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出現熟茶應該從1973年始,1975年年人工渥堆技術在昆明茶廠正式試製成功,從此揭開了普洱茶生產的新篇章。人工發酵技術研製的原因是為了解決普洱茶自然後發酵時間過長(往往十幾數十年)的問題,所以人工模仿自然發酵的過程以達快速陳化普洱茶的目的。
普洱茶有其獨特的加工工序 , 一般都要經過殺青、揉捻、乾燥、堆捂等幾道工序。鮮採的茶葉 , 經殺青、揉捻、乾燥之後 , 成為普洱毛青。這時的毛青 , 韻味濃峻、銳烈而欠章理。毛茶製作後 , 因其後續工序的不同分為 " 熟茶 " 和 " 生茶 " 。經過渥堆轉熟的 , 就成為 " 熟茶 "。再經過一段相當長時間貯放 , 待其味質穩淨 , 便可貨賣。貯放時間一般需要 2-3 年。 幹倉陳放5-8年的熟茶已被譽為上品。 " 生茶 " 是指毛茶不經過渥堆工序而完全靠自然轉化而成為陳年生普洱茶。 至少需要 5-8 年才適合飲用。但是完全轉化後的生茶 , 其陳香中仍然存留活潑生動的韻致 , 且時間越長,其內香及活力亦發顯露和穩健 , 由此形成普洱茶,越陳越香,也養成了普洱愛好者愛收藏普洱茶的傳統
製程:鮮葉採摘後,經殺青、揉捻、毛茶乾燥,即為生散茶。生散茶經人工快速後熟發酵、 灑水渥堆工序,即為熟散茶(普洱散茶)。再經緊壓成型,成為緊壓熟茶品。
茶菁顏色與香氣:茶菁黑或紅褐色,有些芽茶則暗金黃色。有濃濃的渥堆味,發酵較輕者有類似龍眼味,發酵較重者有悶溼草蓆味。
口感:濃稠水甜,幾乎不苦澀,泡水長。
湯色:發酵度較輕者多為深紅色,發酵重者以黑色為主。
葉底:灑水渥堆,而發酵度較輕者葉底紅棕色,但不柔韌。重發酵者葉底深褐色或黑色居多,較硬而易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