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脊柱外科技術的不斷髮展,脊柱融合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種術式創傷較大,同時由於融合技術的應用,使相鄰節段退變加速,影響遠期療效。這一問題也日益得到廣泛關注。關於脊柱融合內固定術後引起相鄰節段病變已多有研究報道,1956年Anderson首先報道了脊柱融合術後發生椎體滑脫。1963年Harris注意到繼發性滑脫病例於脊柱融合術後發生。1988年Louw報道了前方脊柱融合後的椎管狹窄。丁宇、阮狄克等通過試驗從生物力學角度證明脊柱融合內固定術後,相鄰節段位移增加、運動模式改變,易繼發不穩和退變。說明脊柱融合術後易導致相鄰節段發生退變。
一、傳統的腰椎融合術:融合+堅強固定是治療模式的金標準,傳統腰椎融合術有其優點:
1、初穩性(早期活動、不需要支具、早期恢復工作);
2、提高融合率;
3、矯正矢狀面失衡(椎體滑脫、退行性側凸 、後凸)。
同時也存在缺點:如與機械相關的有:應力遮擋造成的骨量減少、內植物失敗、矢狀面矢衡;與融合相關的有:假關節、植骨相關的併發症、鄰近節段退變。因此成功的融合並不等於滿意的臨床效果,
二、動態穩定系統:保留有益運動和節段間負荷傳遞的穩定系統,不作椎體節段融合。
理想的動態穩定系統應:
1、改變脊柱運動節段的負載傳遞方式;
2、阻止產生疼痛的運動方向和運動平面;
3、保留其他正常的腰椎活動度
腰椎動態穩定系統:腰椎棘突間內固定系統――棘突間非融合性固定器(Wallis),Wallis系統是一種研究歷史悠久的腰椎棘突間固定器, wallis植入物於2001年進行了系統的改良,第二代wallis植入物於同年投放市場,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取得了預期肯定的效果。整個wallis系統在棘突間形成一個漂浮裝置,不作椎體節段融合,對椎體沒有永久的固定,保留有益運動和節段間負荷傳遞的穩定系統,可增加失穩節段的穩定性,對腰椎退變性下腰痛的生物力學環境產生影響,減輕椎間盤纖維環後緣的負荷,對椎間孔起到撐開作用,不增加相鄰節段位移,阻止產生疼痛的運動方向和運動平面,並保留其他正常的腰椎活動度,棘突間持續維持一定程度撐開力,撐開程度隨腰椎屈伸活動不斷變化,適合在屈曲時適當鬆開而在後伸時適當收緊,從而防止了繼發的不穩和退變。
(一)設計理念:
1、增加了失穩節段的穩定性,同時還保留了其運動功能,減少出現術後相鄰節段的繼發性退變。
2、不作椎體節段融合,保留有益運動和節段間負荷傳遞的穩定系統。
3、對椎間孔起到撐開作用,不增加相鄰節段位移,阻止產生疼痛的運動方向和運動平面,並保留其他正常的腰椎活動度,從而防止了繼發的不穩和退變 。
(二)適應症:
1、巨大椎間盤突出髓核摘除術
2、復發的椎間盤突出切除術
3、腰5骶化的突出椎間盤切除術
4、融合鄰近水平退變的椎間盤疾病
5、ModicⅠ型病變導致的下腰痛
(三)wallis系統不適用於嚴重滑脫
(四)優點:
1、創傷小
2、解剖及生理結構破壞少
3、翻修容易(可選擇的方法多)
三、臨床應用:
我科自2007年11月首次應用Wallis(棘突間非融合性固定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至今已治療106例 。
(一)臨床資料:106例患者,男性49例,女性57例。年齡32-67歲,平均48歲,其中L2-3節段4例,L3-4節段13例,L4-5節段89例,單一節段102例,兩個節段3例,三個節段1例。
(二)手術方法:麻醉成功後,常規消毒,鋪無菌單。背側入路,取腰部後正中切口,以病變椎體為中心,切開皮膚、皮下筋膜,顯露棘上韌帶,沿患側切開棘上韌帶,骨膜下剝離骶棘肌至關節突;從棘突剝離棘上韌帶並向對側行骨膜下剝離骶棘肌至關節突,切除患側棘突間韌帶及椎板間增厚之黃韌帶,並修整棘突,用磨鑽修平部分椎板,於患側顯露硬膜及神經根,保護神經根,分離暴露脫出之髓核並取出,選擇棘間墊試模,合適後植入棘間墊和捆綁帶,檢查植入物牢固;用縫合線分別穿過上下兩個棘突上並將韌帶縫合,放置引流管,逐層縫合,清潔包紮切口。
(三)對患者在術前及術後三個月、十二個月分別進JOA評分,進行統計學分析。選取行L4-5節段患者於術前及術後三個月、十二個月分別測量手術椎體上下椎間隙高度進行統計學分析。
(四)結果:術後三個月、十二個月同術前JOA評分比較,均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術後平均改善率三個月時為72.3%、十二個時為73.5%(手術後改善率=[術後評分-術前評分/29(總分)-術前評分]×100%)。手術節段相鄰上下椎間隙高度與術前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術後三個月、十二個月椎間隙高度比較亦無顯著差異(P>0.05)。
術前(MN±SD )
術後兩週(MN±SD )
術後六個月(MN±SD )
JOA評分
13.4±3.5
24.7±2.2*
24.9±2.5*#
*同術前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
術前(MN±SD )
術後兩週(MN±SD )
術後六個月(MN±SD )
相鄰上節段椎間隙高度
12.37±1.26
12.36±1.40*
12.35±1.47*#
相鄰下節段椎間隙高度
11.83±1.33
11.82±1.37*
11.80±1.54*#
*同術前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同術後兩週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五)結論:通過一年多來的臨床應用,我們認為Wallis適用於以下幾種腰椎退行性疾病:腰椎間盤突出症伴節段不穩、複發性腰椎間盤突出症、Modic Ⅰ型病變導致腰腿痛及輕度的腰椎管狹窄症。目前通過的臨床觀察及隨訪,未見相鄰節段退變發生或引起相關臨床症狀。Wallis治療符合其適應症的腰椎退行性疾病,臨床療效良好,操作簡單,手術時間短,損傷小,出血少且可避免融合技術引起的不良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