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02 22:01

  夏科氏關節病(Charcot joint,CJ)是由各種感覺神經系統病變所引起的關節病變的統稱。由脊髓空洞引起者的典型病例較少見,因此誤診率較高。北京軍區總醫院神經外科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由脊髓空洞引起CJ患者3例,治療效果較好,現將資料分析報道如下:

  病例1:女,60歲,因右側肩關節腫脹伴習慣性脫位10年就診。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右側肩關節腫脹,無痛,伴有習慣性脫位,復位後給予制動後好轉,病情反覆而且逐漸加重,並逐漸出現右上肢麻木,握力減退,手部肌肉萎縮。在當地醫院行CT三維重建顯示右肩關節間隙增寬,呈半脫位,關節面粗糙。我院MRI顯示後顱凹較小,小腦扁桃體下緣低於枕大孔約6 mm,C2錐體水平以下頸髓可見脊髓空洞。

  1A、B:CT重建顯示右肩關節間隙增寬,呈半脫位,關節面粗糙;1C:MRI T1像示後顱凹較小,小腦扁桃體下緣低於枕大孔,C2以下頸髓可見空洞。

  病例2:男,53歲,因左肘關節腫脹、畸形、活動受限5月就診。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左肘關節腫脹,肥大畸形,伴左上肢麻木,對熱感覺靈敏度下降,曾出現不自覺的左前臂燙傷史,傷後起水皰時才發現。左手肌肉萎縮,無左肘關節受傷史,無疼痛,雙下肢活動自如,在當地醫院行門診X線檢查顯示左肘關節間隙變窄,各骨端畸形,骨質密度不均勻增高,關節面增生、硬化。關節內見大量遊離骨樣密度影,周圍軟組織腫脹(圖2A)。對肘關節病變一直未能確診,為進一步診治,來我院行頸椎MRI檢查顯示小腦扁桃體低於枕大孔約6 mm,齒突尖平顎枕連線,C2從下水平脊髓增粗,髓內中央可見連續性T1低、T2高信號,脊髓實質變薄

  2A:X線片示關節間隙變窄,各骨端畸形,關節面增生、硬化。關節內見大量遊離骨,周圍軟組織腫脹;2B:MRI  T1示小腦扁桃體低於枕大孔,C2以下脊髓空洞。

  病例3:男,43歲,因雙手無力4年,雙下肢無力2年,加重1年就診。4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雙手尺側1個半手指麻木,無疼痛,並伴有雙手無力,逐漸加重,近1年出現雙手內肌萎縮,以左側明顯,肘關節腫脹,無紅腫疼痛感。近2年出現雙下肢無力,下地踩棉花感,行走不穩,經臥床休息後可以緩解,久坐後站起無力,偶有頸部痠痛感,無上肢放射痛,未給與特殊診療。查肘關節X線片顯示左肘關節間隙變窄,關節面不規則硬化,骨質密度增高,周圍見多發骨贅形成,關節內外見大量遊離骨樣密度影,周圍軟組織腫脹(圖3A)。MRI示齒狀突位於顎枕線下,小腦扁桃體低於枕大孔下緣,頸髓和上胸髓內可見縱形T1低、T2高信號,脊髓受壓變薄。

  3A:X片示肘關節間隙變窄,各骨端畸形骨贅,關節面增生、硬化。關節內見遊離骨樣密度影。3B:MRI T1示小腦扁桃體低於枕大孔,頸及上胸段脊髓空洞。

  3例患者入院後均診斷為脊髓空洞-Chiari複合徵,夏科氏關節病,因MRI見寰-樞關節結構尚穩定,只給予後顱窩減壓術,脊髓空洞未予處理,臥床休息2周,頸託固定頸部限制活動2周,同時受損關節給予制動4周。3例患者經手術後次日即感肢體麻木感減輕,力量漸恢復,兩週後關節腫脹消退。每半年隨訪一次症狀無復發,關節活動正常。

