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是人體中最長和最強大的肌腱、長約15cm、可以承受7000牛頓的力量。但在較劇烈的體育活動中、跟腱受到的力量可達到人體重量的7倍。另外、由於距下關節的活動和足的過度旋前都可使跟腱受到更大的應力。跟腱距跟骨止點2~6cm範圍內是一相對缺血的部位、距止點4cm處跟腱周徑最細、此部位最易發生損傷。是引起非止點性跟腱炎的內在原因。最常見的外部原因是跟腱遭受過度應力和反覆的微小損傷後引起腱周組織炎症及跟腱本身的退變和部分斷裂。如突然增加運動量、跑步平面的改變以及穿鞋不合適等。Astrom認為:跟腱的組織病理改變和運動沒有關係、運動只是加重了跟腱炎的症狀、而不是其原因。引起跟腱炎的相關因素有:年齡性的血運減少和組織彈性減弱;肌肉無力和肌力不平衡;肢體力線不良;不正確的訓練;穿鞋不合適以及喹諾酮、激素等藥物的影響。
(一)分期
跟腱炎分為三期:
1期:跟腱本身正常、腱周組織炎症、腱周炎;
2期:腱周炎和跟腱退變、表現為肌腱內的鈣化、結節增生、失去正常的光澤;
3期:肌腱纖維的斷裂。
(二)臨床表現與診斷
非止點性跟腱炎多發生於35~45歲的男性運動員、也可發病於非運動員的一般人群。跟後部、距跟腱止點2~6cm處有疼痛、局部可有腫脹。跟腱炎的早期、行走或活動多時、感到跟腱部位的疼痛。病情加重時、早晨即可感到跟腱僵硬、並在靜息時也有疼痛。出現跛行。應詢問患者所運動的類型和運動量、疼痛的性質和程度以及即往的治療情況、全身和局部有無使用過激素等。
檢查可見跟腱止點上跟腱部腫脹、被動背伸踝關節局部疼痛加重。踝關節背伸可受限。但部分病人可有跟腱延長從而踝關節背伸度增加。用拇、食指沿跟腱內外側擠壓時、局部疼痛。可觸及跟腱增粗或表面呈結節狀。單純跟腱周圍炎的患者、踝關節伸屈活動時、跟腱壓痛部位不變;而在跟腱部分斷裂和跟腱炎的患者、壓痛點會隨著踝關節伸屈活動時而改變、此表現又被稱為跟腱的疼痛弧徵。還應檢查足部有無內、外翻畸形和高弓或扁平足畸形。
X線可見周圍軟組織腫脹。MRI可顯示跟腱退變的程度和範圍。
根據病程的長短、可將跟腱炎分為3期:1、急性期、病程短於2周者。2、亞急性期、病程在3~6周者。3、慢性期、病程大於6周者。
(三)治療
1、非手術治療
(1)減少活動。嚴重者可能需要石膏或支具固定;
(2)理療、冰敷;
(3)跟腱牽拉鍛鍊增強肌肉和肌腱的彈性。Curvin和Stanish1980年提出一種訓練跟腱的方法:患足前半站於臺階上、健側肢體抬起懸空。屈曲並伸直膝關節。每次15個屈伸鍛鍊、每天2次。連續持續12周。跟腱炎的患者、開始和鍛鍊時、局部會有疼痛。可以繼續鍛鍊。如果沒有疼痛、可以增加身體負荷、如身背重物、以達到足夠負荷產生疼痛;
(4)支具、矯形鞋糾正足的不良力線。鞋跟部墊高1.5釐米、以緩解跟腱拉力;
(5)非甾體消炎止痛藥物;
(6)跟腱周圍注射激素類藥物。但應注意不應注射到肌腱實質內、以免影響跟腱內膠原的合成、影響癒合、發生跟腱斷裂。
2、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6月以上症狀仍不減輕時、可採取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的患者約佔25%。年齡較大、病史較長和症狀的反覆發作都是手術治療的常見原因。切除炎性腱周組織和退變的跟腱、小的跟腱缺損、可直接縫合。較大的缺損不能直接縫合時、需用其它組織修復。作者使用低溫等離子手術系統治療非止點性跟腱炎獲得較好的近期效果。用專用的等離子針在肌腱表面打孔、每個5mm左右打一個孔。深度約1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