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理特點有:急性炎症的表現,大量中性炎細胞浸潤,骨質破壞、骨髓組織溶解壞死,骨質壞死和反應性骨質增生同時存在。早期以骨質破壞為主,隨後出現增生,後期則以骨質增生為主。 骨小梁變性壞死伴部分消失.骨髓腔內只有中性粒細胞及淋巴細胞浸潤。灶狀出血(HE×100)
急性骨髓炎的組織學改變:骨髓腔內可見到大量中性粒細胞浸潤
細菌栓塞理論是目前經典的發病機制假說。小兒骨骺和幹骺端骨生長最活躍,有豐富的血管網,但多為終末動脈,末端折成小袢狀,再注入竇內較大的靜脈,血流較慢,細菌栓子容易停留、沉積。感染是否發生及發生的程度,受患者抵抗力,致病菌毒力和治療措施三方面的影響。
急性骨髓炎的組織學改變:骨髓腔內可見到大量中性粒細胞浸潤
若機體抵抗力弱或細菌毒力大,感染始於靜脈袢,然後擴展到營養動脈,產生細菌栓塞。局部骨組織發生炎症反應,血管怒張、水腫、炎性細胞浸潤,並形成膿腫。膿腫向外發展,突破密質骨,形成骨膜下膿腫,向周圍軟組織擴散,或直接進入髓腔。
骨壞死的形成,當骨膜被膿腫剝離骨面時,該部骨皮質表層失去血液供應而壞死,膿液進入骨髓腔和哈佛小管,這些管腔中經過的滋養血管受到感染侵襲,發生炎症反應,滋養血管被細菌栓塞,骨壞死更加廣泛。與周圍組織未脫離者為骨壞死,當炎症控制後,側支循環建立,還有可能再生;與周圍組織遊離者為死骨,大小不等,如果側支循環很難建立,再生的機會小。小兒骨骺板對感染有屏障作用,骨髓炎病灶直接蔓延進入關節腔的機會很少,但是,當幹骺端位於關節囊內時(如股骨頸),膿腫可穿過幹骺端骨皮質進入關節,成人骺板融合,屏障消失,膿腫可直接進入關節,形成化膿性關節炎。有時骨膜下膿腫,也可將骨膜附著處剝離,膿腫進入關節,形成化膿性關節炎。化膿性關節炎也可引起關節面軟骨下骨的壞死,併產生相應的病理改變和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