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对于生命体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对小鼠进行睡眠剥夺可以导致大多数原本健康的小鼠一周内死亡,年轻人因为睡眠减少而猝死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大多数人一个晚上要睡6~8小时,其中包含了4~5个睡眠周期。每个睡眠周期里包含两种成分,一种被称为非快动眼睡眠相,另一种被称为快动眼睡眠相。对于脑部神经的生长和修复而言,快动眼睡眠相更为重要,而人在长期缺少睡眠后首先补足的也是快动眼睡眠相。
快动眼睡眠相是一种特殊的睡眠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体的脑电波和血压心率的表现很像清醒的时候,往往有清晰生动的梦境,人如果在这个时候被惊醒,对于刚才的梦境也会记得很清楚。在此睡眠相中,肌肉的张力是处于被抑制的状态,所以不会出现与梦境相关的动作。如果抑制肌肉张力的机制受到了损害,那么人就会出现与梦境相关的行为,而这种行为往往是有伤害性的,这种情况被称为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BD)。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BD)从临床表现上,最核心症状的是出现与梦境相关的行为。比如梦境中在与人争执打斗,现实中出现拳击或蹬腿样动作,这种行为有可能会造成患者本人或者床伴的受伤。其他表现包括讲梦话,大笑、大叫、咒骂;出现复杂的行为,包括敬礼、握手、打蚊子、扔被子和枕头,并有患者本人可能从床上摔到地上。患者经常会被自己的行为惊醒,而醒来的当时,对于刚才的梦境大多是能清楚地记得的。其他一些疾病也可能有类似于RBD的表现,比如夜惊和梦游,但是这两种异常的睡眠行为发生在非快动眼睡眠相,患者醒来的当时一般是对于刚才的行为和梦境是没有记忆的。诊断RBD并与其他睡眠障碍区分的最可靠的方法是睡眠监测,需要一种被称为多导睡眠监测仪(PSG)的睡眠监测设备。
在快动眼睡眠相中,人脑需要对于肌肉张力进行抑制,目前认为该中枢主要在桥脑(脑后下部的一个原始结构)。如果桥脑的这部分功能不正常,则可能出现与梦境相关的行为,即RBD。少年儿童中,睡眠异常的发生率比较高,一部分也可以有RBD的表现,这是脑功能发育不完善的结果,如果随着生长发育逐渐缓解了,并不必过于担心。但如果原来没有RBD的,成年后才出现这个问题的,则需要引起重视,说明桥脑的相应区域可能出现了异常。如果这种异常是突然出现的,则可能是脑血管病或者炎症、外伤造成的;如果这种异常是逐渐出现,而频率和严重程度是逐年加重的,则要当心慢性神经退化症,或者科学的叫法叫神经变性疾病,阿尔采默病(又叫老年性痴呆、失智症)和帕金森病(民间喜欢叫它抖抖病)就是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不过由于疾病机制的关系,RBD一般和阿尔采默病关联不大,它和帕金森病以及其他少见一些的疾病比如多系统萎缩、路易体痴呆等疾病的关联更密切些。目前认为50~70%的RBD患者在10~15年以后可能会发展出帕金森病等神经变性疾病。尤其当RBD与嗅觉减退、辨色能力下降、便秘等症状一同出现的时候,数年以后出现帕金森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的可能性就会变得很大。如果是以上情况,需要引起警惕,请及早地到具备诊治该病能力的专科医院就诊。
快动眼睡眠对于脑神经的修复和生长非常重要,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是更严重疾病的预警症状之一,而且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及时发现和治疗该病对于患者的近期症状的改善以及远期的预后的干预都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