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1-29 15:21

  隨著乳腺癌生物學研究及循證醫學研究的進展,乳腺癌單純外科手術治療模式已發展成為包括手術、放療、化療、內分泌治療、分子靶向治療、中醫治療的綜合治療模式,乳腺癌的整體治療水平有了飛速提高,但是通過規範化的西醫治療,仍有將近50%的患者最終治療失敗,尤其對於術後高危人群多數復發轉移。中醫藥治療乳腺癌多數是辯證與辯病相結合,同時兼顧患者既往及同時應用的其他治療,在臨床上,常有乳腺癌圍手術期、圍化療期、圍放療期的中醫治療,上述治療因與其它方法同用,很難確切評價中醫的客觀療效,而在患者術後及放化療後的康復期治療中,因混雜其他治療因素相對較少,中醫藥的治療效果可以較好體現,即降低腫瘤的復發轉移、改善生活質量、治療相關併發症。本文針對乳腺癌康復期不帶瘤患者的中醫治療進行綜述。

  1中醫辯證特點-----氣陰兩虛、衝任失調為主要證型

  劉勝等對407例乳癌術後患者進行了辨證分型,探討其辨證規律,發現患者出現氣陰兩虛證佔絕大多數,384例佔94.35%,氣血兩虛證佔少數,22例佔5.41%,衝任失調證331例佔88.57%,肝氣犯胃證79例佔19.41%,出現氣陰兩虛同時伴衝任失調證313例佔76.90%[1]。吳雪卿等對108例乳腺癌術後患者進行中醫症狀採集,結果發現氣虛證81例 (75.00%),陰虛證77例(71.30%),血虛證25例(23.15%),衝任失調證57例(52.78%),肝氣鬱結證37例(34.26%),肝腎陰虛證22例(20.37%);氣虛證、陰虛證相兼60例(55.56%),氣虛證、陰虛證、衝任失調證三證相兼34例(31.48%)。年齡、病程、雌孕激素受體表達、腋下淋巴結轉移、服用三苯氧胺等均對辨證分型無影響。提示乳腺癌術後患者的臨床辨證分型錯綜複雜,以氣虛證及陰虛證或二證相兼為最常見;其次為衝任失調證或三證相兼[2]。周家明等觀察了117例乳腺癌術後經過放、化療的患者,根據中醫辨證,分為肝鬱氣滯、氣血虛弱、津虧內熱和瘀血阻滯型,其中有不少患者身兼數證,以逍遙散為主方根據不同證型進行加減,患者生存率明顯提高[3]。孫平等統計全國諸家有關乳腺癌報道提及證型、症狀的文獻80餘篇,臨床病例共1534例。乳腺癌術後患者的證型在臨床病例中的分佈頻率則依次為氣陰兩虧型,衝任失調型,氣虛血瘀水停型,肝鬱型,痰瘀毒熱型,氣血兩虛型,脾虛痰溼型,脾氣虛弱型[4]。2000年成立了全國乳腺病學術網絡委員會,包括了全國實力較強的12家單位於2006年1月15日在廣東省中醫院召開會議,一致肯定了由廣東省中醫院乳腺科林毅教授根據多年臨床實踐提出的乳腺癌分圍手術期、圍化療期、圍放療期及鞏固期的分期治療體系。該理論體系認為鞏固期多為氣血(陰)兩虛證、脾腎兩虛證、衝任失調證及有病無證等[5]。

  2辯證論治

  2.1扶正祛邪,調整陰陽、氣血、臟腑功能為總原則

  康復期的中醫治療應從整體出發,根據不同臨床證候,扶正為主,祛邪為輔,辨證論治,調整患者機體陰陽、氣血、臟腑功能。主要遵循“識病為本,辨證為用,病證結合,標本兼治”的原則,根據其病因病機,主張扶正與邪相結合,所謂“養正積自除,祛邪助瘤消”,明辨正邪盛衰、病變部位及病程階段而確立不同的治法[6]。

  治療中首重治本,扶正可祛邪、抑邪、防邪,扶正固本是防止乳腺癌復發轉移的主要方法。扶正時尤重脾腎。朱華宇等臨證時多以生黃芪、白朮、茯苓、山藥等益氣養血,健脾和胃;生地黃、天花粉、枸杞子等滋陰生津;仙茅、仙靈脾、補骨脂、菟絲子等溫陽補腎[7]。其治療腫瘤作用機制在於:抑制TS活性;激活巨噬細胞活性;促進干擾素的產生;保護骨髓、腎上腺皮質和肝臟功能;與白細胞介素Ⅱ有協同作用;以及一些扶正中藥有抗氧化和捕獲自由基的作用等。

