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0-20 01:29

  顱底中央區惡性腫瘤臨床少見,腫瘤生長迅速且解剖毗鄰極其複雜,涉及多學科領域的綜合治療。傳統開顱手術切除腫瘤是主要的治療方式,但由於需要行顱面部切口和骨瓣,並長時間牽拉腦組織來暴露腫瘤,極易造成外觀及神經功能的損害。目前,經鼻內鏡入路在處理前、中顱底良性腫瘤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好的認可。但對於惡性腫瘤的治療尚有爭論,主要問題在於:1、內鏡手術切除腫瘤的技術標準是否能夠儘可能地切除腫瘤,並緩解臨床症狀。2、腫瘤非整塊切除是否影響生存時間。3、內鏡手術為自下而上入路,缺乏足夠的視野及解剖參照,是否會造成血管神經結構的損傷。4、能否安全有效地處理腫瘤切除後造成的較大顱底缺損。
  手術技巧:
  顱底惡性腫瘤手術目的,是在保證患者生存質量的前提下儘可能切除腫瘤。內鏡經鼻手術入路能夠達到額竇至頸2之間中線區域,包括雙側海綿竇、翼顎窩及眶內等結構。手術入路可細化為多個術式,能夠切除侵及不同區域的惡性腫瘤。選擇內鏡經鼻入路治療顱底中央區惡性腫瘤時,需要綜合考慮腫瘤侵襲範圍、患者年齡及健康狀況等因素,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需要強調的是,術前完善的神經影像學和豐富的顱底解剖知識,使得術者能較好地識別重要解剖標誌;而熟練的鏡下操作和良好的團隊協作,可及時有效地處理術中突發情況,從而擴大內鏡手術適應症。內鏡近距離照明結合側方視角特點,可多角度觀察並建立立體視野,較好的顯露腫瘤邊界和範圍,提高腫瘤切緣的陰性率。部分複雜病例可結合術中導航,準確地定位腫瘤的空間位置及毗鄰,最大程度減少手術損傷。同時,我們認為:由於內鏡入路避免了開顱過程中正常組織結構破壞,減少了腫瘤播散的機率,降低了局部復發的風險。但病變若累及眶內容物、頸內動脈等重要結構時,不應強進行手術切除,應以減輕患者主要症狀、提高後續治療效果為目的。
  顱底重建的選擇:
  顱底重建的目的在於防止術後腦脊液漏、顱內感染等併發症,也為顱內正常組織提供重要的屏障。現有重建技術主要採用多層遊離瓣移植。(但惡性腫瘤形成顱底缺損相對複雜,需要更完善的重建手段。如顱底硬腦膜完整,一般不進行顱底重建。較小的顱底硬膜缺損,可用大腿肌肉及闊筋膜進行有效封閉。直徑大於75px的前顱底骨質及硬膜缺損,建議仍採用帶血運的帽狀腱膜-骨膜翻轉修補,以達到良好的水密性。蝶竇後壁及斜坡局部骨質破壞後的硬膜缺損修補困難,需取較大闊筋膜粘附於破損處,需用大塊脂肪充分填塞壓迫並消滅死腔。有學者認為由於採用的組織材料多無血運,內鏡手術顱底重建後的腦脊液漏發生率較高。但本組顱底重建效果可靠,證實自體遊離組織仍是可靠的修補材料。此外,多種帶蒂組織瓣已逐漸應用於內鏡下經鼻入路修復顱底缺損,提高了重建的成功率
  個體化治療及預後:
  該區域腫瘤組織來源類型多樣,造成患者病情進展及生存率的不同,需要根據腫瘤病理性質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同時,侵及顱底腫瘤多為T3或T4期,應採用聯合治療模式,包括術前活檢、輔助放化療以及外科治療等。本組4例嗅神經母細胞瘤採用手術切除聯合術後放療,患者可獲得較好的生存期。而顱底軟骨肉瘤全切率低且放化療敏感度較差,但患者可通過多次經鼻內鏡手術治療,患者獲得較好的生存期,分化良好的軟骨肉瘤患者5年生存率能達到56-87% 。內鏡手術亦可較好的治療放療不敏感或復發的鼻咽癌患者。經鼻內鏡入路提供了患者接受多次手術的機會,同時降低住院和術後恢復時間,患者術後近期可獲得較好的生存質量。而遠期嚴密有效的觀察隨訪,可及早發現腫瘤復發並使患者得到治療。
  總之,內鏡經鼻入路通過鼻腔、鼻竇等正常生理孔道手術,避免了開顱過程中造成的正常組織結構破壞,降低了各種併發症的同時也減少了腫瘤局部播散的機率,是治療顱底中央區惡性腫瘤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內窺鏡經鼻腔治療中央顱底惡性腫瘤的方法相關文章
顱底中央區惡性腫瘤臨床少見,腫瘤生長迅速且解剖毗鄰極其複雜,涉及多學科領域的綜合治療。傳統開顱手術切除腫瘤是主要的治療方式,但由於需要行顱面部切口和骨瓣,並長時間牽拉腦組織來暴露腫瘤,極易造成外觀及神經功能的損害。目前,經鼻內鏡入路在處理前、中顱底良性腫瘤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好的認可。但對於惡性腫瘤的治療尚有爭論,主要問題在於:1、內鏡手術切除腫瘤的技術標準是否能夠儘可能地切除腫瘤,並緩解臨床症狀
發布於 2022-10-21 08:14
0評論
患者,女性,31歲,因左鼻腔流清水涕、發燒39℃、頭痛,在外院輸液抗炎治療10余天症狀不見好轉,追問病史患者左鼻腔流清水涕,卻無鼻塞、噴嚏等過敏性鼻炎的症狀,且低頭屏氣時左鼻腔流水增多,否認外傷史。莫非這患者是較罕見的“自發性腦脊液鼻漏”?收集左鼻腔流出液進行葡萄糖定量檢測,結果葡萄糖4.3mmol/L(大於1.67mmol/L),結合CT等影像學檢查擬診“自發性的腦脊液鼻漏”,急診收入院。醫生