  討論    CJ又稱作神經營養障礙性關節病,多發於成年人,以40~60歲多見,男女比例約3∶1,常見於脊髓空洞、脊髓癆、脊膜膨出、多發性神經炎、截癱、Potts氏病、糖尿病、惡性貧血等疾病。多發於活動頻繁的大關節,主要取決於所支配的神經節段。發病機理是因關節在感覺減退時遭受比正常大得多的衝擊、震盪和扭轉性損傷引起的。同時,由於神經營養障礙,破損的軟骨面、骨端骨和韌帶不能有效修復,導致新骨形成雜亂無章,有時反而骨端碎裂吸收、關節迅速破壞、出現關節囊和韌帶鬆弛等,在感覺神經損傷的同時,有關交感神經亦可喪失功能,引起其支配區域的血管擴張、充血和破骨細胞活性增強,進而導致骨吸收、融解和碎裂。上述因素聯合作用,最終導致關節半脫位或完全脫位,甚至整個關節完全破壞,不再具有原有功能[1]。

  脊髓空洞常由於環枕部發育畸形所致,多見於Chiari畸形引起,被稱為脊髓空洞-Chiari複合徵,是引起夏科氏關節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於脊髓空洞最常見於下頸部脊髓,尤其是頸膨大后角基底部,故引起CJ在神經外科中較多見於上肢。由脊髓空洞-Chiari複合徵引起的CJ主要表現有四個方面:(1)由於延髓和上頸脊髓受壓表現,如吞嚥困難,肢體功能障礙;(2)脊髓空洞本身的表現:肢體感覺分離現象、頸部肌張力高、活動欠靈活、雙側魚際肌的萎縮等,這些表現的出現主要與空洞的位置與大小有關;(3)受累關節的局部表現:腫脹,拍之較軟或有囊性感,局部感覺減退或消失,關節發紅、無痛、無力,活動度正常或加大,進行性關節畸形,活動時有骨擦感或骨擦音,甚至骨折,關節腔內或關節鄰近部位有積液,有皮膚破潰或竇道形成。也有報道認為有一半以上的病人有關節痛;(4)骨關節破壞的繼發性損害;如肘關節的CJ可以侵犯、壓迫尺神經,引起尺神經支配的感覺、運動的消失[2]。本組病例均有痛溫覺減退,無痛性關節腫脹,例3還存在尺神經受壓徵。

  脊髓空洞-Chiari複合徵引起的CJ診斷重點如下:(1)臨床表現有骨骼關節出現無痛性腫脹、活動度加大,肢體感覺分離現象;(2)影像學上具有關節軟骨的破壞,骨質疏鬆或/和骨折,軟骨下硬化,骨贅形成,有軟骨或骨碎片充填在關節內,慢性滑囊炎並有大量的滲液,有關節松馳、脫位等關節不穩的徵象;(3)MRI檢查證實Chiari畸形及脊髓空洞的存在;(4)血清學和腦脊液檢查正常,排除風溼、類風溼、細菌性關節炎的存在[3,4]。

  夏科氏關節病主要與以下幾種關節病變鑑別:(1)退行性骨關節病:常以疼痛為主要症狀,影響活動功能。X光片顯示關節間隙不等寬或狹窄、關節處的骨質疏鬆、骨質增生或關節膨大、乃至關節變形,軟骨下骨板硬化和骨贅形成。(2)類風溼性關節:以對稱性小關節疼痛為主,有晨僵現象,常見關節變形和肌肉萎縮,類風溼因子陽性。早期X線檢查軟組織腫脹和關節腔滲液,數月後出現關節部位骨質疏鬆、關節間隙減少和骨質的侵蝕,提示關節軟骨的消失。後期出現半脫位,脫位和骨性強直現象。(3)痛風:以[趾關節多見,常以夜間發作的急性關節疼痛為首發症狀。疼痛進行性加重,呈劇痛。體徵類似於急性感染,有腫脹,局部發熱、紅及明顯觸痛等。局部皮膚緊張,發熱,有光澤,外觀呈暗紅色或紫紅色,關節周圍軟組織中可出現痛風結節,有嗜酒、食動物內臟史,血尿酸增高。X線攝片檢查顯示不對稱關節內腫脹;不伴侵蝕的骨皮質下囊腫;(4)骨關節結核:早期有發熱、關節疼痛,晚期主要是關節畸形、病理性脫位,寒性膿腫。X線所見:初期可有骨質疏鬆、脫鈣、骨小梁紊亂、關節影像模糊、關節腔狹窄。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極期關節腔狹窄或消失,周圍軟組織陰影增寬。骨質廣泛脫鈣,骨質破壞缺損,有空洞形成及死骨發生。骨骺受侵蝕後可引起關節脫臼。靜止期時骨端影像清楚,病變邊緣骨質緻密,可見骨質增生。膿腫吸收,或可見鈣化。關節可呈纖維性癒合,或骨性癒合。有時空洞及死骨可長期存在。[5]

