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06 04:21

  顱底畸形(顱底凹陷、寰樞脫位)的治療以往需要經前路和後路分別解除壓迫,手術時間長,併發症多,手術風險較大。現在我們採用後路復位固定加植骨融合術取得了良好的療效,手術一次即可完成齒狀突的復位和後路的減壓。大大縮短了手術時間,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和療效。

  患者男性40歲,發現顱底畸形(顱底凹陷、寰樞脫位)已20餘年,一直採取保守治療,症狀逐漸加重,來院時右側肢體已基本無法活動,行走困難。左側肢體也開始出現無力麻木的症狀。行後路復位固定加植骨融合術後患者症狀得到明顯緩解,已可以正常行走和生活自理。

術前MRI檢查提示顱底凹陷、寰樞脫位,齒狀突後移壓迫腦幹,繼發性脊髓空洞,頸椎明顯前凸

手術採用後路齒狀突復位加枕頸融合術

術中首先進行C2/3置釘及枕骨板的固定,利用固定棒的應力進行齒狀突復位

復位後進行固定和植骨

術後三維CT複查 齒狀突復位良好

術後三維CT複查 釘棒位置良好

術後CT及MRI檢查提示前後方壓迫均已解除

  大多數顱底畸形(顱底凹陷、寰樞脫位)屬於先天性的發育異常,由於寰枕融合、枕骨變扁、枕骨大孔變形、齒狀突向上移位甚至進入枕骨大孔內,致使枕骨大孔前後徑縮小。上移的齒狀突在前方可壓迫腦幹,後方的枕骨大孔及寰椎後弓向前方壓迫,可出現繼發的脊髓空洞。隨著年齡的增長,症狀逐漸加重。

  其主要的表現可以有以下幾個方面:

  1、上頸神經根刺激症狀

  主要是由於顱底畸形骨質刺激和壓迫寰枕筋膜、韌帶和硬脊膜,使其發生增生、肥厚或形成纖維束帶,壓迫上頸神經根。患者常常訴說枕部慢性疼痛,頸部活動受限,感覺減退,一側或雙側上肢麻木、疼痛、肌肉萎縮、強迫頭位等。

  2、後組腦神經障礙症狀

  常因腦幹移位、牽拉或蛛網膜粘連,使後組腦神經受累,而出現吞嚥困難、嗆咳、聲音嘶啞、舌肌萎縮、言語不清、咽反射減弱等球麻痺的症狀以及面部感覺減退、聽力下降、角膜反射減弱等症狀。

  3、延髓及上頸髓受壓體徵

  主要因小腦扁桃體下疝、局部病理組織壓迫延髓及上頸髓和繼發脊髓空洞症所致。患者表現為四肢無力,感覺障礙,錐體束徵陽性,尿瀦留,吞嚥、呼吸困難,手指精細動作障礙,位置覺消失;有時出現脊髓頸胸段單側或雙側節段性痛、溫覺消失,而觸覺和深感覺存在,這種分離性感覺障礙為脊髓空洞症的特徵表

  4、小腦功能障礙

  以眼球震顫為常見,多為水平震顫,亦可為垂直或旋轉震顫。晚期可出現小腦性共濟失調,表現為行走不穩,說話不清,查體可見指鼻試驗不準,跟膝脛試驗不穩,閉目難立徵陽性等。

  5、椎動脈供血障礙

  表現為發作性眩暈、視力障礙、噁心嘔吐、共濟失調、面部感覺障礙、四肢癱瘓及球麻痺等臨床症狀。

  6、顱內壓增高症狀

  早期患者一般無顱內壓增高,一旦出現說明病情嚴重,而且多為晚期。症狀系發生梗阻性腦積水所致,個別出現較早的患者可能為合併顱內腫瘤或蛛網膜囊腫的原因。患者表現為劇烈頭痛、噁心嘔吐、視盤水腫,甚至發生枕骨大孔疝,出現意識障礙,呼吸循環障礙或突然呼吸停止而死亡。

  以往的手術方式多為經頸部或口咽部前入路行減壓術,磨除齒狀突的尖部。然後再從後路去除枕大孔後緣減壓及枕頸融合術。經前路和後路分別解除壓迫,手術時間長,併發症多,手術風險較大。現在我們採用後路復位固定加植骨融合術取得了良好的療效,手術一次即可完成齒狀突的復位和後路的減壓。大大縮短了手術時間,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和療效。

