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道感染是指膽道內有細菌感染,可單獨存在,但多與膽石病同時並存,互為因果。感染的膽道易於形成結石,膽石如阻塞膽總管則有80-90%合併感染,感染常見細菌為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厭氧菌等。膽石病在靜止期可無明顯症狀及體徵,或僅有上腹部不適、隱痛、厭油膩飲食等症狀;當膽道某一部位發生膽石移動、梗阻或細菌感染時,可出現中右上腹絞痛、發熱、黃疸等症狀,右上腹可出現壓痛、肌衛、反跳痛或捫及腫大膽囊之底部。重症感染可併發膽囊壞疽穿孔、膽道出血、肝膿瘍、中毒性休克等。
膽石病包括原發於膽囊及原發於膽管系統的結石,二者在發病機理和臨床過程中均有顯著差別。膽石雖是由膽汁中的成分構成,但其中的主要成分是與病人的飲食習慣、地理環境、營養條件、膽道本身的病理改變和身體的代謝活動等因素有密切關係。西方國家結石主要發生於膽囊,但我國及東南亞、日本一帶,原發於膽管系統的色素結石卻很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