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1-26 06:56

  1911年Hibbs 和Albee首先應用腰椎後路融合技術治療脊柱畸形病例,四十餘年後Smith和Robinson 及Cloward提出頸椎前路椎間減壓植骨融合治療頸椎病,脊柱融合技術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發展和臨床實踐,已被廣泛用於治療各種退行性脊柱疾患。脊柱融合技術通過重建椎間高度、增加節段穩定性,獲得很好的近期療效,是目前治療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常規方法,併成為評價此類疾病治療效果的金標準。然而,融合固定改變了脊柱功能單位正常的生物力學環境,使相應脊柱節段運動功能喪失,導致鄰近節段應力負荷集中、異常活動增加,從而加速了鄰近節段的退變。近幾十年來,能否採用接近脊柱正常生理環境的方法來解決脊柱退行性疾病是各國脊柱外科醫生不斷思索的問題,非融合動態固定的理念和方法應運而生,椎板成型術、人工椎間盤、人工髓核、彈性椎弓根系統和棘突間穩定系統等動態固定的方法和技術相續進入臨床,並取得很好近中期臨床效果。本文對目前脊柱主要的非融合技術做一簡要的述評。

  椎板成形X由日本醫師Oyama於1973年首先介紹,該手術一方面擴大椎管間接緩解了脊髓壓迫,同時又保留了頸椎後部結構及頸椎的活動性。隨後出現了許多該手術的不同改進形式,目前被廣泛應用的主要分為兩種:單開門和雙開門。椎板成形X的共同目標是通過重建後方的骨性拱形來增加椎管面積,同時儘量避免減壓節段的融合而保留這些節段頸椎的活動功能。儘管術後患者不同程度和時間存在肩軸疼痛症狀,椎板成形X對頸椎後縱韌帶骨化及長節段脊髓型頸椎病良好的脊髓減壓效果和功能改善已被廣大醫生接受。椎板成形X的椎管擴大和功能改善在頸椎前凸患者的效果要優於頸椎後凸患者。影響椎板成形X手術效果的因素除頸椎序列外還有:脊髓萎縮、症狀持續時間長、老年、嚴重的脊髓壓迫及神經根病變等。

  頸椎人工間盤置換(ADR)技術自上世紀末出現以來,與經典的頸椎前路減壓融合術(ACDF)相比,因其先進的理念和保留相應節段生理運動,很快為廣大脊柱外科醫生所接受,目前病例數日益快速增長。現對頸椎ADR技術的整體認識是:充分減壓是手術近期療效的保證,開展頸椎ADR技術必須嚴格控制適應症,這直接影響治療的中遠期療效。單節段置換近中期療效與傳統ACDF手術相比,在症狀緩解、手術併發症、患者滿意度方面無顯著差異,但ADR較ACDF在防止或減緩鄰椎退變方面,有明顯的優勢。多節段間盤退變病例治療方法出現多種方法共存局面,如多節段ADR、ADR結合椎間融合及ADR結合微創技術,孰優孰劣有待進一步臨床研究。頸椎人工間盤假體呈現多元化,目前尚未優劣之分,各種人工間盤之間各有特色,手術技術也有所差別,使用時存在一定的學習曲線。此外,有關頸椎人工間盤置換的併發症及防治的報道也有所增加,這說明頸椎人工間盤技術正日趨成熟。

  腰椎人工間盤技術雖然開展時間(上世紀八十年代)較頸椎早,但仍未得到廣泛開展和推廣,其主要原因有:腰椎人工間盤置換對手術者技術要求高、學習曲線長、併發症多且比較嚴重、翻修難度大,而且腰椎人工間盤假體設計仍存在較多不完善之處,這些均限制了該技術的推廣。令人欣慰的是,近年出現腹腔鏡下腰椎人工間盤技術的初期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為腰椎人工間盤技術未來發展指明瞭方向。此外,腰椎人工間盤置換的適應症應嚴格限制在間盤源性腰痛,對以腿痛為主的病例進行腰椎人工間盤置換應慎重。

