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09-25 01:07

  中國是乙肝大國,而且慢性肝炎尚難治癒,有進展為肝硬化、肝癌的風險。因此,公眾談“肝”色變,甚至對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攜帶者心生歧視。瞭解乙肝的傳播途徑,認清形形色色流傳已久的認識誤區,有助於緩解恐懼、消除歧視。

   誤區之一:共同進餐傳染乙肝,應該同乙肝感染者分餐。

  在常見病毒性肝炎中,甲肝和戊肝是消化道傳染病,需要進行分餐、糞便消毒等消化道隔離。

  而乙肝不是消化道傳染病,因此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接觸,如同一辦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計算機等辦公用品)、握手、擁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廳用餐和共用廁所等無血液暴露的接觸,一般不會傳染。流行病學和實驗研究亦未發現這兩種肝炎能經吸血昆蟲(蚊、臭蟲等)傳播。

  乙肝是血源傳播性疾病,主要經血(輸血和血製品、破損的皮膚和黏膜)、母嬰及性接觸傳播。

  由於對獻血員實施嚴格的乙肝表面抗原篩查,經輸血或血液製品引起的乙肝病毒感染已較少發生;經破損的皮膚黏膜傳播主要是由於使用未經嚴格消毒的醫療器械、侵入性診療操作和手術,不安全注射特別是注射毒品等;其他如修足、文身、扎耳環孔、醫務人員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鬚刀和牙刷等也可傳播。

  母嬰傳播主要發生在圍產期,多為在分娩時接觸母親的血液和體液傳播,隨著乙肝疫苗聯合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應用,母嬰傳播已大為減少。

  與乙肝病毒陽性者發生無防護的性接觸,特別是有多個性伴侶者,其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險性增高。

   誤區之二:一旦感染乙肝病毒就會變為慢性乙肝。

  人感染乙肝病毒 6個月後仍未被清除者稱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感染時的年齡是影響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在圍產期感染者,慢性化的風險高達90%,而嬰幼兒時期(0-5歲)的慢性化率則降至25%―30%,5歲以後的感染者中僅僅5%―10%發展為慢性感染。

  因此,只要做好乙肝病毒母嬰傳播阻斷,做好針對嬰幼兒的乙肝疫苗接種,慢性乙型肝炎也是可以控制的。自從2000年,我國將乙肝疫苗納入免費計劃免疫接種程序後,嬰幼兒的感染率大幅度下降,2006年全國乙型肝炎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我國5歲以下兒童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率僅為1%,已達到歐美國家水平。

   誤區之三:乙肝是母親遺傳給孩子的。

  乙肝具有家庭聚集現象,一般表現為母親與孩子、兄弟姐妹同時存在乙肝病毒感染。因此很多乙肝病人誤以為這是一種遺傳性疾病,甚至不敢結婚生育。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明白甚麼是遺傳病。遺傳病是由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畸變引起的疾病。遺傳病是指父母從DNA水平上直接導致遺傳缺陷相關的疾病。而傳染病則是一個本來健康的人(或是胎兒),被有傳染性的病原體感染導致的疾病。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一下,乙肝是遺傳病還是傳染病?顯然啊,乙肝不是因為人體DNA出了錯誤,而是因為感染了乙肝病毒所致。我們經常見到母親是乙肝病人,幾個孩子也是,甚至一家三代都是乙肝病人,那麼這是為甚麼呢?我們所常見的乙肝的母嬰傳播,它實際上也是一種血液和體液的傳播,只不過傳播途徑不同。新生兒在產程中會接觸大量母血,這是新生兒乙肝病毒感染,也就是母嬰傳播的最主要的途徑。另外懷孕時,母親子宮面的血管有破損時,如胎盤剝離等等情況,母血滲漏至胎兒血循環也有可能發生宮內感染,其發生幾率小於5%。

  由此可見,不論哪種原因的母嬰傳播實際上是母親通過體內途徑將乙肝病毒傳染給了下一代。所以乙肝是傳染病而不是遺傳病,是可以通過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來阻斷的。

