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3-13 20:06

  Cloward通过将后路切除的椎板修成楔形骨块植于腰椎椎间,以此来恢复椎间高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得到快速推广,此后该方法即被称为PLIF。最初的PLIF手术是经过后路减压或/和髓核摘除术后,对融合的椎间隙进行植骨以达到椎体间融合的目的。为了克服单纯植骨后植骨块吸收、椎体间隙狭窄、术后卧床时间过长等缺点,不断改进使用更加适合椎体间隙解剖或病理结构的各种类型椎体间融合器.
  适应证:
  (1)腰椎退行性变引起的严重下腰痛经1年以上保守治疗无效者;
  (2)椎间盘源性腰痛伴或不伴神经根性疼痛;
  (3)Ⅰ~Ⅱ度范围内的脊椎滑脱;
  (4)预融合之椎间隙高度须小于12mm;
  (5)椎间盘摘除术后失败;无椎间隙消失、感染、或邻近椎间隙退行性变。
  手术步骤(以L5~S1节段手术为例)
  腰部后正中切口,显露L5~S1双侧椎板及小关节。切除L5~S1椎体的上下椎板各1/2左右,向两侧切除小关节内侧1/2部分,切除椎板间黄韧带,显露硬膜囊及神经根。用神经拉钩将硬膜囊及神经根轻轻牵开,显露出椎间盘,切开纤维环并切除椎间盘,用环状刮迟刮除椎间盘上下软骨板,显露出椎体终板。用椎间融合器试体确定合适型号椎间融合器,将切除的椎板咬碎填入椎体间隙前部,分别将填入碎骨的融合器植入椎体间隙内,或取合适高度的自体骨块植入椎体间隙。于L5~S1椎体拧入椎弓根螺钉,并于椎弓根螺钉间进行加压固定。
  我们临床上往往结合TLIF做法,往往把一侧的关节突咬除,这样可以彻底的神经减压,放置融合器时减少对神经根及硬膜囊的牵拉,而且放置一枚融合器就足够,保留对侧关节突,留作后方植骨融合用。所以我们的手术方法应当叫做PTLIF或者改良的TLIF手术较好,
  病例介绍:
  男。64岁,腰痛伴右下肢酸胀麻木一年,加重一周入院,查体有明显的L5神经根损害,影像学检查有明显的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L4/5);行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

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相关文章
经腰椎后路的椎间融合术(PLIF)诞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由于椎间融合时植骨充分、植骨床血液供应良好、生物力学环境合理,因而融合率和临床疗效都显著提高。但该技术需要对神经进行一定的牵拉,增加了神经损伤的几率。1982年Harms等提出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技术(TLIF),术中无需过度牵拉神经根,神经损伤发生率降低,这使TLIF技术获得迅速推广。无论是PLIF还是TLIF融合术,手术时需要对腰
发布于 2023-02-13 18:22
0评论
颅底畸形(颅底凹陷、寰枢脱位)的治疗以往需要经前路和后路分别解除压迫,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多,手术风险较大。现在我们采用后路复位固定加植骨融合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手术一次即可完成齿状突的复位和后路的减压。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患者男性40岁,发现颅底畸形(颅底凹陷、寰枢脱位)已20余年,一直采取保守治疗,症状逐渐加重,来院时右侧肢体已基本无法活动,行走困难。左侧肢体也开始出
发布于 2023-03-06 04:21
0评论
历史演进上世纪50年代,Cloward等首先提出经腰椎后路的椎间融合概念(PLIF),由于椎间融合具有充分的植骨融合床、丰富的血液供应以及良好的生物力学环境,因而融合率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也随之改善。但是,PLIF手术也存在一定局限,如术中需要腰椎两侧广泛的椎旁肌剥离,导致椎旁肌术后一定程度的失神经改变;需要切除两侧更多的后方结构,如椎板,椎间小关节等,客观上削弱了腰椎节段的稳定性;技术上需要对双
发布于 2023-02-09 11:02
0评论