  此外,扶正亦不忘祛邪,常在辨證用藥的基礎上加以辨病用藥,隨證選用有抗癌活性的藥物,從而提高機體抑制腫瘤的能力,達到抗癌、抑癌的目的[7]。如活血化瘀類中藥莪術、桃仁、王不留行、五靈脂、虎杖、土鱉蟲等藥物,具有直接殺傷腫瘤細胞、改善血液流變性、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活性、促纖溶、抗血栓、消除微循環障礙等作用,從而發揮抗轉移、化放療增效、免疫調節等功效。而清熱解毒類中藥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蓮、魚腥草、蚤休、蒲公英、冬凌草、金蕎麥等,以及軟堅散結類的藥物如山慈菇、生牡蠣、海蛤殼、皂角刺、海藻、昆布等在臨床及實驗研究過程中被發現具有抗實驗動物腫瘤的作用。而在患者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以毒攻毒法類的藥物如全蠍、地鱉蟲等因其對癌細胞的細胞毒性作用,和扶正法相結合運用於乳腺癌的治療,有可能獲得一定的療效,但因其過用容易傷正,臨床需謹慎使用[8]。

  2.2放化療後的治療

  賈喜花等認為,化療可使毒邪積於體內,損傷氣血、肝腎。放療則易耗傷津液,出現陰虛內熱表現。故放化療期間,辨證為氣陰虧虛、肝腎不足、脾胃虛弱型,治宜益氣養陰、調補肝腎、健脾和胃。放化療後,患者多屬正虛邪戀,治以扶正祛邪、益氣健脾、祛濁化痰為主[9]。

  2.3內分泌治療期間的治療

  激素受體陽性的患者常規內分泌治療至少5年,患者經常出現一系列類更年期綜合徵的症狀,比如月經失調,心煩易怒,潮熱多汗,胸悶神疲,心情抑鬱等,影響了生活質量。中藥可以通過調攝衝任,活血祛瘀法等治療以減輕抗雌激素藥物引起的各種症狀。王祥應用六味地黃合甘麥大棗湯加味治療乳腺癌內分泌治療出現的類似更年期綜合徵症狀,基本方:熟地30g ,山藥15g,山茱萸10g,丹皮15g,炒澤瀉10g,茯苓15g,甘草6g,淮小麥30g,大棗10枚。隨症加減,七天一療程。42例中經過2一3療程,治癒22例佔52.4%,好轉8例佔19%,4療程後6例好轉佔14.3%,總有效率85.6%[10]。

  2.4激素受體陰性患者的中醫治療

  激素受體陰性患者乳腺癌術後及放化療後多為隨診觀察,無更多的序貫治療大多臨床症狀不多,甚至有的“無證可辨”,黃玲等認為可根據中醫從體質,年齡,個性,既往疾病的影響等角度辯證論治,重在調理,改變腫瘤產生的基礎即本虛標實,從而去實現抗復發、轉移的目標。她們通過臨床觀察將患者分為3種類型,肝氣鬱結型:即氣鬱質,術後或放化療後,或伴乳腺增生,情緒時鬱或急躁,心煩,形體消瘦,苔薄白,舌質淡暗,脈弦滑,治法:疏肝理氣、化痰散結。方藥:柴胡疏肝散或逍遙散加味。如乳房脹明顯,加王不留行、元胡、地鱉蟲,乳腺結節加夏枯草、山慈姑、七葉一枝花。瘀血阻絡型:即瘀血質,術後瘢痕形成或放療後局部皮膚硬或膚色暗、時刺痛,或伴月經失調,舌質暗或有瘀斑,脈弦或澀,治法: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方藥:桃紅四物湯加味。衝任失調型:即陰虛質,多為絕經後老年人,腰膝痠軟,五心煩熱,體倦乏力,口乾咽燥,苔少,脈細數,治法:補益肝腎、調理衝任。方藥:二仙湯合四物湯加減[11]。

  中醫學認為人體臟腑之間,生理上存在著相互滋生、相互制約的生剋制化關係;病理上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傳變的乘侮亢害關係。一髒有病可以影響到相關臟腑。根據病邪之傳變趨勢,先於病邪變化而用藥治療,以達“先安未受邪之地”的目的,從而阻斷疾病的傳變途徑,防止癌腫的轉移,使疾病向著痊癒的方向發展。劉曉燕等認為激素受體(-)乳腺癌患者是內分泌治療的盲區,而臨床上絕大多數ER/PR(-)的乳腺癌患者較ER/PR(+)者預後要差。因此,針對ER/PR(-)乳腺癌患者群易於內臟轉移的特點,應重於治本,從中醫“五臟皆虛,獨取中焦”出發,治以健脾益氣之法以提高機體免疫力,在預防這類人群的復發轉移方面可能有一定作用[8]。

