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最主要的并发症是脑卒中,对于房颤血栓栓塞风险高的患者应使用口服抗凝药预防脑卒中,抗凝也是降低房颤患者死亡率的唯一方法。
目前的抗凝药主要是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
口服抗凝治疗最担心的并发症是颅内出血。一旦发生颅内出血后还能否抗凝呢?这一直是临床上的一个困境,房颤患者脑出血最佳治疗不确定。若不抗凝,患者可能发生缺血性卒中(脑梗死)或者其他系统性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肢体动脉栓塞等);抗凝,可能再次颅内出血。两种结果都很危险。抗凝的利与弊的权衡还需要临床试验来证实。
近日,丹麦的一项研究发表在美国心脏联合会的专业期刊《循环》上。研究者对1997年至2013年间丹麦国家注册中房颤口服抗凝治疗并发颅内出血的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脑出血后的治疗方案分层(不治疗、口服抗凝治疗或抗血小板治疗)。在1752例患者(随访1年)中缺血性卒中/系统性栓塞和全因死亡率(每100人年),口服抗凝治疗组是13.6,非治疗组27.3,抗血小板治疗组25.7。复发脑出血:口服抗凝治疗组8.0,非治疗组8.6,抗血小板治疗组5.3。口服抗凝治疗和不治疗相比缺血性卒中/系统性栓塞和全因死亡率的调整风险比是0.55,也就是说风险下降率接近一半。
因此,口服抗凝治疗缺血性卒中/全因死亡率显著降低,支持颅内出血后恢复口服抗凝治疗是可行的。也就是说,即使发生颅内出血,很可能还是继续抗凝治疗利大于弊。当然,对于这类患者的临床处理方案还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