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6-13 05:37

  1.實驗室檢查:主要表現為梗阻性黃疸的肝功能異常,如膽紅素和鹼性磷酸酶的增高等。

  2.B超檢查:反覆仔細的B超檢查可顯示擴張的膽道,梗阻的部位,甚至腫瘤。膽道癌的、超聲像可呈腫塊型、條索狀、突起型及血栓狀,肝內膽道癌常呈腫塊或條索狀,肝門部癌常為條索狀,下部膽道癌常為突起型,肝門部血栓狀聲像可能是肝門癌、膽囊癌或轉移癌。由於膽道擴張發生在黃疸之前,B超具有診斷早期膽道癌的價值。

  3.PTC:是診斷膽道癌的主要方法,它能顯示膽道癌的位置和範圍,確診率可達94%~100%。

  4.CT:膽道癌的CT基本表現為⑦顯示為膽道癌之近端膽道明顯擴張。接近腫瘤的膽

  管壁增厚,於增強掃描時膽道更清晰可被強化,管腔呈不規劃的縮窄變形。一般可發現軟組織密度的腫瘤影,其CT值為 50Hu,增強掃描時被強化CT值為60~80Hu。②腫瘤多數沿膽道壁浸潤性生長。膽道壁增厚,邊緣欠清晰,增強掃描時可被強化而易顯示。少數呈息肉狀或結節狀向管腔內生長,結節為軟組織密度。③腫瘤向腔處浸潤擴展,管壁邊緣模糊。常侵犯膽囊肝臟、毗鄰的血管及淋巴組織。而呈不均密度軟組織影,形態不規整,組織結構模糊,界限不清。

