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10-21 08:40

  厭氧菌是人體內主要的正常菌群,類桿菌屬在口腔、腸道、泌尿道、女性生殖道最多;梭形桿菌主要存在於上呼吸道和口腔;消化球菌和消化鏈球菌存在於腸道、口腔、陰道和皮膚;丙酸

  桿菌常存在於皮膚、上呼吸道和陰道;韋永氏球菌則存在於口腔、上呼吸道、陰道和腸道。

  由於厭氧菌是人體內的正常菌群,因此,厭氧菌感染絕大多數屬內源性。這些細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必須在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時才能發生侵入和感染。

  全身性因素包括惡性腫瘤、白血病、糖尿病、白細胞減少症、丙種球蛋白降低、應用免疫抑制劑或細胞毒藥物、

  厭氧菌感染脾切除、膠原病等,手術創傷、營養不良、組織缺氧、組織破壞、異物、外周血管閉塞、需氧菌感染等使局部氧化還原電位差降低的因素,均有利於厭氧菌的滋長和感染。發生外科厭氧菌感染的常見部位為:口腔感染、腹膜炎、腹內膿腫、闌尾炎、憩室炎、肛旁膿腫,直腸周圍膿腫、腦膿腫、肺膿腫、肝膿腫和盆腔感染等。女性生殖道的厭氧性感染常發生於難產和非法流產,因產道組織的破壞和出血有利於厭氧菌的滋長,病情兇險,往往合併附近血管的血栓性靜脈炎。在皮膚和軟組織感染中,有一種厭氧菌和需氧菌的協同性感染;如壞死性筋膜炎,雖不多見,但一旦發生,可引起大片筋膜和皮膚壞死,病情發展迅速。