顱底畸形後路復位固定加植骨融合術相關文章
Cloward通過將後路切除的椎板修成楔形骨塊植於腰椎椎間,以此來恢復椎間高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並得到快速推廣,此後該方法即被稱為PLIF。最初的PLIF手術是經過後路減壓或/和髓核摘除術後,對融合的椎間隙進行植骨以達到椎體間融合的目的。為了克服單純植骨後植骨塊吸收、椎體間隙狹窄、術後臥床時間過長等缺點,不斷改進使用更加適合椎體間隙解剖或病理結構的各種類型椎體間融合器.適應證:(1)腰椎退行性變
發布於 2023-03-13 20:06
0評論
後路手術是治療胸腰椎骨折的傳統術式。後路椎弓根內固定術,通過椎弓根達到三柱固定,對胸腰椎骨折可利用韌帶整復原理,即通過恢復脊柱前、後縱韌帶及椎間纖維環的張力使壓縮或爆裂的傷椎恢復高度,達到復位效果。後路手術一般應考慮是否需要椎板減壓,是短節段固定還是需長節段固定的問題。符合以下情況者可行單純椎弓根內固定而不作後路椎管減壓:(1)椎體前沿高度丟失50%,椎管佔位20%的壓縮性骨折;(2)術前CT、
發布於 2023-03-13 20:21
0評論
一個花季少女的真實故事,通過她的痛苦經歷和就診過程,向您講述顱底畸形早期確診的重要性。女孩到了青春期都會對自己身體變化特別敏感,貴州的小剛上初中時就發現自己的脖子比其他同學短,起初父母並沒有太在意,可是慢慢地發現小孩總是低著頭像鴨子一樣邁步,且寫的字也歪歪扭扭,就批評她為甚麼不好好走路和寫字。小覺得很委屈,因為她已經很難控制自己的手腳活動了。這下可可把爸爸媽媽急壞了,半年來帶了女兒看了好多醫生,
發布於 2023-03-02 03:46
0評論
軟骨發育不全(achondroplasia,ACH)是一種常見的軟骨發育不良。發病機制與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3(FGFR3)基因跨膜區的點突變密切相關,80%~90%的病例是散發的,為新生突變。發病率較低,約為1/15000~1/40000。所致的脊柱畸形常為胸腰段後凸伴腰椎管狹窄。可導致間歇性跛行、二便障礙,嚴重者可導致截癱。目前文獻報道手術治療的病例很少,國內尚未見類似報道。我科自2006
發布於 2022-09-24 23:27
0評論
經腰椎後路的椎間融合術(PLIF)誕生於上個世紀50年代,由於椎間融合時植骨充分、植骨床血液供應良好、生物力學環境合理,因而融合率和臨床療效都顯著提高。但該技術需要對神經進行一定的牽拉,增加了神經損傷的幾率。1982年Harms等提出經椎間孔入路腰椎椎間融合技術(TLIF),術中無需過度牽拉神經根,神經損傷發生率降低,這使TLIF技術獲得迅速推廣。無論是PLIF還是TLIF融合術,手術時需要對腰
發布於 2023-02-13 18:22
0評論
難復性寰樞椎脫位的外科治療目前仍然存在不少困難,既往多采用寰椎後弓切除減壓、枕頸植骨融合固定術,但該手術脊髓前方致壓物無法直接去除,且枕寰關節和寰樞關節被固定融合;術後患者神經功能恢復受限,頭頸部活動明顯受阻。為此,一些學者嘗試採用其他一些能夠獲得脊髓直接減壓且無須融合枕骨的手術方案,如:後路齒突切除減壓、寰樞椎復位植骨融合內固定術,經口咽前、後路一期手術治療難復性寰樞椎脫位以及前路經口咽寰樞椎
發布於 2023-03-01 10:11
0評論
     腰椎峽部裂治療,不是以治癒峽部裂為目的,而是改善椎管狹窄、減輕神經壓迫症狀,提高生活質量;因為沒有臨床症狀,部分峽部裂不需要治療,而治療基本上是按椎體滑脫有無進行手術治療;(一)腰椎滑脫的治療原則腰椎滑脫治療的原則包括如下幾條:①不是所有的腰椎滑脫都需要治療。實際上,相當一部分腰椎滑脫患者終生無腰痛症狀,未經治療;最新研究結果證實,獲得性腰椎滑脫患者其慢性腰痛的程度及類型與正常人無實質
發布於 2023-03-13 19:46
0評論
(一)急救和搬運脊柱脊髓傷有時合併嚴重的顱腦損傷、胸部或腹部臟器損傷、四肢血管傷、危及傷員生命安全時應首先搶救,疑有脊柱骨折者,應使病人脊柱保持正常生理曲線,切忌使脊柱作過伸,過屈的搬運動作,應使脊柱在無旋轉外力的情況下,三人用手同時平抬平放至木板上,人少時可用滾動法,對頸椎損傷的病人要有專人扶託下頜和枕骨,沿縱軸略加牽引力,使頸部保持中立位。人置木板上後用砂袋或摺好的衣物放在頭頸的兩側,防止頭
發布於 2022-10-20 23:54
0評論
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Chiari畸形)是最常見的顱頸交界畸形。通常表現為枕、頸部及雙上肢麻木、感覺過敏,上肢的分離性感覺障礙及四肢出現進行性肌力減退和肌肉萎縮。為明確診斷,可行顱-頸交界區MRI掃描,明確是否有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及是否合併脊髓空洞症。對於存在神經壓迫症狀者,首選手術治療,可根據情況選擇骨窗減壓,硬膜擴大修補、切除變性下疝的扁桃體及枕頸內固定植骨融合術等。手術目的在於解除壓迫,促進
發布於 2023-02-19 14:26
0評論
脊柱上胸段(upperthoracicspine)是一個特殊的解剖區域,半椎體所致該區域的側後凸畸形早期即可導致患者外形的明顯改變;畸形的加重,也會導致脊髓和神經功能的損害。這些特點,決定了上胸段畸形的早期手術意義重大。由於上胸段前方有胸骨、鎖骨及胸鎖關節阻擋,且椎體前方緊鄰血管神經,前路手術風險大;而且當畸形較重時,前路手術矯正後凸畸形有限。因此,後路一期半椎體切除、內固定植骨融合術是該區域常
發布於 2022-09-24 23:29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