  CJ重在早期治療原發病。脊髓空洞-Chiari複合徵導致的CJ主要採用後顱凹減壓術,脊髓空洞一般不予處理,較大的空洞予以引流[6]。病變關節由於缺乏神經營養支配,易發生切口癒合不良及感染,故儘量不行手術治療,可採用臨時制動保護病變關節,能很大程度防止畸形發生。本組3例患者均只採用後顱凹減壓術及關節臨時制動,四周後取得良好療效。

  由於CJ患者疼痛不明顯,故很少在發病早期正規治療的,多以關節炎就診於骨科、風溼科,不要只注意關節表現,而忽視神經系統的症狀和體徵,應該詳問病史,仔細查體,綜合分析以避免誤診。

脊柱空洞-希亞里複合體引起的上肢夏科氏關節病相關文章
夏科氏關節是指由於某些神經系統疾病引起的關節病變,也被稱為神經性關節炎。常見病因有脊髓癆、脊髓空洞症等。原發的神經病變可以造成關節深部感覺障礙,對於關節的震盪、磨損、擠壓、勞倦不能察覺因而也不能自主地保護和避免,而神經營養障礙又可使修復能力低下,使病人在無感覺狀態下造成了關節軟骨的磨損和破壞,關節囊和韌帶鬆弛無力,易形成關節脫位和連枷關節。關節面的破壞和骨贅的脫落變成關節內遊離體。關節外形飽滿腫
發布於 2022-11-26 07:56
0評論
Charcot於1868年首先描述神經性關節病故也稱為charcot關節病、charcot關節或神經病理性關節炎。此類疾病為無痛覺所引起,又有無痛性關節病之稱。常見於40~60歲,男女比例約為3∶1。可由於各種不同類型的神經系統病變而引起。1、病因本病可發生於中樞神經系統梅毒、脊髓空洞症、糖尿病性神經病、脊髓膜膨出、先天性痛覺缺如等。這時,肩、肘、頸椎、髖、膝、踝、趾等關節由於沒有痛覺的保護機制
發布於 2022-12-15 07:17
0評論
Charcot於1868年首先描述神經性關節病故也稱為charcot關節病、charcot關節或神經病理性關節炎。此類疾病為無痛覺所引起,又有無痛性關節病之稱。常見於40~60歲,男女比例約為3∶1。可由於各種不同類型的神經系統病變而引起。1、病因本病可發生於中樞神經系統梅毒、脊髓空洞症、糖尿病性神經病、脊髓膜膨出、先天性痛覺缺如等。這時,肩、肘、頸椎、髖、膝、踝、趾等關節由於沒有痛覺的保護機制
發布於 2022-10-22 22:14
0評論
強直性脊柱炎又名Marie-strümpell病、VonBechterew病、類風溼性脊柱炎、畸形性脊柱炎、類風溼中心型等,現都稱AS。AS的特點為腰、頸、胸段脊柱關節和韌帶以及骶髂關節的炎症和骨化,髖關節常常受累,其它周圍關節也可出現炎症。該病一般類風溼因子呈陰性,故與Reiter綜合徵、牛皮癬關節炎、腸病性關節炎等統屬血清陰性脊柱病。強直性脊柱炎實際是一種很古老的疾病,早在幾千年前從古埃及人
發布於 2023-01-17 16:01
0評論
脊柱側凸有很多分類方法,一般按病因分類,可分為:1、特發性脊柱側凸:最多見,佔總數的80%以上,其確切病因尚不清楚。2、先天性脊柱側凸:第二多見,佔總數的5%-10%,系先天因素所致,其常見原因是椎體形成不良和/或分節不良。3、神經肌肉性脊柱側凸:包括上運動神經元性,如腦癱引起的側凸,以及下運動神經元性,如小兒麻痺後遺症性側凸。此外,脊髓空洞和脊髓縱裂伴發的側凸也屬此類。4、間質病變性脊柱側凸:
發布於 2022-10-09 09:33