厭氧菌感染的發病機理相關文章
治療原則為建立不利於厭氧菌生長繁殖的環境(包括外科治療)和抗菌藥物治療。對少數產外毒素的厭氧菌感染如破傷風、肉毒桿菌食物中毒,宜同時應用抗毒素。對嚴重感染患者應加強支持療法、酌情輸血漿或全血,積極治療原發疾病。 1.破壞厭氧環境包括局部病灶的切開引流、壞死組織或無效腔的清除、明顯腫脹伴氣體形成病變組織的減壓,以及並存的惡性腫瘤、異物、梗阻、血栓的去除等。為控制感染擴散和減輕毒血癥,必要時施行截肢
發布於 2023-10-21 09:00
0評論
厭氧菌感染可發生於任何部位和臟器,但以胸腔,腹腔和盆腔感染為多見,佔這些部位感染的70%——90%以上,但1/3——2/3為混合感染。 1.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局灶性化膿性感染,如腦膿腫和硬膜下積膿常和厭氧菌感染有關,相反,由厭氧菌引起的硬膜外積膿和腦膜炎卻很少見。 2.敗血症和心內膜炎。 3.呼吸系統感染 常見的有上呼吸道感染和胸腔內感染,並可引發肺炎、肺膿腫、壞死性肺炎等疾病。 4.腹腔內感染
發布於 2023-10-21 08:47
0評論
厭氧菌是一類在無氧條件下比在有氧環境中生長好,而不能在空氣(18%氧氣)和(或)10%二氧化碳濃度下的固體培養基表面生長的細菌。這類細菌缺乏完整的代謝酶體系,其能量代謝以無氧發酵的方式進行。它能引起人體不同部位的感染,包括闌尾炎、膽囊炎、中耳炎、口腔感染、心內膜炎、子宮內膜炎、腦膿腫、心肌壞死、骨髓炎、腹膜炎、膿胸、輸卵管炎、膿毒性關節炎、肝膿腫、鼻竇炎、腸道手術或創傷後傷口感染、盆腔炎以及菌血
發布於 2023-10-21 08:33
0評論
綜合臨床和細菌學檢查的某些特點可考慮該病的診斷。 1.臨床提示有厭氧菌感染可能的某些特徵 (1)任何接近正常可有厭氧菌寄殖的黏膜面,如結腸、陰道和口咽部的感染。 (2)分泌物具典型的腐臭,但無此臭味者尚不能排除50%的病例可無此氣味。 (3)存在組織嚴重壞死、膿腫、筋膜炎或壞疽。 (4)病變組織或滲出物中有氣體。 (5)常規血液(需氧)培養結果陰性的感染性心內膜炎。 (6)感染繼發於惡性腫瘤(尤
發布於 2023-10-21 08:53
0評論
膽道感染是指膽道內有細菌感染,可單獨存在,但多與膽石病同時並存,互為因果。感染的膽道易於形成結石,膽石如阻塞膽總管則有80-90%合併感染,感染常見細菌為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厭氧菌等。膽石病在靜止期可無明顯症狀及體徵,或僅有上腹部不適、隱痛、厭油膩飲食等症狀;當膽道某一部位發生膽石移動、梗阻或細菌感染時,可出現中右上腹絞痛、發熱、黃疸等症狀,右上腹可出現壓痛、肌衛、反跳痛或捫及腫大膽囊之底部。重
發布於 2024-06-15 06:56
0評論
1、外源性病原體 主要為性傳播疾病的病原體,如沙眼衣原體、淋病奈瑟菌。其他有支原體,包括人型支原體、生殖支原體以及解脲支原體。 2、內源性病原體 來自原寄居於陰道內的微生物群,包括需氧菌及厭氧菌,可以僅為需氧菌或僅為厭氧菌感染,但以需氧菌及厭氧菌混合感染多見。主要的需氧菌及兼性厭氧菌有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大腸埃希菌;厭氧菌有脆弱類桿菌,消化球菌,消化鏈球菌。厭氧菌感染的特點是容易形成盆
發布於 2022-12-28 03:53
0評論
冠心病即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動脈粥樣硬化(AS)中最常見、最重要的一種。其特點是:受累動脈病變從內膜開始,先後出現局部脂質和複合糖類積聚、纖維組織增生和鈣質沉著、動脈中層退變等,繼發性病變尚有斑塊內出血、斑塊破裂及局部血栓形成。由於動脈內膜積聚的脂質外觀呈黃色粥樣,因此稱動脈粥樣硬化。目前,人們普遍認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多因素、多途徑相互作用的結果。1、對發病機理的傳統認識冠狀動脈粥樣硬
發布於 2022-12-16 14:14
0評論
(1)感染條件:破傷風梭菌是一種非侵襲性細菌,芽孢廣泛分佈於自然界中,一般不引起疾病。當機體存在窄而深的傷口,或伴有需氧菌及兼性厭氧菌的同時感染,或壞死組織多、泥土或異物汙染傷口而形成局部缺血,缺氧。造成局部厭氧環境,有利於破傷風梭菌的繁殖。 (2)致病機制:破傷風梭菌感染易感傷口後,芽孢發芽成繁殖體,在局部繁殖並釋放破傷風痙攣毒素及破傷風溶血素。前者作用於脊髓前角運動細胞,封閉了抑制性神經介質
發布於 2023-12-19 15:21
0評論
1、經期衛生不良:使用不潔的月經墊、經期性交等,均可使病原體侵入而引起炎症。上述感染的病原體以下生殖道內源性菌群的病原體為主,如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厭氧菌等。 2、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例如闌尾炎、腹膜炎等,以大腸桿菌為主。 3、內節育器:官內節育器可引起盆腔炎症,一是在放置宮內節育器10日內,可引起急性盆腔炎,此時的感染以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厭氧菌為主;二是在長期放置宮內節育器後
發布於 2024-03-12 11:13
0評論
氧氟沙星與左氧氟沙星同屬於喹諾酮類抗菌藥 氧氟沙星: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達85%-95%,血漿蛋白結合率低,分佈廣,體內代謝少,80%以上的藥物以原形經腎排洩,在痰,尿液及膽汁中的濃度高,半衰期為5-7小時,對結核分枝桿菌和部分厭氧菌有效,主要用於敏感菌所致的呼吸系統,泌尿系統,膽道系統和皮膚軟組織感染及盆腔感染等 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的左旋體,口服生物利用度接近100%,尿藥濃度高
發布於 2023-10-25 03:1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