發布於 2023-01-16 16:16
0評論
      患者,男,安徽人氏,發現鼻腔腫瘤2年餘,曾在外院行經鼻腔腫瘤切除術。術後1年發現鼻腔復發,有向顱內生長趨勢。但是未積極治療。再近1年後在外院就診,後為求根治,來我院。我將其收入院後,我科同神經外科聯合手術,獲得滿意療效。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生經鼻內鏡下切除鼻腔頂部腫瘤,截斷在該處的腫瘤營養血管。該血管在手術當中觀察得很清楚,由右側眼眶,進入鼻腔。我們將該血管控制後,為神經外科醫師進一步
發布於 2023-01-30 05:02
0評論
內鏡神經外科目前已經成為微創神經外科的最重要和最活躍的領域之一。其中,內鏡經鼻顱底外科運用天然腔道鼻腔、在不牽拉腦組織的情況下,能夠充分暴露病變,最大限度的切除病變,以其微創、術後恢復快和費用低的優勢造福於廣大的患者,並獲得越來越多的顱底外科醫生的重視,將成為未來顱底外科發展的必然趨勢。一、        內鏡經鼻顱底外科的歷史沿革運用內鏡技術處理顱底病變,最早可追溯到1963年Guiot等[1
發布於 2023-01-27 15:22
0評論
大多數人對鼻腔鼻竇惡性腫瘤並不瞭解,其實在臨床上並不少見。由於部位較深且較隱蔽,早期症狀常不明顯,許多患者就診時多為晚期。據國外統計本病約佔全身惡性腫瘤的0.2%~0.8%,在上海市居民的腫瘤普查中,鼻及鼻竇惡性腫瘤在自然人口中的患病率為1.61/10萬。由於早期不容易發現和覺察,瞭解這種疾病一些常識是有必要的,那我們就從以下幾個問題中來認識這種疾病。一、哪些人容易患鼻腔鼻竇惡性腫瘤呢?這種病以
發布於 2023-02-05 05:22
0評論
本文作者在此探討了應用神經內鏡對部分顱底脊索瘤病人手術治療的適應證、方法和相關問題。資料與方法1、一般資料:在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間,我們應用神經內鏡手術治療30例顱底脊索瘤的病人,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在18~55歲,平均30.5歲。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張亞卓2、臨床表現:頭痛26例,其他臨床表現包括,視力下降和視野異常7例,顱神經麻痺(外展神經和動眼神經)5例,鼻衄2例,
發布於 2022-10-20 03:44
0評論
顱底凹陷是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齒狀突異常突入枕骨大孔,使延頸髓腹側受壓而產生臨床症狀的損傷性疾病。由於顱頸交界區複雜的解剖結構和生物力學特點,使其外科治療具有巨大的挑戰性。數十年來,經典的經口腔入路齒狀突切除術成為標準術式而在臨床廣泛運用。雖然經口入路具有可以直接顯露齒狀突的優點,但該術式亦存在許多缺陷。例如:需要使用張口器,不可避免地造成牙齒損傷和舌的壓迫腫脹;當顯露不充分時尚需切開軟顎甚至硬顎
發布於 2023-01-27 16:07
0評論
      鼻腔鼻竇顱底區域的惡性腫瘤,組織來源複雜,臨近顱底、眼眶等重要解剖結構,與前顱底、腦膜、嗅覺區、視神經、垂體、三叉神經、外展動眼神經等關係密切。而這些腫瘤,常常需要徹底的切除,才能提高腫瘤的治癒率,降低手術相關併發症,以挽救病人的生命。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張維天      介紹一例外地在當地著名的三級甲等醫院進行2次手術後無法控制的病例。患者,男,46歲。來診時病人家屬
發布於 2023-01-30 05:32
0評論
9月21日,我院神經外科進行了首例顱底腫瘤切除手術,手術獲得成功。術後第六天,王清河主任查房的時候,患者王大媽說:“真是太感謝你們了,我終於能睡上一個安穩覺了。”來自昌平區的王大媽,右側面部麻木、疼痛近1個月,曾到多家醫院就診未果,聽說我院神經外科已經開科,醫師均來自國內知名的三甲醫院,半月前慕名來我院就診。神經外科團隊經過仔細研究後決定對其實施額顳經顴弓入路顱底腫瘤切除術。顱底腫瘤切除手術對神
發布於 2022-09-25 04:18
0評論
嬰幼兒先天性鼻腔疾病是一類很罕見的疾病,常見的疾病有先天性腦膜腦膨出、後鼻孔閉鎖、鼻腔血管瘤、鼻腔鼻竇的腫瘤等,這些患兒的臨床表現主要是表現為出生後或出生後不久就發現一側或雙側鼻腔阻塞,導致呼吸困難、餵養困難,嚴重的可引起肺部感染、顱內感染。所以,如果一旦發現,應及早治療,下面就這些疾病的病因和臨床表現、診斷及處理做一些介紹。一、先天性腦膜腦膨出腦膜或腦膜腦膨出是指腦膜或腦膜和腦組織從顱骨的先天
發布於 2023-03-04 05:1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