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隨著我國肝移植的快速發展,移植術後的合併症發生率逐年下降,術後膽道併發症降至3%~20%,死亡率降到1~10%,但肝移植術後膽管合併症仍是引起移植肝失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膽道併發症種類較多,並且與術後血管併發症、感染及免疫排斥反應等相關聯,目前尚無統一分類。按併發症發生時間常分為兩種:在肝移植術後30天內發生者稱早期膽道併發症;發生在肝移植術後30天或30天以上者為晚期膽道併發症。而大多數文獻按病理表現將其分為兩大類:膽漏和膽管梗阻。
膽漏包括吻合口漏、肝斷面膽漏以及T管相關性膽漏等。隨著肝移植手術技術日趨完善以及顯微外科技術在膽管吻合方面的運用,肝移植術後與手術操作相關的膽漏合併症已降至非常低的水平。
現在困擾肝臟移植術後的主要膽管合併症仍然是膽管梗阻。肝移植術後發生膽管梗阻的原因非常複雜,相關因素很多。同時膽管合併症還表現為不同的臨床類型:膽管吻合口狹窄、膽管非吻合口狹窄、膽管鑄型綜合症、膽汁囊腫(Biloma又稱膽汁瘤)、乳頭功能紊亂等。
膽管吻合口狹窄發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吻合技術和局部血液供應。
吻合口狹窄的治療主要有四種方法:
1、藥物治療:適用於狹窄較輕,肝功能受損很輕的病人,用藥物治療可達到利膽效果。
2、介入治療:大多數吻合口狹窄病人適用此方法並可取得確切療效。可經T管竇道、PTC或ERCP進行球囊擴張及放置支架管。
3、手術治療:對於介入治療無效的膽總管端端吻合病人,可通過改變吻合方式,建立膽管-空腸吻合而矯正吻合口狹窄。吻合口狹窄多因吻合口局部血供差引起,故預防措施主要是儘量縮短供肝血供不良的膽管,而最大限度保留血供良好的受體膽管,同時降低膽管吻合的張力,但又不致吻合後膽管迂曲過長。目前提倡用顯微外科技術進行膽管吻合。
膽管非吻合口狹窄原因複雜:供肝在冷缺血的第一時間是否進行了及時有效的肝內膽管沖洗、膽管二次熱缺血時間過長以、肝動脈血栓形成、供肝切取方法、副肝動脈丟失、供肝冷、熱缺血時間過長、供受體ABO血型不合、鉅細胞病毒感染、慢性排斥反應以及原發病復發(如原發病為硬化性膽管炎)等。
膽管非吻合口狹窄治療方法主要有三種:
1、藥物治療。口服熊去氧膽酸等促進膽汁排洩的藥物,對輕度狹窄、症狀輕微的患者常有效。對多發狹窄、症狀明顯,等待再次肝移植的患者也有幫助。
2、球囊擴張、支架支撐。短期效果良好,但良好的長期效果有賴於反覆進行ERCP介入治療、多次球囊擴張和更換支撐管。因動脈栓塞造成的多發狹窄療較效差。
3、再次肝移植。伴有肝動脈栓塞、反覆膽管炎甚至肝膿腫者以及肝內多發狹窄內鏡治療無效者,再次移植是唯一有效辦法。因為引起肝內膽管狹窄原因很多,所以膽管非吻合口狹窄的預防要從多方面下手。最主要是要減少供肝冷卻血時間、供肝切取時第一時間及時有效的肝內膽管沖洗、保障供肝膽管的血液供應以及防止術後肝動脈血栓形成。
膽管鑄型綜合徵:是指肝移植術後充填於肝內外膽管的壞死物質形成膽道樹樣的鑄型,被稱為“膽管鑄型”,並由此而引起一系列臨床表現,同時可伴有一處或多處非吻合口膽管上皮壞死或狹窄。
BCS發生原因包括:
1、膽管血供障礙,與手術過程中對膽管血供損傷有關。
2、物理、化學因素:缺血狀態下膽管內的膽鹽對膽道上皮有較重的毒性作用,低溫和UW液混合會加重這一毒性作用。
3、供肝質量:熱缺血時間、冷保存時間越短, BCS發生率越低。
4、膽道溫缺血時間:導致膽道上皮處於二次熱缺血,肝動脈開放後,出現更趨嚴重的再灌注損傷。故膽道溫缺血時間越短對預防BCS越有效。
5、缺血再灌注損傷:缺血再灌注損傷也是膽道上皮急性損傷重要原因,損傷多為瀰漫性。
6、手術技巧:隨著手術技巧的熟練與對本症認識的提高,呈逐漸下降趨勢。
7、高濃度造影劑刺激。
8、局部刺激。
9、新肝膽汁成分分泌失調:新肝恢復血流後,膽汁中各成分(膽鹽/磷脂)分泌失調,膽汁中膽鹽/磷脂比例越高,對膽管內皮損傷越重,這一過程主要由高濃度膽鹽對膽道上皮的毒性作用介導。對於BCS重在預防,減少供肝冷熱缺血時間,供肝切取時及恢復血運後及時有效的膽管沖洗。
膽汁囊腫:又稱膽汁瘤,由於膽漏的早期診斷與及時處理,肝外膽汁積聚已相當少見,然而在肝內節段性梗阻區域或嚴重的膽樹缺血性破壞區域,肝內膽汁囊腫可以發生。繼發感染則引起膿毒血癥並進一步加重膽系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