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0-22 18:39

  經皮穿刺椎體成型術(percutaneous vertabralplasty,PVP)最早用來治療轉移瘤和血管瘤[]。在老齡化社會進展中,骨質疏鬆胸腰椎椎體壓縮骨折逐漸成為該技術的最佳適應症[]。通過經皮穿刺經過椎弓根至椎體內後,向無空間的椎體內直接高壓注射骨水泥,對椎體達到強化和穩定,從而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症狀。但是隨著應用的廣泛,也有相關的併發症甚至嚴重併發症陸續報道,其中,骨水泥洩露由於可能導致脊髓神經損傷而備受關注。有文獻報道椎體成型術的骨水泥洩漏率在11%~76%之間,部分由於洩露進入靜脈系統甚至存在潛在的肺栓塞的風險。椎體後凸成型術(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在傳統椎體成形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性技術,其目的是能夠最大限度矯正椎體後突畸形,能夠在低壓狀態下灌注骨水泥,從而降低骨水泥滲漏率。雖然PKP較PVP的骨水泥洩漏率顯著降低,但國外報道治療PKP治療椎體壓縮性骨折時仍有9%~25%的滲漏率[]。
  新型骨囊袋填充椎體成型(Vesselplasty)技術是2007年首先由臺灣A-SPINE公司提出設計,經過國外多家大型醫院實驗後,與2013年正式獲得我國食品藥品監督局的認證後引入我國。該技術採用的Vessel-X囊袋填充器是由高分子材料相互交錯編織成網袋狀結構,通過直接灌注粘稠的骨水泥即可達到膨脹的目的,其緻密的高分子網層結構能夠包裹大部分骨水泥,並且允許少量的骨水泥滲到網層之外,與骨組織耦合;並且,其囊袋的形狀在膨脹後相對固定,能夠較好的控制骨水泥的分佈,杜絕了骨水泥洩露,大大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
  與既往的胸腰椎骨折微創手術PKP和PVP術式相比,新型骨囊袋填充椎體成型術(Vesselplasty)最大的特點是擴張用的囊袋留在受傷的椎體內,直接在囊袋內灌注骨水泥,從而在工作原理上杜絕了出現骨水泥洩露甚至導致下肢癱瘓等嚴重併發症的可能。
  檢索文獻,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脊柱外科的鄭召民教授曾經在2007年在“off-label”的情形下采用Vesselplasty技術治療3例新鮮骨質疏鬆椎體壓縮下骨折,取得良好臨床效果,無嚴重併發症出現。解放軍第306醫院張建黨在2012年報道自2007年到2012年期間採用自主研發的編制囊袋技術治療13例骨質疏鬆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患者,取得良好臨床效果,無骨水泥洩露、神經損傷和肺栓塞等嚴重併發症,證實囊袋技術安全有效。Zhou  J於2013年報道了Crosstrees pod kyphoplasty囊袋技術治療15例骨質疏鬆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術後減輕疼痛效果好,無骨水泥洩露,被證實安全有效 。但是,上述囊袋技術由於其他原因並沒有申請和通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的認證,無法在國內廣泛開展,即便應用,也只能採用“off-label”的情形下,限制了該技術進一步發展。除此之外,尚無其他類似技術在國內應用的報道。
  目前同仁醫院骨科已經開展該項技術。

新型骨囊袋填充椎體成型術是甚麼?相關文章
2014年5月30日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科成功為一名骨質疏鬆腰椎壓縮性骨折的患者實施北京市首例骨囊袋填充椎體成型術(Vesselplasty),成功的解決了常規椎體成型手術(PVP)存在的骨水泥洩露的問題,目前患者術後腰背部疼痛完全緩解,已經下地活動參加日常生活,並康復出院。患者梁X(化名),2周前因不慎摔傷導致腰2椎體壓縮性骨折在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科住院治療。因該患者同時合併重度的骨質疏
發布於 2022-10-22 18:54
0評論
目前,全世界大約有2億人患有骨質疏鬆症,其中大多數是中老年人,骨質疏鬆症最嚴重的後果就是骨質疏鬆性骨折。好發部位在髖部,前臂遠端,尤其是脊柱,表現為椎體病理性的壓縮性骨折。過去骨質疏鬆性壓縮性骨折一般採用保守治療的方法,如絕對臥床休息,藥物鎮痛等。但保守治療效果通常不佳,並且臥床時間要6-8周,大小便都要在床上,給護理帶來很多不便;並且老年病人長期臥床也容易出現多種併發症,如褥瘡、墜積性肺炎、尿