  腰椎人工髓核置換技術,由於假體設計一直未達到臨床理想要求,早期應用的嘗試因併發症多、國內特殊的醫療環境,沒有得到較長時間的延續,處於淘汰的邊緣,但人工髓核置換在理念上存在優勢,相信隨著未來假體設計的完善,在脊柱非融合領域應占有一席之地。

  腰椎棘突間固定(動態穩定裝置)在棘突間形成一個“漂浮”裝置,適度撐開可分擔椎間盤和關節突關節部分負荷,通過上下棘突間的捆綁帶或其它固定裝置的有限伸縮限制植入節段過度屈伸、降低了棘突間和關節突關節的壓應力,同時保留了相應節段一定範圍的活動度。腰椎棘突間動態穩定系統,因其先進的理念、無需太多的技術學習曲線、翻修容易等優點,推廣較快。國內臨床應用主要集中在Wallis 和Coflex系統兩方面,經過近五年的臨床經驗積累,對其適應症的探索及手術技術方面應注意事項,有了我們國內自己的體會和總結,對其長遠的療效和適應症的把握仍需時間的檢驗,可以說,其未來是光明的,但所需完善的方面仍很多。

  腰椎彈性弓根系統和半堅強固定技術,近年國內出現初步應用的報道,早期效果較好,但缺乏系統的研究,國外有十餘年隨訪與堅強固定對比的報道,臨床效果較為滿意,對延緩相鄰節段的退變要優於傳統的堅強固定,但此方面的研究報導尚少,與傳統固定融合孰優孰劣,目前得出結論為時尚早,將來的路仍很長。

  總之,脊柱非融合技術為脊柱退行性疾病的治療帶來了新的理念和希望,儘管目前仍不完善,但相信其未來的發展是光明的,其存在的問題需要我們廣大脊柱外科醫師和相關研究者在將來不斷探索解決。