  5.ERCP:可直接觀察十二指腸乳頭,造影能顯示梗阻遠端膽道。

  6.血管造影:血管造影術可較好地判定膽道癌能否被切除。

  7.細胞學檢查:在PTCD基礎上擴大竇道插入纖維膽道鏡,可直接觀察並鉗取腫塊活檢。行PTC或PTCD時可抽取膽汁行細胞學檢查。

膽道癌的診斷方法相關文章
一、中藥治療 大量臨床實踐證明,對中晚期病人進行大劑量放、化療,或對產生耐藥的患者再次進行化療只能導致虛弱的生命更加垂危,加速了患者死亡。臨床常常可以見到,患者死因不是因為癌症本身造成,而是由於不科學、不恰當的殺傷性治療所致。如肝癌多次介入後出現腹水、黃疸等肝功衰竭而致死;肺癌胸水化療後導致呼吸衰竭而死亡;胃癌、腸癌化療後噁心、嘔吐,患者更加衰竭而死亡;白血球下降,患者感染而死亡等。 中藥治療首
發布於 2024-06-13 05:43
0評論
1.膽道慢性炎症、感染因素長期的慢性炎症刺激是膽管癌發生的基礎,因為臨床上發現與膽管癌有聯繫的疾病均可導致膽管慢性炎症。膽汁中某些物質(如膽汁酸的代謝產物)長期對膽道黏膜的刺激,導致上皮不典型增生。 2.膽管、膽囊結石20%~57%的膽管癌患者伴有膽結石,因而認為結石的慢性刺激可能是致癌因素。 3.潰瘍性結腸炎有報道,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膽管癌發生率較一般人群高10倍。伴潰瘍性結腸炎的膽管癌患者發病
發布於 2024-06-13 05:30
0評論
【宜】 (1)宜多吃具有抗膽道、膽管癌作用的食物:魚翅、雞肫、蕎麥、薏米、豆腐渣、猴頭菇。 (2)宜多吃具有抗感染、抗癌作用的食物:蕎麥、綠豆、油菜、香椿、芋艿、蔥白、苦瓜、百合、馬蘭頭、地耳、鯉魚、水蛇、蝦、泥鰍、海蜇、黃顙魚、針魚。 (3)宜食具有利膽通便作用的食物:羊蹄菜、牛蒡根、無花果、胡桃、芝麻、金針菜、海參。 (4)食慾差宜多吃有開胃作用的食物:楊梅、山藥、薏米、蘿蔔、塘蝨、恭菜。
發布於 2024-06-13 05:23
0評論
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診斷及鑑別診斷: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結合實驗室影像學檢查,診斷一般無困難,但應注意與消化性潰瘍穿孔、急性胰腺炎、高位闌尾炎、肝膿腫、結腸肝曲癌或憩室穿孔,以及右側肺炎、胸膜炎和肝炎等疾病鑑別。 慢性膽囊炎需與消化性潰瘍、胃炎等鑑別。 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的診斷:結合臨床典型的五聯徵表現、實驗室及影像檢查常可作出診斷。對於不具備典型五聯徵者,當其體溫持續在39C以上,脈搏&gt
發布於 2024-06-15 07:10
0評論
一、   甚麼是膽道系統惡性腫瘤?顧名思義,是指發生在膽道系統的惡性腫瘤,包括上皮來源的癌和間皮來源的肉瘤。而膽道系統的惡性腫瘤絕大部分起源於上皮組織,所以癌最常見,比如:膽囊癌、膽管癌。我們通常所說的膽道系統惡性腫瘤多指原發於膽道系統的腫瘤,廣義的概念還包括原發於其它臟器、轉移到膽道系統的惡性腫瘤疾病,比如:胃癌術後的肝十二指腸韌帶淋巴結轉移致阻塞性黃疸、原發性肝癌的膽管癌栓。那麼膽道系統又在
發布於 2023-03-11 07:21
0評論
1.腹痛 蛔蟲鑽入膽道,刺激膽總管的壺腹部括約肌,使之產生痙攣性收縮,因此患者出現劍突下突發性劇烈絞痛、疼痛持續時間不等,而疼痛過後可如常人,這是膽道蛔蟲症狀的特點。患者腹痛的程度和體徵不相符,常常腹痛劇烈,但體徵輕微。發病初期腹部喜按,但隨著膽道炎症的發生而出現拒按。 2.噁心、嘔吐 嘔吐物多為胃內容物,可含膽汁,也有可能吐出蛔蟲。據報道嘔吐出的蛔蟲可多達數十條甚至上百條之多,小兒由於咽喉反射
發布於 2024-03-04 23:42
0評論
膽道感染是指膽道內有細菌感染,可單獨存在,但多與膽石病同時並存,互為因果。感染的膽道易於形成結石,膽石如阻塞膽總管則有80-90%合併感染,感染常見細菌為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厭氧菌等。膽石病在靜止期可無明顯症狀及體徵,或僅有上腹部不適、隱痛、厭油膩飲食等症狀;當膽道某一部位發生膽石移動、梗阻或細菌感染時,可出現中右上腹絞痛、發熱、黃疸等症狀,右上腹可出現壓痛、肌衛、反跳痛或捫及腫大膽囊之底部。重
發布於 2024-06-15 06:56
0評論
膽道系統或壺腹周圍腺癌是發病率相對較低的惡性腫瘤,但如果確診時已無法手術切除,其預後很差,中位生存時間僅6個月。儘管對於無法手術切除的晚期患者推薦全身化療,但迄今沒有標準化療方案,而且化療後患者的預後並無明顯改觀。迄今為止缺乏治療膽道系統或壺腹周圍癌的大樣本量的III期隨機研究結果。5-FU單藥或聯合醛氫葉酸(LV)治療膽道系統或壺腹周圍癌的有效率可超過30%(小樣本非隨機研究結果),但生存時間
發布於 2022-12-18 15:50
0評論
保健: 1、在發作時,病人因疼痛應用止痛劑如杜冷丁藥物時,一日應用不超過2-3次,以防久用成癮。 2、併發膽道感染應用抗菌素四環素過程中,注意用藥時間不宜過長,尤其小兒患者,因四環素能引起牙釉質發育不全,牙齒髮黃,骨生長緩慢等。 3、在應用中藥苦楝皮糖漿進行治療時,應嚴格控制用量以防中毒,其次對於心臟功能不全的病人及體質較弱者忌用。 4、經(內科)保守治療7天以上無緩解,甚至反而加重者,或反覆發
發布於 2024-03-05 00:02
0評論
一、治療原則 膽道蛔蟲症的治療包括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大多數病人均可通過非手術治療得到治癒,但須徹底驅蟲。以防復發。當非手術治療無效或出現嚴重併發疰時,可酌情選擇內鏡治療或手術治療。 二、治療方法 (一)內科治療 1.解痙鎮痛可酌情給予適量阿托品、山莨若鹼、維生素K3等藥物肌注,以擴張膽管、緩解膽道痙攣。對診斷明確且疼痛劇烈者,可酌情使用哌替啶、嗎啡等中樞鎮痛劑止痛,或配合使用苯巴比妥鈉、異丙
發布於 2024-03-04 23:48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