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鍛煉能治療神經衰弱,目前還沒有十分確切的生理解釋機制,但是治療神經衰弱的效果是確切的。據報道,跑步等運動能促進人體釋放一種叫做β-內啡肽的化學物質,它能改善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能力,還能提高機體對有害刺激的耐受力,緩解精神緊張。經常鍛鍊的人,會感覺到精力充沛,食慾好,睡眠質量高,消除疲勞快,身體有勁,工作效率高。
體育鍛煉治療神經衰弱,要先進行體檢,檢查心血管系統的狀況。若心血管系統正常,便可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如走步、跑步、跳健身操、游泳、騎自行車、跳繩、登山和球類(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和網球)等。
由於神經衰弱的人一般很少參加鍛鍊,所以剛開始鍛鍊時,身體要有一段時間的適應過程,約需四周(依年齡、性別和體質狀況而定)。適應後可按正式計劃投入鍛鍊。
運動量要因人而異
走步、跑步、游泳、騎自行車和登山等的運動量,以運動時間或距離計量。例如:走步要快走30分鐘或2公里以上;跑步要跑15分鐘或1600米左右,游泳要遊10分鐘或300米以上,自行車要騎40分鐘。其他各種運動也都需要連續運動,最少持續15分鐘以上。
不同年齡、性別和身體狀況的人,運動強度各有不同。運動強度可用運動後的心率來評定,運動後的心率按下述公式計算:(220-年齡)×60%~85%。如一位30歲的男性,他運動後的適宜心率應為114~161次/分。也就是說,鍛鍊完了以後的即時心率應在這個範圍,才表明鍛鍊的運動量和強度組合得比較合理。但是要根據自己的情況掌握。剛開始鍛鍊時的運動後心率應在低限,隨著鍛鍊水平的提高,可以逐漸接近上限或始終保持在一箇中等水平上。
每次鍛鍊多長時間?
每次鍛鍊時間最好持續或累積在25分鐘以上。因為鍛鍊開始後,呼吸、循環系統等各種生理功能達到穩定的狀態需要5分鐘左右,達到穩定的狀態後還需要持續運動一段時間,運動效果才比較好。這樣的話,基本活動(指主要的鍛鍊內容)需要15分鐘,準備活動最少要5分鐘,還有5分鐘的整理活動,所以,一次鍛鍊最少需要25分鐘以上。同時還因為β-內啡肽一般在運動15分鐘後開始產生,這種物質令人情緒振奮,愉悅,舒適,可使人擺脫煩惱憂鬱的情緒。
每週鍛鍊幾次?
一般說,每週鍛鍊3~5次比較合適。一週一次效果不能累積,而且每次鍛鍊時都會產生肌肉疼痛和疲勞,易發生傷害事故;一週兩次效果可累積但不顯著,肌肉疼痛和疲勞會減輕;一週三次效果可充分累積,也不易產生疲勞。
每天甚麼時間鍛鍊?
應當根據鍛鍊的目的、環境和身體情況綜合確定。一般認為下午三四點鐘以後,身體對外界的適應能力達到良好的水平,同時經過一天工作後,精神疲乏,腦力遲鈍,記憶困難,注意力難集中,也需要在這時變換環境、消除疲勞和清醒頭腦,是進行鍛鍊的最佳時間。雖然早晨空氣不新鮮,但如果其他時間沒空,為了使上午頭腦清醒,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也不妨在早晨進行強度不大、時間不長的運動。