脊柱的非融合技術相關文章
面部年輕化(Facialskinrejuvenation)的需求推動著相關技術的的廣泛進步,傳統和現代的面部提緊術(Faciallifting)及其他相關的年輕化手術,軟組織填充材料(Fillers)和肉毒素注射(BotulinumToxinInjection)、激光換膚(Laser skinresurfacing)、射頻緊膚(Radiofrequencyskintightening),以及化學
發布於 2023-02-11 21:17
0評論
隨著脊柱外科技術的不斷髮展,脊柱融合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種術式創傷較大,同時由於融合技術的應用,使相鄰節段退變加速,影響遠期療效。這一問題也日益得到廣泛關注。關於脊柱融合內固定術後引起相鄰節段病變已多有研究報道,1956年Anderson首先報道了脊柱融合術後發生椎體滑脫。1963年Harris注意到繼發性滑脫病例於脊柱融合術後發生。1988年Louw報道了前方脊柱融合後的椎管狹窄。丁宇、阮
發布於 2022-11-30 20:06
0評論
低齡兒童的脊柱側凸具有發生早、畸形進行性加重等特點,治療困難,是脊柱外科的難題之一。通過支具治療推遲手術年齡的方法對其矯正作用有限,患兒也很難堅持佩戴支具。嚴重脊柱側凸的青春期患者,可以行矯形融合手術,手術對其脊柱發育和心肺功能影響較小。但是對於脊柱側凸低齡患兒,矯形融合手術明顯影響兒童脊柱和胸廓的發育,導致軀幹和下肢比例失調,很難讓人接受;對於5歲以下兒童,脊柱融合手術還可影響患者心、肺的發育
發布於 2022-12-26 23:40
0評論
4D-CT呼吸時相融合控制技術是一種用來減輕呼吸運動影響的技術。肺癌患者肺內的腫瘤在呼吸過程中有非常明顯的位置移動,而且運動的幅度是顯著的,一些病例甚至超過2cm。4D-CT呼吸時相融合控制技術對肺癌,特別是早期肺癌治療有很大潛在益處。因不能直接預測呼吸運動幅度,為了補償呼吸運動的影響,常在臨床靶區CTV周邊外擴一個足夠大的邊界,但是每個患者之間的腫瘤移動是不同的,並且由於呼吸運動所致的腫瘤運動
發布於 2023-01-28 01:47
0評論
椎間孔鏡脊柱微創技術代表一種全新的脊柱微創手術概念。它通過在腰部的側方開一個7mm左右的切口,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下將一根脊柱內鏡從椎間孔放入到椎管中進行椎間盤切除、神經根管減壓等操作。這種脊柱微創技術是目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創傷最小的方法,對脊柱的穩定性破壞最小,可以在局麻下進行,術後只需要休息2個小時,病人就可以下地回家。而且由於這種手術是在內鏡下的直視操作,避免了各種經皮穿刺技術的盲目性,所
發布於 2023-03-23 18:46
0評論
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手術治療的目的是通過融合來阻止畸形的進一步加重,並在此基礎上儘可能地矯正畸形,維持脊柱和軀幹的平衡。但融合脊柱與保存脊柱功能之間存在矛盾,融合節段過長會影響脊柱的運動節段,並可能加速殘餘運動節段的退變;融合過短又有可能發生側彎弧延長(Addingon)、殘餘彎過大或軀幹失平衡。King等提出胸彎的選擇性融合
發布於 2022-09-24 23:28
0評論
非放射學(放射學陰性)中軸脊柱關節炎大約在1900年,“強直性脊柱炎”這一概念被提出,當時只能根據患者的脊柱已經發生強直,才能作出臨床診斷。在1930年代因為放射學的臨床應用,漸發現強直性脊柱炎常從骶髂關節開始發病。因此,骶髂關節炎成為診斷強直性脊柱炎的重要依據。強直性脊柱炎的診斷分類標準的發展經歷了1961年的羅馬標準、1967年的紐約標準、1984年的修訂紐約標準。儘管修訂紐約標準至今仍在臨
發布於 2023-03-05 21:01
0評論
概述 白血病是一種可以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分為不同類型的疾病之一。本病也是一種能夠不僅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並且也會給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身體健康、心理等方面都帶來了比較嚴重的影響,困擾了許多患者。這種病發病的時候比較慢,在早期的時候不容許發覺,而且它的病程也十分長,所致在早期最容易治療的時候發現不了,對於這種疾病,一定要及時去檢查和治療,預防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期。 步驟/方法: 1、
發布於 2023-04-18 23:20
0評論
從學習經皮椎間孔鏡技術的第一天開始,我就問自己這個問題,“脊柱內鏡技術會有美好的未來嗎?它是一股時尚的潮流還是代表著未來真正的趨勢?”雖然在國內、國際的大會上,已經有許多大師展示了椎間孔鏡手術良好的療效,但是在我剛開始接觸椎間孔鏡的時候始終有一股擔心。在我做骨科住院醫師的時候,胸腔鏡下脊柱側凸矯形術代表著脊柱矯形手術的一股潮流和技術的制高點。十多年前,北京協和醫院和南京鼓樓醫院在國內率先開展胸腔
發布於 2022-10-09 12:13
0評論
尺橈骨融合系橈尺骨近端先天融合,患側前臂固定在一定的旋前位角度上,是一種少見的畸形。雙側患病為多,佔60%。男女發病率無差別。根據臨床表現和X線攝片可作出準確診斷。本畸形在一些病人中具有顯性遺傳,由於在胚胎髮育胚胎第5周時,尺橈骨軟骨杆之間不發生分離而骨化或尺橈骨之間填充中胚層組織時則發生尺橈骨融合。本畸形一般分為三型:第Ⅰ型為真正先天性尺橈骨融合,尺橈骨上端融為一起,其中間無皮質骨,橈骨小頭與
發布於 2023-03-15 03:1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