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椎體腫瘤微創介入治療
目前骨水泥注射治療的病變包括:
1、脊柱椎體血管瘤;
2、脊柱轉移瘤;
3、脊柱骨髓瘤;
4、脊柱動脈瘤骨囊腫;
5、嗜酸性肉芽腫;
6、老年脊柱椎體壓縮性骨折等。
脊柱由33塊脊椎骨組成、作為人體的“頂樑柱”、除了負荷身體重量以外、還有緩衝振盪、保護脊髓和胸腹腔臟器等作用。脊柱腫瘤在人體發病率較高、其中脊柱原發性腫瘤佔全身骨腫瘤的10%、而脊柱轉移性腫瘤發生率相對更高、多項研究顯示、腫瘤死亡的病人進行解剖檢查的觀察結果表明、高達30%-45%的病例已發生了脊柱轉移。由此可見脊柱腫瘤有教高的發病人群、診斷與治療問題不容忽視。現代影像醫學發展迅猛、包括多層螺旋計算機斷層掃描(MSCT)、磁共振掃描(MRI)、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PETCT)等技術在臨床大範圍推廣應用、絕大多數脊柱腫瘤通過上述檢查方法都可得到有效的檢測。脊柱的解剖結構複雜和鄰近的重要臟器較多、一旦發生腫瘤、致殘率和死亡率都比較、傳統的治療非常困難。
近20年來、介入醫學在世界範圍蓬勃發展、對脊柱腫瘤介入治療的探索也取得一定的成效。脊柱腫瘤介入方法包括以下幾種、腫瘤動脈插管局部灌注治療、腫瘤動脈栓塞治療、經皮椎體成形術、經皮脊柱後凸成形術以及放射性粒子置入術等。在臨床應用中得到醫生和患者推崇的方法是經皮椎體成形術和經皮脊柱後凸成形術。經皮椎體成形術(PVP)、俗稱骨水泥注射治療、是法國放射科醫生Galibert和Deramond發明的手術方法、世界第一例的病人是頸椎血管瘤、病人表現為難以忍受的疼痛、經骨水泥治療後疼痛完全緩解。之後該項技術逐步推廣到世界各地。另一個技術是在PVP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叫經皮脊柱後凸成形術(PKP)。PVP是在高清晰度的影像設備引導下、局麻後用細針經皮膚刺入病變椎體、於實時透視下將生物材料(骨水泥)注入病變椎體、增加椎體耐壓強度、提高脊柱穩定性、緩解和消除疼痛、預防椎體塌陷發生和發展的一項新技術。而PKP技術在影像設備引導下、經皮細管穿刺椎體、先用球囊或撐開器將壓縮椎體撐高、再於透視下將骨水泥注入病變椎體。目前兩種方法都廣泛在臨床應用、都取得了令人滿意的臨床效果、對骨質疏鬆性骨折的疼痛緩解率在90%以上、腫瘤性骨折疼痛緩解率在85%以上、90%以上的病人術後2天后下床活動。 PVP術在局部麻醉下、通過高清晰度的DSA或CT影像導引下、通過皮膚和椎弓根用骨穿針插入骨折椎體、注射醫用骨水泥、15分鐘後、骨水泥凝固、PVP術無須切開皮膚、手術過程中很少出血、整個手術一般控制在一小時之內。
根據目前的研究認為、PVP術的治療原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首先是骨水泥穩定和加固了椎體、其次是由液態變成固態是釋放出熱量、溫度可達到80℃、摧毀“疼痛感受器”和腫瘤組織、還有人認為骨水泥的毒性作用可殺傷腫瘤細胞。PVP術的立竿見影的治療效果主要得益於這三方面的治療作用。哪些病人適合做PVP手術呢?
目前骨水泥治療的病變包括:
1、脊柱椎體血管瘤;
2、脊柱轉移瘤;
3、脊柱骨髓瘤;
4、脊柱動脈瘤骨囊腫;
5、嗜酸性肉芽腫;
6、老年脊柱椎體壓縮性骨折;等等。
當然PVP術也存在一些風險、如穿刺到脊髓可導致癱瘓、骨水泥外漏可導致肺栓塞和脊髓壓迫等危及生命的併發症、所以開展PVP術的介入放射科醫生必須經過嚴格培訓後才能開展手術、其他科室醫生首先要學習掌握脊柱影像解剖學、再掌握DSA和CT機器的操作後、才能開展PVP術、以避免併發症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