘦,之后饮用大量甜味饮料。二月前因其口干多饮日益加重,遂前往外院就诊,测得空腹血糖14mmol/L,诊为“2型糖尿病”,并给予格列美脲2mgbid口服。服药期间空腹血糖控制在6-8mmol/L。近一月来,患者自觉下肢麻木,继而出现足底针刺感,腓肠肌酸胀伴触痛,入夜尤甚,影响睡眠。患者入院随机指血糖7.
发布于 2023-01-18 21:36
0评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人常见的慢性致残性并发症,在老年糖尿病病人中发病率约为2.8%~14.5%。糖尿病足的主要症状是下肢疼痛及皮肤溃疡。因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造成的截肢,要比非糖尿病病人高5至10倍。因而重视糖尿病足的防治,积极挽救保存肢体具有相当重要的社会意义。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主要是:双脚皮肤瘙痒,怕冷,皮肤发白或发紫,肢端刺痛,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走路时突然下肢疼痛难行(间歇性跛行)。病情进一
发布于 2023-01-11 04:41
0评论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多种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影响糖尿病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本病多由于未系统控制饮食,未按时服用降糖药或者未定期监测治疗效果等因素,导致血糖控制不佳,造成患者末梢神经损伤、外周血管病变。这种损伤和病变在一定的诱因之下最终导致了这种慢性难治性溃疡。本病如果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将造成不可避免的截肢,给广大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糖尿病足部病变的主要表现有:早期可出现肢体麻木、发凉、
发布于 2022-11-28 15:06
0评论
糖尿病足防治目标是预防为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但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极大地减少相关的医疗支出,具有重要的社会及经济效益。控制血糖是基础:严格控制血糖、积极纠正酮症酸中毒、低蛋白血症、心、脑、肾并发症及影响坏疽愈合的各种不良因素。支持对症治疗:包括限制活动、减少体重负荷、抬高患肢以利于下肢血液回流、减轻水肿。加强对患者的教育,进行合理的足部护理以及防止来自外部的损伤。防治感染是
发布于 2022-12-09 23:22
0评论
哪些因素导致了糖尿病足的发生?1、糖尿病可以并发足部血管病变:糖尿病人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使动脉血管出现管腔阻塞;同时糖尿病可诱发血管壁的损伤与血液中血小板功能的异常,血小板凝集增强,血管趋向痉挛,促成动脉病变的发生和局部血管的阻塞。2、糖尿病可以并发足部周围神经性病变:(1)足部感觉和运动神经障碍,肌肉萎缩、骨骼变形,痛、温觉减弱或消失,易被外伤或自伤引起组织损伤感染;(2)足部植物神经病变
发布于 2023-01-11 02:56
0评论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失去了双脚,便意味着在日常生活中将举步难行。对这一点的深刻体会,莫过于因糖尿病足而截肢的患者了。在这里,医生要提醒每一位糖尿病患者,要像爱惜您的眼睛一样保护您的双脚。糖尿病足在老年糖尿病病人中发病率约为2.8%~14.5%。其主要表现是下肢疼痛及皮肤溃疡。因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造成的截肢,要比非糖尿病病人高5~10倍。因而重视糖尿病足的防治,积极挽救保存肢体具有相当重要的
发布于 2023-02-27 21:36
0评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为头痛的并发症之一,溃疡久治不愈,下肢疼痛难忍,更有甚者需要截肢,而介入治疗可能成为糖尿病足患者的“救星”。70多岁的彦老伯患有糖尿病十多年了,前阵子经常觉得左脚发冷、疼痛、麻木。后来小脚趾后方外侧缘出现一个黄豆大小的溃疡,没几天就扩大到钱币大小了。彦老伯心里一咯噔,赶紧去医院检查,果然不出所料,是糖尿病足。尽管尝试了多种药物治疗,彦老伯脚上的溃疡却没有愈合的迹象,反而越来
发布于 2023-03-21 15:06
0评论
给大家介绍一个重症糖尿病足被治愈的病例,这是我2006年治疗的一个患者,希望大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患者,男,69岁,北京人,退休体育教师。患糖尿病病史20年,冠心病病史13年。2006年8月因在护城河游泳,不慎被水底脏物扎伤,因糖尿病神经损害,感觉迟钝,未及时发现伤口,2天后全足红肿剧痛,无法行走,伴高热、寒战、恶心、呕吐,在某医院就诊,予输抗生素治疗,但未处理患足伤口,致病情进一步延误,高热不
发布于 2022-11-28 12:56
0评论
糖尿病足的病理基础是长期高血糖导致的中小血管闭塞,进而组织缺血坏死。因此,治疗糖尿病足控制好血糖是基础,另外应针对周围血管病变做专科治疗。糖尿病足的防治目标是预防为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但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极大地减少相关的医疗支出,具有重要的社会及经济效益。1、基础治疗(1)绝对禁烟,控制体重,严格控制血糖,胰岛素应用为佳,积极纠正酮症酸中毒、心、脑、肾并发症及影响坏疽愈合
发布于 2023-01-14 23:51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