目前认为腰椎间盘突出行椎体间融合的指征主要把握以下几点:1、巨大椎间盘突出,伴随纤维环及软骨终板脱出,椎间盘结构严重损伤破坏;2、椎管狭窄,减压范围广泛超过关节突关节1/3,影响腰椎稳定性;3、动力位片示腰椎失稳;极外侧椎间盘突出,需切除关节突关节者。另外行椎间融合时必须注意,植骨量必须充分!融合器植骨量有限,本人认为其主要作用为早期支撑稳定,最终融合还需要椎体间植骨完成,应同时行后路钉棒系统固
发布于 2023-03-23 13:36
0评论
后路手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传统术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通过椎弓根达到三柱固定,对胸腰椎骨折可利用韧带整复原理,即通过恢复脊柱前、后纵韧带及椎间纤维环的张力使压缩或爆裂的伤椎恢复高度,达到复位效果。后路手术一般应考虑是否需要椎板减压,是短节段固定还是需长节段固定的问题。符合以下情况者可行单纯椎弓根内固定而不作后路椎管减压:(1)椎体前沿高度丢失50%,椎管占位20%的压缩性骨折;(2)术前CT、
发布于 2023-03-13 20:21
0评论
微创技术的手术原则包括皮肤切口小、软组织干扰少、影像引导以及应用特殊手术拉钩及器械等。其根本目的在于获得与开放手术相等疗效的前提下,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恢复。近期,Spine杂志将发表MarkM-Mikhael等人的文章,介绍了一项颈椎后路微创技术,即椎间孔切开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手术采取后正中切口,通过旁正中入路劈开肌肉,用管状可扩张牵开器显露关节突关节及侧块,完成多节段椎间孔减压和侧块螺
发布于 2023-03-13 20:36
0评论
软骨发育不全(achondroplasia,ACH)是一种常见的软骨发育不良。发病机制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基因跨膜区的点突变密切相关,80%~90%的病例是散发的,为新生突变。发病率较低,约为1/15000~1/40000。所致的脊柱畸形常为胸腰段后凸伴腰椎管狭窄。可导致间歇性跛行、二便障碍,严重者可导致截瘫。目前文献报道手术治疗的病例很少,国内尚未见类似报道。我科自2006
发布于 2022-09-24 23:27
0评论
寰枢椎不稳定是指寰椎和枢椎(第一和第二颈椎)之间的活动范围因为某些原因超出了正常极限,并引起枕颈部疼痛不适和/或肢体麻木无力等临床表现。寰枢椎不稳定的原因包括外伤、化脓性感染、类风湿、肿瘤等,诊断标准是寰椎前弓后缘和枢椎齿状突前缘之间的距离(寰齿前间隙)在成人超过3mm、在儿童超过5mm。症状较轻者可能只有枕颈部疼痛不适,而症状较重者会有四肢麻木无力、运动受限、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症状重的寰枢椎
发布于 2023-02-14 01:27
0评论
脊柱退行性疾病,尤其是颈椎、腰椎退行性疾病,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病、多发病,近年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脊柱融合术安全可靠,已成为治疗此类疾病的常用方法,包括前路融合、后路椎间融合、小关节融合、椎板间融合等术式。椎间融合器是一种新兴的融合椎体方法,旨在解除神经压迫、恢复椎间孔高度和脊椎正常生理曲度。椎间融合器术后即可提供早期的前柱稳定性,为椎间成骨创造良好的生物力学条件,因而能显著提高椎间
发布于 2022-10-22 18:34
0评论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外科治疗目前仍然存在不少困难,既往多采用寰椎后弓切除减压、枕颈植骨融合固定术,但该手术脊髓前方致压物无法直接去除,且枕寰关节和寰枢关节被固定融合;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受限,头颈部活动明显受阻。为此,一些学者尝试采用其他一些能够获得脊髓直接减压且无须融合枕骨的手术方案,如:后路齿突切除减压、寰枢椎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经口咽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以及前路经口咽寰枢椎
发布于 2023-03-01 10:11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