0評論
脊髓空洞、Chiari畸形1、甚麼是脊髓空洞症?是一種受多種致病因素影響,病理特徵為脊髓內形成管狀空腔,並引起一系列臨床表現,緩慢進行的脊髓病變。2、病因有哪些?分為先天發育異常性和繼發性脊髓空洞症兩類。前者多合併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後者常由外傷、腫瘤、炎症等引起。後者少見,是指繼發於脊髓腫瘤、外傷、炎症、頸椎病、椎管狹窄等脊髓壓迫症。先天發育異常所致者,有以下幾種學說。一、先天性脊髓神經管閉鎖
發布於 2022-12-02 17:11
0評論
欣希安對兒童及青少年的重要作用 鋅是人體200多種酶的重要成分,是維繫兒童健康、促進兒童生長髮育、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功能和腦細胞功能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素有“生命之花”、“智力之源”的美譽;硒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增強解毒性等作用,科學補充鋅、硒與兒童健康有直接關係。 兒童及青少年鋅、硒缺乏的主要臨床表現 1.食慾下降,消化功能減退,造成厭食、偏食、異食癖。免疫力降低,易感冒,易患反覆呼吸道感染
發布於 2023-11-13 23:13
0評論
布氏桿菌病系地方病,多發生在東北和西北牧區,主要有三類人群易感染,即在農牧區有病畜接觸史者;與含菌培養標本接觸的實驗室工作人員;飲用過未經消毒滅菌達標的乳品或食用過未熟牛、羊肉的人群。該病最易侵犯脊柱,其流行病學已經從一個主要是職業相關性疾病變成一個主要由食物引起的疾病。而結核病發病比較廣泛,脊柱結核主要由肺結核、消化道結核或淋巴結核感染所致。布氏桿菌和結核桿菌感染可以侵及脊柱的任何部位,前者以
發布於 2022-09-25 04:31
0評論
脊柱側凸是指脊柱的一個或數個節段向側方彎曲伴有椎體旋轉的三維脊柱畸形,國際脊柱側凸研究學會對脊柱側凸定義如下:應用Cobb法測量站立正位X光像的脊柱側方彎曲,如角度大於100則定義為脊柱側凸。脊柱側凸的分類如下:1、特發性脊柱側凸原因不明的脊柱側凸,最常見,約佔總數的75%-80%。根據其發病年齡又分嬰兒型(0-3歲)、少兒型(3-10歲)及青少年型(10歲後)。2、先天性脊柱側凸根據脊柱發育障
發布於 2023-04-26 21:12
0評論
“治未病”思想是中醫防治疾病觀念的高度概括[1],中醫歷來重視治“未病”。脊柱由頸椎、胸椎、腰椎、骶椎組成,具有運動、支撐人體、吸收震盪、保護脊髓、保護胸腔、腹腔內臟器官等作用。由於椎間盤退行性改變並因勞損或感受風寒溼邪,形成了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等脊柱退變性疾病。本文就中醫“治未病”思想在脊柱退變性疾病防治中的應用作一簡單論述。脊柱退變性疾病的現代醫學防治現狀《黃帝內經》有曰“是故聖人不治已
發布於 2023-02-28 04:4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