  3專方治療

  黨參、白朮、黃芪、首烏、海藻、夏枯草、半枝蓮、鹿銜草、白花蛇舌草、黃藥子為主方,並結合臨床隨症加減,共治療乳腺癌術後患者76例,連續服藥2年,結果實際隨訪68例,隨訪時間2~8年,其中3例復發,65例健康狀況良好,28例恢復工作[12]。吳鍾政等治療50例乳腺癌術後放療或化療患者,以柴胡、香附、鬱金各12g,,山慈菇、菟絲子、仙靈脾各15g,藤梨根、貓爪草各30g,組成專方隨證加減,連續服藥1年以上,其5年、10年的生存率分別為66%、56%[13]。王義程等將62例乳腺癌術後放、化療的病人隨機分為2組"其中1組加用中藥(黃芪、沙參、魚腥草等13味)。於術後1周開始服用,持續用藥5~6年,結果加用中藥組5年以上生存率為74.2%,病人免疫功能全部正常;未用中藥組5年以上生存率為32.3%,病人免疫功能50%正常。兩組比較P<0.01[14]。陳前軍等選擇浸潤性導管癌切除術後行化療治療的患者183例,分成2組,治療組化療同時服用乳寧Ⅱ號(由生黃芪、黨參、白朮、茯苓、南沙參、枸杞子、仙靈脾、肉蓯蓉、山萸肉、石見穿、蜂房)等藥組成,對照組單純化療。用藥後隨訪兩組2年復發轉移率。結果顯示:原發腫瘤直徑>5cm,患者2年復發轉移率、腋窩淋巴結陽性≥4枚者2年復發轉移率及乳癌Ⅲ期患者2年復發轉移率治療組均顯著低於對照組(P均<0.005)。提示乳寧Ⅱ號有助於控制復發轉移高危人群的復發轉移率 [15]。

  4、問題及展望

  目前,乳腺癌帶瘤期或圍手術期、圍化療期、圍放療期應用中藥治療相關報道較多,而單純應用中藥的康復期治療的療效評價研究報道很少。康復期的治療是從另一個角度來體現古人的 “治未病”思想,具體為乳腺癌的“已病防變”, 即預防乳腺癌的復發轉移[16]。康復期的治療更能體現中醫的客觀療效。在乳腺癌康復期中,雖然中醫對於預防腫瘤復發轉移、治療併發症、提高生活質量、彌補激素受體陰影患者無藥可醫的不足等方面有其特點及優勢,但目前中醫在乳腺癌康復期的辨證分型上仍存在爭議,對乳腺癌辨證論治與療效評價缺乏統一標準,缺乏診斷、辨證分型的量化指標、在治療乳腺癌的研究報道中,文獻資料樣本含量小,缺乏對遠期療效的隨訪。缺乏前瞻性、隨機性、多中心、大樣本的規範化臨床研究,其療效難以得到醫學界的廣泛認可。