發布於 2023-02-01 07:37
0評論
胸腰椎骨折是臨床上脊柱外科常見的疾患,隨著現代脊柱外科的理念發展,越來越多的患者需要接受手術治療,手術後患者脊柱的結構及功能得以恢復,但總會有部分患者由於骨折復位後高度丟失,終板塌陷等併發症,術後往往殘留腰背部的疼痛,給患者的工作生活帶來不便。如何提高胸腰椎骨折後的療效,減少後遺症成為當今脊柱外科醫生面臨的挑戰之一[1];同時,伴隨著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骨質疏鬆性椎體壓縮骨
發布於 2023-03-13 19:56
0評論
經皮椎體成形術和經皮球囊椎體後凸成形術在全世界範圍內廣泛開展。2002年,美國開展的經皮椎體成形術就有38000臺,經皮後凸成形術有16000臺,主要用於骨質疏鬆性椎體壓縮骨折的治療,報道的疼痛緩解率均超過90%,出現嚴重併發症少,它們良好的療效和較高的安全性得到了廣大醫生和患者的認可。作用機理:增強椎體強度 改變椎體穩定性 緩解脊柱疼痛 增強椎體強度Bo等對40例新鮮骨質疏鬆患者的椎體標本的生
發布於 2023-01-23 17:57
0評論
椎體成形術臨床全稱為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PVP),屬於微創手術,是通過向病變椎體內注入骨水泥(聚丙烯酸甲酯,PMMA)或人工骨達到強化椎體的技術。1984年由Deramond發明並首次應用,1987年法國醫師Galibert首次應用於椎體血管瘤的治療,1994年美國首次報道將PVP應用於骨質疏鬆性椎體骨折的治療。PVP通過在患者背部做一約2mm的切口,用特殊的穿刺針在X線監護下經皮膚穿刺進入椎體
發布於 2023-01-27 14:57
0評論
(1)歷史椎體成形術(verteproplasty,VP)是一種新型的脊柱微創外科介入療法,其實質是通過向椎體注入凝固性材料以達到減輕疼痛和增加椎體穩定性的目的。1984年Galibert和Deramond在法國Amiens首次在患有侵襲性血管瘤的C2椎體內注入醫用骨水泥,術後疼痛症狀緩解。1987年作者報道了7例類似操作並將其命名為椎體成形術,由於該手術經皮穿刺操作,故又稱之為“經皮椎體成形術
發布於 2023-01-27 12:07
0評論
經皮椎體成形術(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是指經皮通過椎弓根或椎弓根外向椎體內注入骨水泥以達到增加椎體強度和穩定性,防止塌陷,緩解疼痛,甚至部分恢復椎體高度為目的一種微創脊椎外科技術。椎體成形術作為一種開放手術用於增強椎弓根螺釘和充填腫瘤切除後遺留的缺損已有幾十年的歷史。該手術是將骨組織或骨水泥注入椎體,從力學上增強其結構強度。經皮椎體成形術繼承了椎體成形術的
發布於 2022-12-14 22:05
0評論
椎體成形術,臨床全稱為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屬於微創手術,是通過向病變椎體內注入骨水泥(聚丙烯酸甲酯,PMMA)或人工骨達到強化椎體的技術。椎體成形術治療的優點1、止痛無論球囊擴張PKP還是傳統的PVP,都具有確實可靠以及高效的止痛作用,文獻報道疼痛的緩解率為70%~95%。還可以防止骨折椎體的進一步壓縮、塌陷。對骨折復位和糾正脊柱後凸畸形,球囊擴張PKP優於傳統的PVP。有學者報道PVP即刻止痛
發布於 2023-03-23 23:16
0評論
Cloward通過將後路切除的椎板修成楔形骨塊植於腰椎椎間,以此來恢復椎間高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並得到快速推廣,此後該方法即被稱為PLIF。最初的PLIF手術是經過後路減壓或/和髓核摘除術後,對融合的椎間隙進行植骨以達到椎體間融合的目的。為了克服單純植骨後植骨塊吸收、椎體間隙狹窄、術後臥床時間過長等缺點,不斷改進使用更加適合椎體間隙解剖或病理結構的各種類型椎體間融合器.適應證:(1)腰椎退行性變
發布於 2023-03-13 20:06
0評論
脊柱椎體腫瘤微創介入治療目前骨水泥注射治療的病變包括:1、脊柱椎體血管瘤;2、脊柱轉移瘤;3、脊柱骨髓瘤;4、脊柱動脈瘤骨囊腫;5、嗜酸性肉芽腫;6、老年脊柱椎體壓縮性骨折等。脊柱由33塊脊椎骨組成、作為人體的“頂樑柱”、除了負荷身體重量以外、還有緩衝振盪、保護脊髓和胸腹腔臟器等作用。脊柱腫瘤在人體發病率較高、其中脊柱原發性腫瘤佔全身骨腫瘤的10%、而脊柱轉移性腫瘤發生率相對更高、多項研究顯示、
發布於 2023-01-24 16:4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