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確保理財產品是銀行賣的,而不是銀行代銷的與其有合作的保險公司或其它金融機構的產品。
如何確保這一點呢?只要看看銀行官網上有沒有這款產品就可以了,如果是在營業廳購買,也可以讓銀行工作人員在電腦上給你展示,是從該行官網購買的理財產品。那為甚麼要買銀行自營產品?近年來銀行員工私自勾結外部人員售賣非銀行自營產品,結果導致不法分子捲款而逃的案例不在少數,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即使是基金類產品也不適合在銀行購買,手續費要遠高於第三方代銷公司及基金公司本身。
其次,對於保守型投資者來說,淨值類及結構類理財產品不要去碰。
淨值類產品是指沒有預期收益率、沒有封閉期可以隨時贖回、淨值定期變動的理財產品,結構性產品通常掛鉤股票、指數、黃金等高風險標的,這兩類產品的收益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尤其是結構性產品,收益很可能遠低於預期值。如果還是不懂甚麼是淨值類和結構類理財產品,那麼去問銀行的理財經理,這一點他們一般不會隱瞞的。
第三,風險等級為一級和二級的理財產品一般可以放心購買,三級以上要謹慎。
理財產品分為五個風險等級,R1級風險很低,一般可以保證收益,R2級風險較低,一般是比較安全的非保本浮動類理財產品,但是R3級以上就不能確保本金及收益了,購買此類產品不如去買基金和股票了。
其實,任何理財產品都有風險,區別就在於風險的高低,銀行理財產品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安全的,但是在購買之前也要長點心眼,不能聽信銀行方面的單方面說辭。只要不貪圖高收益、不買不熟悉的理財產品,一般都不會發生風險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