  在今後的研究中,首先要對證型進行規範化研究,制定統一的證型標準,採用流行病學的方法,通過大樣本調查及科學統計,得出客觀性、系統性、科學性、可重複性的結果用於指導乳腺癌的治療。其次,採用循證醫學手段,開展隨機、多中心、大樣本、長期隨訪的規範化臨床研究,客觀評價中醫的療效。建立乳腺癌康復期中醫規範化診療方案,並在實踐中不斷優化,有可能在預防乳腺癌的復發轉移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乳腺癌術後恢復期中醫藥治療的研究進展相關文章
功能性便秘的研究進展功能性便秘(FD)是功能性腸病的一種,表現為持續的排便困難、排便次數減少或排便不盡感,且不符合腸易激綜合徵(IBS)的診斷標準。隨著飲食結構的改變及社會心理因素的影響,FD的發病率逐年增加,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文結合2014年美國DDW會議相關報道,就FD的發病機制、診斷檢查、治療三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作一簡要綜述。發病機制FD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目前認為與結腸運動功
發布於 2022-11-29 18:51
0評論
概述 對於乳腺癌這種疾病來說,我們大家都知道,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一種很嚴重的疾病,在乳腺癌早期的時候,如果沒有早發現早治療的話,癌細胞就會擴散到全身的,乳腺癌的細胞還有一定的遺傳性,如果你家族裡面有人得了乳腺癌的話,那麼下一代的女性也有可能得乳腺癌,按摩,下面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關於,乳腺癌治療的進展如何? 步驟/方法: 1、 關於乳腺癌的治療,在早期的時候,如果早發現的話,可以用一些藥物
發布於 2023-05-15 21:54
0評論
      兩大研究:換用新方案或可改善部分患者療效GeparTrio試驗兩個口頭報告中比較重要的是vonMinckwitz介紹的GeparTrio試驗結果,這是一項關於新輔助化療的臨床研究。在接受2個週期TAC方案新輔助化療的患者中,根據TAC方案的療效採取不同的策略。如果患者獲得CR/PR(有效者),隨機分組再行4個週期或6個週期的TAC方案治療。如果2週期TAC方案後療效為SD(無效者),
發布於 2023-02-06 23:17
0評論
    胰腺癌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消化道惡性腫瘤,近年來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胰腺癌在美國已佔腫瘤致死亡的第4位,在我國,近20年來其發病率增長約6倍。胰腺癌很難早期發現,一旦發現,80%的患者喪失了手術機會。即使病變侷限的患者雖經根治性手術切除,仍會出現復發和轉移,5年生存率不足25.0%。而晚期胰腺癌患者1年生存率不足10%,中位生存時間僅為3個月左右。經過5-FU治療,中位生存時間也僅為5個月
發布於 2023-03-21 17:36
0評論
一、輸精管結紮術與輸精管內節育裝置精子在睪丸內產生,附睪內成熟,射精時經輸精管、射精管、尿道排出體外。干擾或阻斷此通路的任何環節就可達到節育目的。輸精管結紮術與輸精管內節育器正是基於上述原理進行設計的。據1987年統計,全世界共有5000多萬人接受了輸精管結紮術,僅中國就有3000多萬。手術方法主要有:鉗穿法輸精管結紮術,直視鉗穿法輸精管結紮術,注射針頭固定法輸精管結紮術,穿針引線法輸精管結紮術
發布於 2023-01-22 16:21
0評論
精索靜脈曲張(varicocele,VC)是指精索的靜脈迴流受阻引起血液淤滯,導致蔓狀靜脈叢伸長、擴張和迂曲。VC為導致男性不育的最常見原兇,在普通人群中的發病率約為15%,而在不育男性中的發病率可高達40%。近年來,多數學者認為VC早在兒童或青少年即可發生,發病率亦很高,國外統計約為4.1%,而國內報道的發生率為5.7%,並且隨年齡增長而升高。VC呈進展性,可導致睪丸發育障礙,進而影響精子生成
發布於 2023-01-29 19:42
0評論
1995年Brewitt將乾眼症定義為:是由於外眼的天然功能和保護機制的障礙,導致瞬目時淚膜不穩定的一種眼表疾病。Sj&amp;ouml;gren(1933)將眼乾、口乾和關節痛三聯症統稱為Sj&amp;ouml;gren綜合徵。此病好發於40歲以上,女性多見。一、分類1、簡單幹眼症(SDE):血循環不含自身抗體。2、自身免疫性乾眼症,但不是Sj&amp;ouml;gren綜合徵。3、乾眼症合併
發布於 2022-11-23 02:31
0評論
概述 我是一個近視的人,覺得生活上很多事帶著眼鏡很不方便,不帶又看不清別人,感覺這樣很不禮貌,多年來,其實我的內心是崩潰的。之前看著別人家的孩子有出現弱視的情況,雖說弱視跟近視是不一樣的,但是弱視更可怕一點,它是經過矯正卻沒有恢復視力的一類。感覺這些孩子好可憐,就想詳細瞭解一下現在我們國家對於兒童弱視治療的研究進展怎麼樣了? 步驟/方法: 1、 弱視是現在常常出現的兒童眼部疾病,它是通過視力
發布於 2023-09-07 16:46
0評論
脫髓鞘疾病研究治療進展自身反應性T細胞疫苗治療多發性硬化最近,以色列科學家發表用自身T細胞疫苗治療多發性硬化的論文。他們採用雙盲對比的方法,先將從繼發進展型多發性硬化患者體內募集來的具有抗髓鞘特性的T細胞,通過體外培育、擴增,再用射線輻射降低其活性(類似於脊髓灰質炎和乙肝減毒疫苗),製備成疫苗,最後分次皮下注射回患者。1年後的觀察發現:與“假接收疫苗”(對照組)治療的7例患者相比,接收T細胞疫苗
發布於 2022-12-27 09:05
0評論
針對近期群眾自述疑似感染“陰性艾滋病”的說法,鍾南山院士領銜的團隊6日下午發佈了針對60例來自全國16個省市的自述疑似艾滋病毒感染人員系統臨床觀察及病原體檢測的研究結果。鍾南山說:“我們不認同‘陰性艾滋病’的說法,因為沒有他們罹患艾滋病的證據。目前還沒有找到未知的病毒,我們想通過這個研究結果解釋的是,這群人所產生的症狀,並不僅僅是‘恐艾’的心理因素,而就是有一些已知病毒的感染。”在鍾南山院士的指
發布於 2023-02-26 01:4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