關於乙型肝炎的傳染性,有哪些常見的誤解?相關文章
乙肝屬於國家法定乙類傳染病,它主要是通過血液,另外也還存在於乙肝患者的精液、月經、陰道分泌物、唾液、乳汁、淚液、尿、汗等體液中,所以親密接觸也有一定傳染性。但它的傳染性不是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樣可怕,好像一接觸馬上就要被傳染上嗎,所以不必過分心存恐懼,首先我們要弄清甚麼樣的人具有強傳染性,一是急性乙型肝炎或慢性肝炎的急性發作期傳染性較強;二是“兩對半”的化驗中呈“大三陽”的患者肯定具有傳染性;三是“
發布於 2023-02-28 16:11
0評論
慢性乙型肝炎之所以受到全社會的關注,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目前無法根治。另一個則是因為:如果慢乙肝得不到有效治療,將有可能進展為肝硬化或肝癌。而肝硬化、肝癌的預後不良,大大影響患者的壽命和生存質量。慢乙肝患者出現肝硬化的每年發生率大約為2%~10%,危險因素包括年齡大、男性、ALT持續升高、HBVDNA>2000 IU/mL、HBeAg持續陽性、C基因型、合併丙型肝炎或艾滋病、長期飲酒和肥胖
發布於 2022-09-25 01:08
0評論
乙、丙型肝炎主要是血傳的,其次是人體的某些體液傳播的。1、輸血,血製品;輸入未經正規檢測的血液及非正規生產的血漿、血球、球蛋白、白蛋白、凝血因子等,是可以引起輸血,輸血製品後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的。2、不潔的介入性醫療器械的刺傷,如注射器針頭,不消毒連續多人使用,農村地區常發生。採血針、針灸針不消毒連續使用,內窺鏡如結腸鏡不消毒連續多人使用,都可以使多人的血液通過新的創口進行交換造成新的傳播,新的
發布於 2022-12-10 21:12
0評論
2015年美國肝病研究協會年會(AASLD)公佈了《2015AASLD指南: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該指南重點關注慢性HBV感染的抗病毒治療方案,與疾病篩查、預防和監測等方面及特殊人群的診斷、監測和治療相關的問題不做詳細闡述,指南推薦要點內容如下:免疫活動期CHB的治療推薦意見1A:AASLD推薦對免疫活動期CHB(HBeAg陰性或HBeAg陽性)患者行抗病毒治療,以降低肝臟相關併發症發生風險。(
發布於 2023-01-18 10:01
0評論
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適應症包括:(1)HBVDNA>105拷貝/ml;(HBeAg陰性者,則>104拷貝/ml);(2)ALT在2~10倍正常上限;(3)如果ALT在2倍正常上限內,需近期有ALT反覆異常史;(4)對重疊脂肪肝、藥物或酒精性肝病時,應注意排除上述因素所致的ALT升高後用抗病毒藥;(5)短期應用降酶藥物後ALT暫時性正常或較低,仍應考慮抗病毒治療。抗病毒治療的常用藥物:一
發布於 2022-09-25 01:39
0評論
概述 您好,乙肝作為一種慢性肝炎,其檢查的方式也是很成熟的,現在檢查乙肝一般檢查乙肝五項,哪五項呢,首先是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原以及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DNA和DNAP,我是肝膽外科以一名醫生,那麼就讓我來好好講講這五項到底有甚麼意義,以及對我們判斷自己是否感染,以下就是我的相關經驗介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步驟/方法: 1、 首先第一項一般是表面抗原,這一項如果是陽性的話說明乙肝的感染者
發布於 2022-10-09 01:52
0評論
患者有急性肝炎的臨床及實驗室所見再加上HBsAg陽性,即可確診。但有些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其血液可以查不出HBsAg(HBsAg已經陰轉或檢測方法不靈敏),對於這種病人我們必須依賴HBsAg以外的其他指標。其次,在我國無症狀的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相當常見。這些病人如合併其他型的急性肝炎(如甲型肝炎、丙型肝炎、EB病毒或CMV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等),由於其血中HBsAg陽性,故很易被誤診為急性乙型
發布於 2022-11-30 06:56
0評論
一、乙型肝炎病毒是怎樣傳播的?潛伏期多長?1、乙型肝炎有以下傳播途徑:(1)輸血及血製品的傳播;(2)注射、針刺、美容、紋身的傳播;(3)醫源性傳播,即醫療器械不潔造成感染,如手術、牙科器械;(4)母嬰傳播:宮內感染、產程感染、產後感染;(5)日常生活密切接觸傳播:共用牙具、漱口杯、毛巾、共用餐具、不潔的街頭飲食店;(6)性接觸傳播:乙型肝炎患者體液包括汗水、唾液、精液、陰道分泌物等均可檢出HB
發布於 2022-11-30 07:06
0評論
對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療,抗病毒是關鍵的觀念已經被醫生和許多患者接受並付諸實現,而且大部分患者還取得了很好的療效,甚至少部分患者已經像我們在抗病毒過程的所做的形象比喻,獲得了奧林匹克世界賽的金牌―達到了表面抗原陰轉(甚至表面抗體陽轉)的最最理想療效。當然,這是我們每個患者都期盼的,但針對不同患者的情況,自己也不要把目標定的太高啊!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有的患者療效很好,而有的患者又很差呢?這最
發布於 2022-12-07 17:59
0評論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5年3月12日剛剛發佈的《預防、關護和治療慢性乙肝感染者指南》。在這個指南中,有一段專門論述兒童慢性乙肝治療的推薦意見。指南認為,兒童慢性乙肝病毒感染通常屬於免疫耐受期,絕大多數肝功能正常,無明顯症狀,肝臟組織學損害極小,肝病進展的風險也很低,而且治療效果差且長期治療存在耐藥的風險,因此大多不主張過早開始治療。但是,少數兒童,尤其是有乙肝肝硬化和肝癌家族史者,可能較早地出現肝
發布於 2022-09-25 02:0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